关于高职院校名师培养的重要意义思考
2014-09-21任平韩双尚磊
任平 韩双 尚磊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国家更重视名师的培养,高职院校名师培养:教学名师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能带动学科、科研的发展,能提高社会服务力。
关键词:名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8-0211-01
一、国家重视教学名师的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学生呼唤名师、学校呼唤名师、社会呼唤名师。国家更加重视名师的培养,我国于2003年由教育部组织开展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到2011年进行6届评选,评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600名。但从第二届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评比开始,才有高职类教学名师。这些高职名师,大都以六十后为主,从教时间均在二十年以上,并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得到普遍赞誉。
许多地方都有名师培养计划,甚至提出名师工程。2005年3月上海市教委推出《上海市“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白皮书》,并启动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工程;《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把“教师素质建设工程”中“名师工程”作为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来。2011年12月,河南省中小学优秀教师境外培育研修项目开始实施。近期,将在全省遴选出首批42名优秀中小学教师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研修,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山东省每年选派部分优秀骨干教师到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研修,促进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黑龙江省也非常重视名师的培养,到目前为止省内进行6届名师评选,2011年首次开展教学新秀的评选,评出省级教学新秀20名;2012年又开展首届教学能手的评选。制定了评选办法,确立了评选指标。黑龙江职业学院也进行了多届名师的评选,2012年5月开展了终身教授、十大名师、师德先进个人、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的评选工作。
不难看出,从校级、省级、国家级都有不同层次的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这不仅激励着教师的工作热情,更给教师前进道路上指明了方向和奋斗的目标。然而,一名教师从优秀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长期不懈的努力奋斗。
二、教学名师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确立,促进了一大批教授走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促进了高校重视教学工作,影响和带动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上;促进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教师建设的队伍中,名师就是“学生最喜欢,家长最放心,同行最钦佩,社会最敬重”的教师。教育行政部门把名师界定为四句话:“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
名师发展学校,名校造就名师。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发展,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名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更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他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能传授给学生继续学生的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学生期盼有名师、教授上课,在名师身上体现的名师风采、名师的魅力,让学生仰慕和追随。学生会以有名师、教授上课,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名师的魅力和风采还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因此,抓高职院校名师的培养就是抓教育质量,抓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教学名师能带动学科、科研的发展
名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支撑,是一面旗帜,具有榜样作用,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有激励作用。他们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只有踏踏实实地沉下去,才能潇潇洒洒地浮起来。
随着高职高专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师资队伍也随之急剧膨胀,且成分和层次繁杂,整体水平也参差不齐,年轻教师居多,迫切需要名师的引领和带动。通过查阅已往国家级教学名师的资料不难看出,他们能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熟知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发展的方向,积极投身于教研、科研工作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研究,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并能针对企业、行业对知识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撰写多篇论文和著作、科研成果显著。只有一批批教学名师成长、壮大,才能引领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科和科研的发展。
四、教学名师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名师的价值不仅是增加了个人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为行业、企业所认可,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做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名师不仅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较高水平的生产实践能力,做到能文能武,齐头并进。近些年,有些高职院校把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做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支点,派教师下企业锻炼、增加企业经验、了解企业行情、提高从业的技能和实操能力;把教师 “下企业锻炼”的工作与学历进修列为同等重要位置,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取得的成果,做名师推荐的重要条件。同时招聘企业一线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大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需要有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带动专业、学科、课程、科研、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带动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玉莲.高职院校培养“名师”体制性思考[J].学术论坛,2009(11).
[2] 王荣德.师德修养与名师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7).
[3] 李 悠.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J].教育评论,2009(3).
[4] 杜 华.名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于洪珍教授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06(6).
[责任编辑:刘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