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2014-09-20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因素

(泉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陈霞明,许月云

(泉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就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土地因素、体育人文等因素的制约,研究认为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合理化和高度化共同构成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两大内涵。

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合理化;高度化

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建国以来,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其中场地数量增长了170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了103倍,但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体育场地建设匮乏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格局以及人口规模和分布发生了重大变革,区域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中体育场地的数量、结构、质量、空间布局等能否满足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文化需要,成为当前区域体育场地规划、布局、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探索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对优化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模式,促进现代体育与区域间协调发展,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

通过图书馆、期刊网等途径查阅与体育、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区域经济等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阅读有关书籍资料,查阅我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体育设施建设等政策法规,为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 逻辑推理

用类比、推理、演绎、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就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影响因素与优化机制进行学理上的分析与讨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内涵

优化,就是通过人为的改变或选择,对事物的相关变量进行调整,使事物从不理想状态变化到理想的状态,或从低级状态进化到高级状态[1]。而所谓的最优化,就是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但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函数都有最优解。运筹学追求的是将所研究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中,求得一个合理运用系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发挥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能及效益,以达到系统效应最优化。

就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问题而言,其实际上关注的是资源的分配和规划问题。但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是一个混沌系统,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笔者认为所谓的“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带现有体育场地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根据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为使区域体育场地在空间布局系统上获得最佳运行状态而采取的措施。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本质和内涵应是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和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高度化。

2.1.1 空间布局的合理化

所谓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合理化,一是指空间布局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很好的聚合质量;二是指空间布局能就近就便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能较好地产生体育场地的综合效益,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系统论角度来看,系统根据目标驱动将系统内各要素进行有机联系和有序的组合,构成了系统的整体结构,使系统效应超过要素个体效应之和的功能,这就是系统论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但是,体育场地空间结构各要素的组合类型不同,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效应也是相异的。因此,根据区域自然资源条件、人口数量、体育需求和偏好,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目标等,把体育场地空间结构的各要素配置到区域实体空间之中,使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形成不同组合类型,从而产生出体育社会效益和体育经济效益,就是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合理化的表征,也是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本质所在。一般而言,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产生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高,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聚合质量就越好、合理化程度就越高,优化效益就越明显。

2.1.2 空间布局的高度化

所谓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高度化是指体育场地空间结构优化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空间结构层次的复杂化、结构功能多样化、结构关联紧密化和结构状态有序化是空间结构从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的根本标志[2],而人作为需要的“主体”具有递进性、能动性和不断再生性等特征。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需求也逐步从简单向复杂、从单一向多样、从低级向高级方向的不断递进和发展。而人们对体育需求的递进性和空间结构质的变化规律决定了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结构要素和空间特征向高度化方向递进和发展。如区域体育场地节点变多、等级系统变高、枢纽中心服务能级变强、轴带功能变鲜明等。

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合理化和高度化是共同构成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两大内涵。空间布局合理化是空间布局高度化的基础,只有先行合理化才能达到高度化。事实上,实现空间布局合理化是一个不断调整各要素组合类型结构关联紧密化和结构状态有序化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空间布局向高度化发展的成长过程。因此,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是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辩证统一,共同推进,从而达到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最优化。

2.2 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

影响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及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土地因素、区位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原因等。本研究认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因素、政府政策、社会文化、体育赛事、居民体育休闲需求等是影响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主要因素。

2.2.1 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约束因素

2.2.1.1 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为体育运动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资料,是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加速体育运动的运行和发展;但与此同时,自然环境制也制约着体育运动的运行和发展,对体育运动运行和发展起着减缓的作用[3]。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区域体育场地空间结构的生长和发育大部分利用其有力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如冰雪之城哈尔滨,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滑雪场是其主要体育场地。而我国的海滨之城大连,背靠东北辽阔的江河资源,面向蓝天碧海,拥有1 900公里的海岸线和众多岛屿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了沿海岸带的水上运动场地集聚轴线。再如,苏州、无锡、湖州利用太湖水上、陆地、空中三维一体的地理特征,结合优美风景、气候宜人的环境优势,打造环太湖休闲体育圈,建有滑水、划船、潜水、垂钓、摩托艇、划伞、定向、自行车等包括水域、陆地和空中的各种体育场地设施,形成独特休闲体育场地空间集聚板块。可见,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形成和优化产生很大的作用,并由此影响着体育活动的集聚规模和集聚形态。与此同时,自然环境制也制约着体育运动的运行和发展,对体育运动运行和发展起着减缓的作用。但是,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因此,人类社会虽然受惠于自然界,但不完全受制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成果是人们所处各种社会条件的总和。自然地理因素对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优化只能是一种刚性的约束因素,人类可以依据社会发展条件和自身的需求,发挥其强大的能动作用和科技手段构筑一个全新的体育环境,如对体育场地(场馆)进行的建设或改造。

2.2.1.2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发展的基础,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正经历着一场壮丽的社会嬗变。从农业和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从劳动生产方式经济向休闲生活方式经济转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讲:“体育可以给人智商、情商、健商”,体育作为人积极维护自身健康的活动,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理想的追求,是人类身体和精神的乐园。健康身体是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现代化建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经济发展与体育事业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双边关系。

体育场地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空间载体,其空间布局建设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经济环境对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就国家经济而言,不同政治体制引发不同经济体制的运行,取得不同水平的经济发展。而体育体制是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产物,不同的经济体制运行方式决定着不同的体育体制运行方式,不同体育体制运行方式决定着不同体育资源配置方式,不同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决定着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不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为物质载体的体育场地空间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即区域经济实力越雄厚,人们对体育需求越高,区域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就越多、密度就越高、规格就越高级、种类就越齐全、结构就越合理,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就相对越完善。可见,区域经济的发达为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经济环境。

2.2.1.3 土地因素

人类为达到经济的和社会的目的,通过各种使用活动对土地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因此,随着城市的经营和发展,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决定了城市空间构成的二维基面和基本形态格局[5]。国家各个经济生产部门都将其生产建设落实到土地上,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合理程度是其的生产规模、水平和特点的集中反映。而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部门各行业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土地资源就越来越稀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因素成为区域各领域发展的瓶颈因素。众所周知,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优化是建立在一定范围的土地基础上的。因此,如何从寸金寸土的土地资源中获得土地的划拨是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关键问题。

2.2.2 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动力因素

2.2.2.1 政府体育政策因素

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与制度的刚性协调相比,政策的协调具有很强的动态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它能在收集和研究信息的过程中,对社会利益的分化反映出来的问题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较快取得效果[6]。体育场地建设多属政府公共投资的领域,故受政府财政支出、公共投入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其次,《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和《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等各法规对城市功能分区要求是城市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布局的主要指引,即体育场地设施的选址、规模和空间分布格局必须满足城市发展战略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一般需要与整个城市及其区域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相一致。简言之,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及优化是一种人为主动干预的目的性活动,区域体育空间布局未来的状况不仅仅是其自身规律发展的结果,还融合了城市规划者、体育规划者对此有意识的控制。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率先实行东西部发展战略,不同程度的政策倾斜和政策影响,促使区域间体育场地建设和发展水平层次差异,从各区域体育场地规模可见一斑[7]。此外,各级政府为促使区域体育场地建设和发展,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措施与条例,如1997年湖北省颁布的《湖北省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定》、1998年广东省颁布的《广东省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2007年太原市颁布的《太原市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和2010年周口市颁布的《周口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等。可见,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的力量相对集中,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施行,都成为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主导因素。

2.2.2.2 体育赛事因素

城市形态空间的生长与变化,既有来自城市自身内在的力量,也有来自城市外部的推动力。内在的力量促使城市形态空间沿着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自然途径发展;外部的推动力往往依照某一阶层甚至个人的意见和理想模式,以较为激进的方式自上而下地改变城市空间格局[8]。大型体育赛事具有相对集中的和非日常化的特征,打破城市连续发展的节奏,以高于城市常态发展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速度,刺激城市集中投资建设体育场馆、交通、服务等基础设施,快速地改变城市发展和空间格局。大型体育赛事不仅使“以体育的名义重塑现代城市”的观念得到丰富的诠释,而且推动城市体育场地发展进程和优化空间规划形塑[9]。实践经验表明,在我国国内各省市承办国内的重大体育赛事(如全国运动会、城市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等),对提高现有体育场地水平和规模的重要推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城市运行总投资达2 800亿元,重点建设项目达142个,其中包括31个比赛场馆、59个配套训练场;福建泉州通过承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达735亩、集“商业、休闲、文化及体育竞技”于一体的一场一馆“海峡体育中心”。

3.2.2.3 体育休闲需求因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劳动者逐渐从劳动实践中解放出来,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科学、教育、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促使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模式发生了改变,生活方式休闲化态势日趋明显。体育休闲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已成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一种时尚和标准,在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体育休闲的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有赖于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及功能的合理化、高度化。而体育场地设施作为人们体育休闲活动的物质载体,其作用也不容忽视。具备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已成为城镇或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更好地建设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也逐步成为城镇或城市建设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社会发展问题。我国很多城市或者城市群依托区域独特的气候、环境、文化等资源优势,为人们的休闲及体育休闲开发了运动度假、康体休闲旅游的体育场所空间,如长三角都市休闲体育圈建设、苏州无锡湖州太湖休闲体育圈、舟山宁波台州滨海休闲体育带、崇明岛淀山湖千岛湖山水生态休闲体育特色区等。可见,休闲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体育休闲需要是区域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引导力。

2.2.2.4 体育市场因素

供给和需求此消彼长是市场变化永恒的主题,体育市场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考虑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及优化,既要考虑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等供给因素,又不能偏颇体育需求等市场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商业化、大众化、消费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来,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在中国迅速成长,大众健身服务业更是方兴未艾,为满足人们的体育消费需求的各类体育产业的开发、体育市场的拓展、体育经营项目的设施更是琳琅满目,体育场馆、体育健身场所、体育休闲场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精明体育商人的青睐。因此,以体育市场需求为导向体育场地建设也逐渐成为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影响因素。

2.2.3 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机制

不同的资本或利益主体从决策到行动,追求利益、满足需要的过程,就是动力主体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动力主体利益的分化与冲突,同时也是其互动的过程;而互动过程中所存在的规律性的模式,就是发展的动力机制[10]。

概括来讲,驱动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动力机制包括两方面,即动力因素和约束因素。约束要素主要指来自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土地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刚性约束力,动力要素则主要来自政府政策、体育赛事因素、体育休闲需求因素、体育市场因素等柔性引导力。这两种力相互关联、互相约束、互相反馈、相互作用,在不同的发展背景下,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影响因素会随时代变迁而此消彼长。但究其实质,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最终状况并不是在某一种驱动力的作用下完成的,而是以上多种力量相互制衡的结果(图1)。

图1 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机制图

3 结论与建议

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共同构成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两大内涵。事实表明,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相互作用的,要实现空间布局的高度化,必须使其布局合理化,而要实现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则必须在高度化的动态过程中进行。但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过程具有相对性、动态性、艰巨性、相关性、不确定性、整体性的特征,它不仅受到区域自然地理、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等因素影响,而且区域体育人文社会因素和体育市场因素等也是影响其优化的重要要素。因此,驱动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动力机制来自两个方面:动力因素和约束因素。约束要素主要来自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土地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刚性约束力,动力要素则主要来自政府政策、体育赛事因素、体育休闲需求因素、体育市场因素等柔性引导力。这两种力相互关联、互相约束、互相反馈、相互作用,在不同的发展背景下,区域体育场地空间布局优化的影响因素会随时代变迁而此消彼长。

[1]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与优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92-193.

[2]聂华林,赵超.区域空间结构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91.

[3][4]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91,216-217.

[5]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5.

[6]王晓林.社会发展机制优化论—关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一种建构性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42.

[7]王家力.我国区域体育场地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65-70.

[8]郭红雨,蔡云楠,等.以体育的名义重塑城市[J].规划师,2009,25(11):107.

[9]许月云. 论体育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与功能[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8):1-6.

[10]洪辉.基于GIS的重庆市国土空间综合评价及开发布局优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44.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regional sports field layout optimization

CHEN Xia-ming, XU Yue-yun

(School of PE,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 Fujian, 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reasoning, a systematic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gional sports field lay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dium layout optimization is constrained by regional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 factor and sports humanit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ational and sophisticated special layout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regional stadium layout optimization.

regional sports field; spatial layout; rationalization; sophistication

2014-04-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比较优势理论视野下晋江体育城市发展路径研究》(编号:09BTY013);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JA10246S);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资助项目(编号:10A20)。

陈霞明(1971- ),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许月云(1964-),女,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

G80-052

A

1009-9840(2014)05-0115-04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室内环境空间布局优化系统设计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自然与建筑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