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4-09-21张匀重

北方经贸 2014年8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农产品

张匀重

摘要:发展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建立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组织合理、高效运作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农产品物流的含义、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现状的分析探讨,农产品物流技术与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物流制度法规建设不健全;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应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开发;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社会化和标准化程度;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健全制度法规;重视加强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物流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8-0057-02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迅速发展,政府也逐步加大对“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形成了多种农产品物流模式并存的局面。从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农产品物流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亟待进一步深化认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总量不断增长

国内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同农业的市场化程度直接相关。据测算,目前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大约是5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大约十亿吨的农产品中有5.5亿吨要通过市场化流通,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是巨大的。

(二)农产品市场多元化主体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农产品市场是由国合商业组织掌控的,而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农产品市场主体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也越来越明显。虽然和之前相比,国合商业组织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其对于农产品流通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同时,农民个体运销户、经纪人正在日益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三)现代农产品体系基本建立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菜市场,农超对接的销售方式为补充,再辅之以蔬菜直销、直供业态,这些流通方式共同构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目前,在我国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和主要城市之中都有大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基本上实现了全方位的覆盖,大约80%的农产品实现了“农户——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销售。同时,农超对接模式也逐渐发挥其作用。

(四)全国性农产品物流通道加速形成

当前我国大宗农产品物流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也就是北粮南运、西棉东运和水陆联运格局。一些大宗农产品物流通道也在日趋稳定和完善;鲜活农产品流通初步形成了“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的格局。

二、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物流技术与基础设施落后

1.社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目前,乡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比例的七成,可是通了电话的行政村连一半都不到。九成的公路未达到等级公路标准,不仅路况堪忧,还遍地关卡。这使得物流成本大幅上升、速度缓慢,极大限制了商品的有效流动。此外,各种现代化的物流运输器具不足。火车为例,能冷藏的只有2%,铁路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率仅为20%-30%竟然还是国内多种物流方式的翘楚。具有冷藏保温效能的汽车只占货车0.3%,公路的易腐货物的冷藏运输率比火车低,仅15%;飞机和船运的情况更为不堪。

2.农产品市场设施简陋。农产品市场是指那些由政府或企业出资兴办、运营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农产品交易的场所,包括各类粮食市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水产品市场、混合市场等。目前,我国多数农产品交易市场只是简单地硬化了地面,或建几个大棚,市场内配套的仓储设施、配送系统、结算系统和信息系统都不完全。

3.物流企业技术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物流冷藏保鲜、包装加工技术落后、装卸搬运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落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平房仓库,仓储设施比较简陋,具有冷藏、保鲜等条件的现代化、自动化高级仓库更少,当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造成生产者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二)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化物流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尽管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部门都具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员匮乏等原因,实际的上没有能力整合有关农产品物流的信息。收集信息的人员事实上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机构设置的初衷也就成为了空谈。此外,即使有信息的流通,还面临着流动的信息质量差、传递速率不足、无法有效深入农户的情况。从收集者到农户,都具备一定问题,共同导致了当前农业物流的情形。即使一些龙头企业也因缺乏充分的市场信息而造成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脱节,致使产品积压损耗严重。

(三)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

同外国农业协会承担主要的物流不同,中国当前的大型运输系统从属、服务于农业大型企业——如鲁花集团、龙大集团。农户和企业外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发育不足。当下进行农业运输的企业脱胎于旧有体制下企业所属的运输、仓储、批发贸易部门。因为企业观念陈旧,没有意识去将物流做成规模强大、运营有标准的物流企业乃至物流体系,所以企业只好自行在简陋设备上按用户要求从事物流行为,没有能力进入到为客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反馈、成本控制、方案选择等整套管理流程。各地没有自发或者法定的物流标准规定、卫生与检疫标准化体系也从外部制约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立运行。

(四)物流制度法规建设不健全

我国政府在近些年以来,也陆续地制定了一些促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发育成熟的政策和相关文件,但政策缺乏执行力,加上质量和食品卫生的监管体系缺乏,重利的短视行为仍然比比皆是。同时,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物流业法规,相关领域仍然是过时的交通运输法规中仅仅针对物流行为的法规。如包括公路货运法规、水路货运法规、铁路货运法规和航空货运法规。立法上涉及多个领域,如铁道、交通、商业、外贸、航空等多个部门,对物流行业系统的、集中的规范性文件尚不存在。所以,当各个部委和不同的地方分批出台多项“文件”,只能对执法过程予以流变的参考,根本无法对物流相关主体予以规范。

(五)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

除了制度不健全,我国的物流行业人才也十分缺乏。这类人才已经是我国12类最缺乏的人才。有关数据表明,近两三年,该行业的人才缺口达到了惊人的六十多万。所以,除了在基础设施和相关法规上落实下去,我国物流体系的建立归根要靠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当下,虽然数十所高校已经开设了物流的行业,但是极少针对农产品的物流业,多集中在有关工业产品的物流上。农业产品的特殊性,如花卉的环境控制、鲜鱼鲜肉的冷冻加工等等,都比工业物流更加复杂。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开发

1.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农村是农产品的输出地,但是农村的交通普遍落后。所以,应该根据广大农村各地的条件发展多元运输方式,布局立体、联运的交通网络。其中完善村村通的公路是重中之重。实现农村的快捷交通、推动农业作物运输的“绿色通道”,使得物流的最末端也能畅通无碍,使货物交换不受到基础设施的制约。

2.加大对农产品储运设备的投入。前文提到运输设备不佳造成我国农产品在运输中损耗率特高。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更限制了货物流通的半径。所以,只有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货运设备、建立可查可控的设备检查与准入机制、建立改造物流节点——仓库的保险设备、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科研研发投入,才能从设备上保证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

3. 加快开发农产品物流技术。保鲜是农作物实现价值的最重要核心。所以,从采摘作物到商店铺货的过程,保鲜技术应该寸步不离。这当然也离不开运输速度、多种交通联运的支持,但是,核心还是应该加大从采摘、保鲜、包装、运输、储存等所有环节的保鲜控制力研究。各个环节应该以建立无缝的“冷链”作业环节为目标,实现从采摘到铺货的无缝保鲜。

(二)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1.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政府也可以多引导农作物信息系统的发展,配套资金与人力,去收集、发布农业市场的信息工作。可以设立标准流程,去普及、指导、规划、组织各地的信息中心的建立,以标准带动联动。当多地建立起标准化的信息中心,则可以在此基础中整合信息,分析数据,发布有特定指向的消息,造福农户。信息系统还意味着责任的追踪,目的是将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的各个环节全面的掌握、跟踪、控制,实现通盘的无缝管理。

2.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集成系统。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的出现,应该尽快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武装产业,使各方的信息都能在联动的系统平台中及时的分享、反馈。从生产、包装、运输、仓储、批发等运输参与方,使得全体参与者能够在一个系统内分享信息,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在有效物流的支撑下达到动态均衡。

(三)提高农产品物流社会化和标准化程度

鉴于我国当下的农业作物自负运输的情况普遍,政府应当从多方面减轻农户物流成本。通过设立农产品的集散转运处,或者支持第三方物流来服务农民,使得物流链条能够建立起来。从自由市场到超市化销售农产品是未来趋势,这有助于将农户从既要种植也要贩售中解放出来。所以政府应该使得从农户到超市中间的物流环节健全起来,对作物的安全、健康、新鲜等指标进行鉴定,对物流环节中的能效进行标准化要求,确立从生产、采购、运输、贮存、装运、包装、深浅加工、运送、信息发布的标准。使得物流各方有标准可依据。

(四)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健全制度法规

信息化时代的物流设计多方面、多领域,只有设备、人员、规则的共同良性互动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物流体系。在此之中,法律的完善是国家保障现代物流的有序、安全的首要保障。政府应该发挥法律对物流行业的规范、调控能力,尽快结合国外经验和国内实情,填补相关领域法律空白,对物流主体的资格限制、行为标准、关系规范进行立法。还应该把标准化生产、食品安全的检测体系纳入立法轨道,使得进入物流的农作物本身就安全健康。同时,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吸引外资和鼓励民间进行投资。

(五)重视加强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1.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家应该鼓励学历的职业教育和非学历的培训教育来尽快充实物流业人才队伍。鼓励学校建设学科,引进师资,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物流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所以学校应该和企业结合,使得学生在培训过程中有机会在实践中理解课堂所学,加快人才的孵化过程,保证人才的就业渠道。使得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物流体系都能有人才充实进来。同时,物流行业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认证组织。在市场的检验下,确立起认证组织的信誉度,使得真正的人才得到认证,轻松就业。在初级阶段,也可以引进外国、外部的高级人才,带过我国的学科、产业发展,努力推动我国物流业的本地化。

2.提高物流主体及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信息化时代意味着先进手段的层出不穷,也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各主体有能力快速学习,有能力应用信息化时代的便利。物流员工也好,或者从事生产的农户,他们本身有能力熟练地运用信息化工具、理解信息、发布信息,才能使信息社会运转起来。尤其是农民,在新时代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不仅可以提升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更是能够改变传统的散户农民对市场信息茫然无知大受波动、在旧物流中损失巨大的处境,使自己有能力根据市场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的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技能。高校也应该吸纳一批不断研究我国农业物流现状、对比外国经验、反思未来道路的学者、技术专家,使信息化革命的成果不断地应用到农产品物流活动中,不断地在动态实践中发展物流理论。

随着全球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农产品物流”这个概念也渐渐登上“物流”这个宽阔的舞台。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不同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中总结和借鉴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目前发展阶段特点,因地制宜地加快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步伐,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物尽其值”,为“三农”问题服务,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 敏.农产品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 吕 健.农产品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物流.2009(11):14~16.

[3] 郭 娟.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物流经济,2013(6):119~120.

[4] 崔 磊.试论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2(1):26~28.

[5] 杜艺佳.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与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09(1):100~102.

[6] 刘德军,张广胜.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高 瑞]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农产品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国际农产品物流模式本土化的路径选择
辽宁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发展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双向流通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构建及运行
5月上旬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