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督导信息化工作系统应用研究
2014-09-20张荣
张 荣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高校教学督导信息化工作系统应用研究
张 荣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通过分析高校教学督导传统工作方式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建立信息化工作系统。并以系统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环节的的运作过程为案例,从高校宏观层面和教师微观层面两个视角对工作系统的功能开展应用研究,提出建立高校教学督导信息化工作系统的必要性和实施信息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现实意义。
教学督导;信息化;应用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求“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现今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发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李克东,2004)。由此看来,教育信息化旨在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运行系统,就监控主体和监控范围而言,可分为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内部监控即学校行政、教务部门以及教师对教学进行质量监督与控制的实践活动或管理行为。教学督导工作作为内部监控的一项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高校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由学校领导授权或聘任一些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在师生中有较高威望的教授、专家或管理干部,依据国家有关教学工作的政策和法规要求,遵循一定的工作原则和程序,对教学工作以及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赵菊珊、汪存信,2008)。
2 教学督导信息化实施的需求分析
为了了解教学督导信息化工作开展需求,笔者于2013年下半年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了相关的调研分析工作。从调研结果看,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信息交流传递滞后,效率低下
督导工作中存在诸多的信息交流,以工作中相关联的人员为结点,概括起来主要分三条主线,一是督导工作管理部门与督导专家之间的交流,二是督导专家之间的交流,三是督导专家与被督导人员之间(包括教师、学生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的交流。由于督导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以及督导专家由校内、外人员构成等因素,所以信息交流一般只能通过督导工作管理部门作为中介进行传递,而且方式也多为电话或电子邮件交流,效率低下。
2.2 过程记录简单原始,不易留存
由于督导活动往往在具体的教学场所中开展,活动过程中通常采用手写的传统方式记录,而后收集整理、汇总保存。此外,以口述形式与教师交流,虽然当时效果较好,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文字等相关媒体的记录,这些信息一方面不利于保存,另一方面,在这些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还极易发生内容失真现象。
2.3 数据统计采用人工方式,出错率高
督导在评价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一般都直接记录在书面材料中,最后由督导工作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收集整理后再进行手工统计,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容易出错,产生误差甚至错误数据。
2.4 评价结果不连贯,缺少价值
督导对各类教学工作做出的评价数据只能反映某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如果需要观察某项教学活动较长期的发展变化,以目前传统的工作手段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如果需要扩大统计时段或者统计范围,则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没有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就无法建立系统性的评价方式方法,无法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实现这些数据的最大化价值。
3 信息化系统应用研究
针对这些督导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学校于2014年初实施教学督导信息化工作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目前系统一期开发工作已进入尾期,并将进入试运行阶段。笔者以教学督导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为着眼点,收集了近两个学期校督导的听课记录表,根据预设的统计处理方法进行相关操作,并以系统作用对象为依据,以系统实现功能为基础,开展系统的具体应用研究。概括地说,主要集中在对高校宏观层面办学水平提高和对教师微观层面职业能力发展两方面。
3.1 高校宏观层面
系统使校院二级督导体系的运行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随着系统功能的延伸,使相关部门能迅速反应,采取措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通过对数据的整合与综合分析,形成有价值的评价信息,提供给学校管理层,产生决策影响。
3.1.1 提高督导工作水平
系统的应用对校二级督导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变革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信息化手段消除了传统过程中信息交流困难、统计手段简单、意见反馈滞后等弊端,利用网络条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多介质交流平台来执行多项工作任务。督导通过系统接收任务,开展工作。完成后,提交评价信息,系统根据预设要求进行统计整理、汇总分析。教师个体可以查看评价信息,也可以提出疑问进行交流。其他部门人员进行各种检索查询,各取所需,及时响应,系统的运作,将部门、人员紧密联系起来,使工作趋于固定化、程序化,将人力资源从手工填写、数据统计等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
其次,限定工作范围,避免产生交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督导工作分级开展的现状,采用模块化方式设计功能结构。对不同的用户所包含的不同应用需求,通过功能模块的组合予以实现。例如在区分校和分院(部)的两级系统管理员时,由于各分院(部)之间开展的教学督导工作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各自管理员的权限及操作范围不能互相干涉,为此建立管理员“附加属性”字段,将系统管理员划分为若干种类型,纵向上理清了上下级管理员的操作权限,避免产生数据重复。横向上将各二级管理员的操作范围进行严格限定,避免产生数据交叉修改,保证了对同一对象数据描述的唯一性。
再次,赋予多重身份,执行多项操作。对于多个身份属性的人员采取多角色分列方法。使用户清楚地了解,完整地执行自己的任务。
通过这些技术方法,使系统对校院(部)二级教学督导工作体系具备了较强的适应能力,保证了督导工作的高效运行,提高了督导工作水平。
3.1.2 扩大督导工作参与面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需要高校内部所有“零部件”的协作。系统在多部门协同办公设计上也做了一些应用研究,围绕督导工作,各部门从获取信息,到采取措施、相互配合、解决问题,最后回复信息,完成工作流程。以督导单为例,督导单的内容可以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教学督导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交督导单,系统根据督导单上的“关联部门”或“关联人”等关键字段进行信息传达,关联部门或关联人在查收信息后,进行实地勘察,了解详情,研究对策,并进行整改处理。督导单功能的开发和应用,一方面为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督导单上信息的传递,将相关部门的工作业务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能及时响应的协同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与教学工作并不直接发生关系的部门,如人事处、设备处、后勤部门等,也能对实时运行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着眼点。督导单上所收集的信息,对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绝对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此外,督导单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涉及部门的工作监督机制。督导单上的问题提交后,必定会受到全体系统用户的关注,涉及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积极落实,解决问题,即便不能立即解决,也必须定期公布整改进度。由此对涉及部门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而这个压力同时也是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动力之源。
通过督导单等功能设置,使高校内部无论是教学部门,还是其他行政职能部门,都能紧紧围绕教学工作这个中心来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师生。
3.1.3 提供管理层决策依据
鉴于督导专家本身的资历水平,往往能够通过表象发现一些深层次潜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将这些个别问题及时记录并上传,在汇总时,再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梳理,汇总成较为完整的有价值的信息后进行概括提炼,最后提交给学校管理层,形成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改革的有效的决策依据。另外,督导的评价结论也是学校对分院(部)开展教学业绩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直接影响着各部门的考核结果。
所以,系统的应用是高校实施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有力手段,对高校宏观层面办学水平的提高表现出很强的适用性。
3.2 教师微观层面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可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两种形式,在研究教师教学评价时必须结合这两种方式,并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系统以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实现对大量数据的高效处理,形成了基于历史数据分析的评价结果,多角度反映了教师目前的教学能力与缺陷,避免了人为干预评价结果的现象,体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极大尊重。
3.2.1 教师教学的导向作用
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制定的科学化程度。所以,建立适合学情、教情特点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在研究制定评价指标过程中,首先考虑了其普适性应用原则,将指标设计成共性 (40%)和个性(60%)两部分,而个性指标又分为讲授为主、实践为主、讲练结合、体艺训练等四种类型。其次,指标设定包含了对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各方面的评价目标。实际上,每条指标所阐述的内容就代表着教师针对该方面教学能力的发展方向。
以实践为主型评价标准中的“任务驱动、问题引导、学习目标明确”指标项为例,强调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对于如高职院校来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和职业能力素养,所以在开展具体教学过程尤其是针对实践为主型的课程,更青睐于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该项指标的提出毫无疑问给教师实施教学改革,发展自我职业能力指明了研究方向。
3.2.2 教师业务的客观反映
对评价结果的统计是基于数据仓库的,随着督导工作持久地深入开展,数据库中的基础评价数据也在不断积累,系统通过先进的数据库管理工具,来实现对历史数据或是当前数据多角度的汇总统计,满足用户不同的检索查询要求。综合来看,对教师教学业务评价目前有横向和纵向两种对比统计途径。
横向对比统计是以在某个当前时间点或某个阶段督导评价任务完成时,某教师个体与他人的评价结果比较。一种是教师个体总的评价结果与全校、本分院(部)或是本专业(教研室)的总体情况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教师个体针对逐条指标与全校、本分院(部)或是本专业(教研室)的总体情况进行比较。
以某个老师2013学年第一学期的听课情况记录为例,对其评价结果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查询比较,具体参见图1,图2,图3。
图1 某教师评价结果与全校总体情况对比图
图2 某教师评价结果与分院(部)总体情况对比图
图3 某教师评价结果与专业(教研室)总体情况对比图
由于教师所处的专业(教研室)和分院(部)评价背景不同,因此绝对分值的比较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所以,笔者引入百分比排名这个相对概念,以教师个体在同类型人员中所处的位置来进行互相比较,相对具有比较的价值和意义。从上面图中也可以看出,该教师所处专业的教学评价整体成绩应该排在全校非常靠前的位置,但该教师在本专业的排名则相对靠后,所以如果以该教师的得分去跟其他专业教师比较的话,其结果就必然出现失真。
对指标的评价以该教师所任教的的实践为主型课程为例,参见表1。
表1 某教师实践为主型课程评价指标对比情况
对照表1中具体指标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纪律等关心不够,今后需要纠正做法,弥补缺陷。
通过这些横向数据的展示,首先教师能比较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整个学校、部门以及专业(教研室)所处的层次,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其次对具体评价指标的数据统计,让教师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以改进教学。
纵向对比统计主要建立在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处理基础上。例如在学校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助的教学活动,要观察某新教师在某学期中,督导对其进行跟踪听课的实施效果如何,可以通过数据点折线图来展示,参见图4。
图4 某教师某学期督导跟踪听课评价得分情况记录
由图4的折线由14个数据点连接而成,代表该学期的14个教学周期间督导对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的评价值。数据的出现范围主要集中在70和80之间,其中最大值是79.5,最小值是69,最大振幅是10.5%,相邻两周之间的最大差值是正4.5,最小差值是负0.25,从数据的变化情况来看,对该新教师在这个学期中的教学评价是局部起伏,整体往上的趋势,而这也恰恰反映了该新教师在这一学期里教学水平的发展变化状况。
3.2.3 数据处理的公平公正
系统中,以评价信息为跟踪对象,其整个数据处理流程课参见图5所示。
图5 评价结果形成过程跟踪
从图中可以看出,初始评价数据自督导专家输入数据库后,直至形成评价结果都是由数据库来进行操作,系统管理员只是将数据统计的方法、规则进行设置,而并不发生修改数据的行为,在评价结果形成后,各方用户包括督导专家也只能是进行查询操作,如果督导专家需要更改评价结果,就必须再次向系统管理员进行申请重新输入初始评价数据。所以严格控制了从输入端到输出端人为干预评价结果形成的过程,保证了数据的原始性以及结果的真实性,更进一步地说,这也是对教学评价工作的负责,是尊重教师教学工作的充分体现。
4 系统应用展望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办学过程中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并日益加剧,而高校内部自身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都迫使教学质量监控尤其是内部监控将越来越被各高校所重视,教学督导工作也逐渐成为重点工作之一在广大高校中实施。同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等信息技术多种特征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在更广泛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可能。但教育信息化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教学督导信息化工作系统虽然目前的应用范围存在一定的限制,但却为今后高校全面实施信息化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奠定了基础,所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 1008/93785.html,2010.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EB/OL].http://www.pgzx.edu.cn/modules/wenjianfabu_d.jsp?id=1107,2011.
[3]张豪锋,孔凡士.教育信息化评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赵菊珊,汪存信.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回顾与前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37-43.
[4]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4号)-教育督导条例[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2 09/142317.html,2012.
[5]张钧澄,金涛声,朱作宾.试论高校教学督导的组织建设和工作机制 [J].中国大学教学,2003,(11):39-40.
[6]李珊珊,杨研,张雪娟.高校教学督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0,(9):19-20.
[7]崔颖.构建高校教学督导信息管理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65-166.
[8]赵久利.教学督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3):6348-6349,6361.
[9]聂逢春.高校教学督导体系建设与督导评价指标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黄素华】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in universities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ZHANG Rong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Ningbo 315012,China)
In this paper,by analyz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college teaching supervision work in the traditional way,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 of work.And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in the system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of link as a case,the application study carried out from two perspectives the macro level and the micro level of university teachers on the function of work system,put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supervision informatization in Universities system and implement quality monitoring work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significance.
teaching supervision;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esearch
G642.47
A
1671-9565(2014)03-058-06
2014-08-23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网络平台研究与开发”(编号Y201329585)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荣(1980-),男,浙江舟山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