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行政化” 离国企有多远

2014-09-20李妍婕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8期
关键词:去行政化行政化董事会

●本刊记者/李妍婕

国企改革中,计划经济时代残留的政府对企业“统得过死”“管得过宽”的问题一直被社会所诟病。如今,无论是省委、省政府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构想,还是铿锵落地的《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都蕴含着“去行政化”的内容,体现了我省深化国企改革的决心。究竟国企管理的行政化有哪些弊端?如何“去行政化”?会遇到什么阻力?带着系列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行政订制”下的国企

“国企管理者总是一只脚在海里,一只脚在行政,哪边好就朝哪边靠。”这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真实写照。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甚至直接管理,国企凭借政治权力在许多竞争性领域占据垄断地位。

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代表和主导者,国企享有着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厚政策。本应为社会创造财富,却成为谋利的工具,让资源、财富没有与全民共有。“油价涨得快却降得慢;上市国企对股民只卖股票,不给分红……”由此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平。

国企领导人的“双重身份”让他们既当官享有与行政级别挂钩的各种资源,还拿着丰厚的企业年薪,可谓名利双收。“春风得意马蹄疾”,让他们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多。

2013年8月13日,成都市委组织部发布人事“任免动态”:“免去毛志刚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9月22日,成都市纪委正式宣布“成都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志刚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从四川移动原董事长、总经理李华到毛志刚等国企“一把手”均被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企系统接连曝出腐败案,原因何在?

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指出:“一方面国企内部行政化色彩浓重,极易形成‘一把手’的‘一言堂’;另一方面,一些国企高管与政府部门形成互相利用的利益关系,促发了政商两界腐败滋生。因此,国企‘去行政化’改革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国企即便不付出成本、不创造价值也能获得财政支撑。“国企就是一个适合养老的地方。”在行政庇护下,员工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按部就班地工作,这是导致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加上领导只对上级负责,不对市场负责,由此带来服务意识差、竞争力滞后等种种弊端。如果去掉“行政化”这双手的托举,很多国企投入市场将无法适应而终被洗牌。

“只有充分划清‘官’和‘商’的界限,充分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国企市场化的路才会越来越顺”。

人、财、权怎么分配

7月3日,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我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着力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着力推进选人用人市场化等要求。那么改革如何推进?

“国企的董事长不像董事长,总经理不像总经理,职权交叉现象严重。”规范国企董事会建设是国企改革的必然,是国企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2011年,华西集团被列入省国资委规范董事会试点单位。“我们成立了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参加了一系列专项培训和交流学习,在省国资委指定的专家库中初步遴选了外部董事长人选。”华西集团负责人介绍,为适应规范董事会建设,还修订《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章程》,进一步理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责、利边界。“今年,华西集团、长江集团、国资经营公司、有色科技集团4户企业将完成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新启动川商集团、富润公司2户企业试点。”以此为契机,逐步完成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省国资委制定下发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标准》,明确了15条42项量化指标。川商集团董事长代平告诉记者:“在用人上,我们打破了体制壁垒和身份障碍,彻底打破铁饭碗。”在今年初全集团员工的竞聘中,有60多人晋职加薪,有17人破格提拔,同时有一批员工因未能达到岗位要求被降职降薪,甚至被辞退。

可以说,三项制度改革是转换经营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国企改革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所以必须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实现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把业绩与收入挂钩捆绑,让管理者双脚都踏入市场。董事会明确各子公司经营负责人的薪酬、任期与预算目标完成情况,明确奖励和惩处的具体要求与量化指标。“去年,有的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年薪达80多万,有的不仅没有绩效薪酬,还扣了基薪贴了钱。”代平介绍道。

为了真正把选聘企业经理层的权力交还给董事会,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代平介绍说,“以后省国资委只任命国企的董事会成员、党委专职副书记、工会主席和纪委书记。”在放权给企业的同时,我省开始进行首次集中开展国企人才市场化选聘的探索。

5月14日,我省发布《四川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公告》,24户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面向海内外市场化选聘39名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其中高管12名、中层27名,表明了我省国企改革选人用人市场化的决心,这项工作将于年底前完成。

如何让市场化变得更彻底

《意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加大去行政化力度。其实国企“去行政化”改革一直在进行,可惜结果让人并不满意,或者改到一半又循老路走下去,或者只是象征性出台了方案而没有实际行动。总之,这条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不可能一蹴而就。

关于“去行政化”改革,到底效果会怎样,业内人士看法不一,有看好的,也有担心的。有专家指出,在现代公司制度下,私人投资的公司,其治理结构在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的线型结构下,容易界定清楚和建立市场化的运转机制。国企“去行政化”后,治理结构虽然朝着这个模型建立,但可能会面临“四不像”的局面。其根源还在投资人(股东)层面,“董事会”由“行政化”的投资人派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即使管理层尝试“职业经理人”的改革方向,但由于决策层、决策机制不可能摆脱“行政化”,无论怎么建立治理结构,也很难造就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化国企。

“如果想让国企的市场化变得更为彻底,取消国企高管的行政级别或许是遵循市场规律的必然选择。”目前国企与机关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机关干部任命为国企高管,或是由国企高管升任为机关干部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

更何况,许多高级管理层都采用着行政与职称双跨的方式管理着企业。“工资是由省国资委确定的。”行政方面涨工资,一次不少,而职称方面有加薪,高管们一样可以丝毫不差。

“只有充分划清‘官’和‘商’的界限,充分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国企市场化的路才会越来越顺”。一位从事国资研究的专家表示,国有企业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非常重要。

希望我省集中开展的这次国企人才市场化选聘探索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一步一步改变国企高管的任命模式,尝试遵循着市场的规则去任用国企高管,其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责编:裴佩)

猜你喜欢

去行政化行政化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