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施工管理的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设计及使用关键技术*

2014-09-20

建筑施工 2014年1期
关键词:劲性大梁牛腿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1 钢平台体系简介[1-3]

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液压爬升整体钢平台模架体系(以下简称钢平台体系)包含5 个部分:钢平台、内外挂脚手系统、支撑系统、液压动力及电气控制系统和钢大模系统。钢平台与内外挂脚手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全封闭的施工环境。钢平台体系共有2 套不同的支承受力体系。其一为位于钢平台体系顶部的爬升立柱,爬升立柱上安装液压顶升油缸,液压顶升油缸与电气控制系统连接,构成钢平台爬升过程中的支承受力体系。另一为钢平台体系底部的支撑钢牛腿,非爬升状态时,钢牛腿搁置在预留洞口起支撑钢平台体系的作用。爬升立柱与支撑钢牛腿分别在爬升、非爬升状态中承受钢平台体系传递的荷载。

钢平台的平台大梁通过内挂脚手与底面大梁连接,形成封闭的内挂脚手系统;外挂脚手系统通过钢轨及滑轮悬挂于钢平台平台大梁,构成封闭的外挂脚手系统。内、外挂脚手系统与钢平台形成封闭空间,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

2 钢平台体系设计

钢平台体系作为施工操作面,其构件布置、支承体系布置与核心筒结构形式密切相关。

在进行钢平台体系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混凝土核心筒的几何尺寸、结构形式及变化等因素,才能使钢平台体系满足施工实际需求[4]。

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的布置及变化形式、加强层外伸钢结构的形式、核心筒结构洞口的分布等因素影响钢平台体系的设计。

2.1 爬升立柱的布置

钢平台体系在爬升过程中,其上的荷载由爬升立柱群承担。爬升立柱群的中心位置应该与钢平台设计荷载中心尽量重合(图1),避免引起爬升立柱荷载不均匀[3]。

图1 大中里T2塔楼钢平台立柱布置

爬升立柱的布置应避免下列部位:连系梁部位、核心筒劲性柱部位、结构形式变化部位。

静安区40#地块T2塔楼为混凝土核心筒—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地上结构共51 层。其中21M~22层以及36~38层设置有加强层,加强层部位设置有型钢劲性柱。混凝土核心筒自北向南分为5 幅剪力墙4 仓,剪力墙间通过连系梁连接。

(a)根据钢平台设计验算报告,单个爬升立柱的最大荷载将近320 kN。考虑到实际提升过程中会有垃圾不能及时清运、爬升立柱附着面不平整等因素,爬升立柱的最大荷载将超过320 kN,实际运行数据显示,单根爬升立柱的最大荷载达到400 kN。爬升立柱若直接支撑于连系梁,将会破坏连系梁。

(b)T2塔楼核心筒劲性柱为非连续劲性柱,仅在21M~22层、36~38层设置核心筒劲性柱。爬升立柱应避开劲性柱,防止劲性柱无法安装的问题产生。

(c)如图1所示,T2塔楼核心筒中间两仓在1~20层间存在1 道分隔墙,20层以上该分隔墙被取消。因此布置爬升立柱位置时,应避开该部位,否则20层以上该部位爬升立柱将失去支承面。

2.2 支承钢牛腿的布置

钢平台体系在非爬升状态中,其上的荷载由支撑钢牛腿群承担。核心筒在绑扎钢筋时预先留置牛腿搁置洞口,钢牛腿搁置在牛腿洞口,承受荷载。

爬升立柱群通过螺栓固定于平台大梁,作为整体受力。与爬升立柱群不同,钢牛腿群位于底层大梁,且不同筒仓之间的底面大梁并不连通、被核心筒隔断,未形成整体。

对于每一仓的钢牛腿,其牛腿一般布置在筒仓的4 个角、并根据筒仓的几何尺寸及设计荷载确定沿筒仓边的牛腿个数(图2)。

图2 大中里T2塔楼钢平台牛腿布置

此外,牛腿布置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a)尽可能利用已有结构洞口,减少预留洞口工作量;

(b)尽可能避开上下结构不一致的部位,如下层为实心核心筒,而上层核心筒局部大范围开洞,造成牛腿悬空;

(c)同一幅核心筒剪力墙如果两侧都存在支承钢牛腿,则应尽量使两侧洞口处于相同位置,减少开洞范围及洞口封模工作难度。

(d)支承钢牛腿需避开核心筒内的劲性柱。支承钢牛腿需伸入墙体内一定深度,而劲性柱属于不可破坏的结构构件,因此设计支承钢牛腿位置时必须避开劲性柱。

2.3 平台大梁设计

钢平台在爬升过程中,外挂脚手、内挂脚手及其上的堆载均施加在平台大梁。平台大梁需合理布置,同时便于施工(图3)。

图3 大中里T2塔楼钢平台钢梁布置

(a)应沿每幅核心筒剪力墙两侧各设置1 道大梁。爬升立柱通过顶升液压油缸及爬升靴与平台大梁连接,由顶升液压油缸和爬升靴带动钢平台上升。其次,两侧大梁之间的空隙提供了材料运输的空间,方便施工人员将钢平台顶部的材料运入施工操作面。

(b)核心筒剪力墙间的大梁,应参考结构设计中的应力、变形等参数,以及钢结构吊装的因素,综合确定核心筒剪力墙间的大梁的数目及间距。对于混凝土核心筒超高层结构而言,在某些楼层增加钢柱、钢梁作为加强层。施工核心筒时,平台大梁位于施工面以上,钢梁吊装需通过平台大梁之间的空隙。平台大梁之间的距离影响劲性钢梁构件的长度划分、吊装难易程度,从而影响施工工期。

(c)核心筒剪力墙加强层的劲性钢柱一般带有外伸的钢牛腿,某些部位的平台大梁及外挂脚手会阻挡钢牛腿。过桁架层时通过拆除局部大梁、外挂脚手,使钢平台顺利通过桁架层。设计平台大梁时,需要考虑该部位钢梁的形式、拆除、回补方法等问题。

2.4 爬升流程安排

钢平台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协调钢平台、塔吊、人货电梯之间的爬升流程。若三者爬升流程未能安排好,极有可能造成钢平台已升至塔吊底,而塔吊因埋件未露出等原因而无法爬升。

钢平台、塔吊、人货梯之间的爬升应满足以下要求:

(a)钢平台升至塔吊底时,塔吊埋件应已露出,满足塔吊的爬升条件。安排爬升流程时,应核对每次爬升的各部分标高。确保钢平台升至塔吊底时,钢平台顶部立柱标高低于塔吊底部标高,塔吊埋件标高低于钢平台支承钢牛腿洞口标高。

(b)合理安排塔吊爬升时间。钢平台体系在塔吊爬升时不能施工,塔吊爬升一般需要占用2~3 d,甚至4~5 d,相当于每层核心筒施工时间增加1~2 d,降低了核心筒的施工效率。

(c)人货梯应紧跟钢平台体系,及时接长导轨。对于人货梯直达钢平台顶层的情况尤为重要,否则施工人员无法到达施工层,影响工期。

2.5 人货梯移动附墙架

人货梯到钢平台有2 种方式,一是人货梯直达钢平台顶层,二是人货梯直达钢平台底部或底部下挂的临时梯笼。对于直达钢平台顶层的人货梯,需在钢平台上焊接移动附墙架,将人货梯的附墙连接至钢平台上的移动附墙架(图4)。

图4 人货电梯移动附墙架示意

3 钢平台体系使用

3.1 爬升立柱稳定

钢平台在爬升过程中,爬升立柱直接压在核心筒上。由于浇筑、养护等原因,核心筒标高并不一致。爬升立柱支承在高低不一的核心筒上,产生偏心受压,易至立柱倾覆[5,6]。

对于可重复利用的立柱体系,可采取如下方式:在立柱底座焊接2 块钢板,间隔一定距离。在2 块钢板的相同部位开洞,穿入预留在核心筒内的特制钢筋,钢筋伸出较高一块钢板约2~4 个丝扣,然后拧紧螺栓。防止立柱移位、倾覆。

3.2 结构设计修改对钢平台的影响

钢平台体系中,爬升立柱及支承钢牛腿受设计修改影响最大。

核心筒结构开洞修改,影响支承钢牛腿就位。针对结构开洞修改对支承钢牛腿的影响,一般可分为2 种类型:

(a)当洞口为机电等较小尺寸洞口,造成原有支承钢牛腿底面标高比新开洞口高。对于这类情况,有2 种处理方式,一是在不影响钢平台与塔吊协调爬升的前提下,可以修改相应楼层内钢平台每次的爬升高度;二是在提升之前垫钢板,用以弥补彼此的高差。

(b)当洞口为门洞等大尺寸洞口时,一般不能采取降低爬升高度的方式。爬升高度降低过大,可能导致钢平台爬升与塔吊爬升冲突。通常的做法是根据高度差定加工钢立柱,作为钢牛腿的临时支撑。

如果爬升立柱下部核心筒墙体改变为剪力墙连系梁、或改变为其他类型洞口,则应校核首先由此形成的梁是否满足爬升立柱传递的荷载;当梁不满足爬升立柱荷载承受要求时,应在该梁下部搭设支撑脚手。

3.3 钢平台爬升与塔吊爬升协调

在前述钢平台与塔吊协调一节中,已说明钢平台与塔吊的爬升关系。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旧会遇到钢平台爬升立柱接近塔吊底部时,塔吊埋件仍未露出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塔吊扶墙间距受限、钢平台整体高度(平台底至爬升立柱顶端的长度)无法减小。

该种情况下,可做如下处理:首先,将爬升立柱降至已浇筑的核心筒表面;其次,按正常程序提升钢平台;再次,回升塔吊塔身回转半径之外的爬升立柱;最后,待塔吊爬升完毕之后回升剩余的立柱(图5)。

图5 钢平台及塔吊协调示意

3.4 桁架层施工[7]

钢平台在通过桁架层时,需拆除桁架层部位的钢平台构件。钢平台外挂脚手每步依次通过桁架层,依次拆除相应部位钢构件,通过桁架层后依次回补相应部位构件。

具体工序如下:

(a)吊装核心筒内劲性钢柱,确定劲性钢柱影响钢平台的范围;

(b)拆除该次爬升影响的步数内的钢平台构件,并在拆除部位的四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c)提升钢平台,施工核心筒;

(d)拆除第2次爬升影响的钢平台构件,并备好第1次爬升时拆除的钢平台构件;

(f)第2次爬升完毕,应立即回补第1次拆除的钢平台构件,确保钢平台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3.5 钢平台外脚手收分

一般而言,核心筒剪力墙厚度从下往上厚度逐渐减小,且是外围尺寸减小。因此,核心筒外缘与外挂脚手的距离将会越来越大(甚至可达0.6 m),对施工人员而言,极度不安全。

当钢平台底层已经经过收分变化部位时,即应进行钢平台外脚手收分。收分施工步骤如下:

(a)将外挂脚手内立杆用通长脚手管连接成整体,每隔1 步用1 根脚手管连接;

(b)预先在平台大梁焊接耳板,用手拉葫芦连接通长的脚手管与平台大梁。

(c)拆除斜角处两侧外挂脚手单元,并拆除滑移钢梁和轨道钢梁之间的连接螺栓,使滑移钢梁沿轨道钢梁移动;

(d)操作人员在钢平台顶层利用手拉葫芦将带滚轮的外脚手向墙体拉拢,依次将各条边的外脚手收分到位;收分时,角部脚手不移动;

(e)进行底部闸板补缺,连接脚手走道板、侧网,并对相应的空缺部分补缺,完成整个外脚手内移工作。

4 结语

钢平台体系属于根据核心筒结构形式变化而变化的操作平台体系,因此,其爬升立柱群分布、支承钢牛腿分布、平台钢大梁等需依据核心筒形式及变化而设计,确保钢平台的整体性,以满足爬升、收分、过桁架层等施工要求。

猜你喜欢

劲性大梁牛腿
浅议耶律德光于大梁城的政务运作
劲性复合桩在地基基础领域的应用探讨
底部约束变化对搁置状态下整体爬升式钢平台安全性能的影响分析
大截面钢管劲性柱梁柱节点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对于牛腿搭接结构连续梁桥病害的整治技术研究
劲性骨架长度对主拱刚度的影响
510L汽车大梁钢生产工艺控制试验研究
劲性骨架在辰塔大桥主塔施工中的应用
斜拉桥钢锚梁钢牛腿锚固构造的设计与分析
钢筋混凝土牛腿承载力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