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巧用朗读培养语感

2014-09-19李玉慧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语感笔者情感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历久而弥新的课题。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季羡林先生对汉语言文字特点的分析中也指出,“中国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现代汉语的综合性依然存在,多义性依然存在,学习汉语还得重视语感。”这些均可见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而初中阶段正是语感形成的重要阶段,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语感的意义及作用

“什么是语感”,这是我们语文教学者首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笔者一直喜欢用韦志成对语感的解释来诠释“语感”现象及实质,他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或者说是人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内在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它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具有良好语感能力的人能够在一瞬间就辨别出词义或语段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可以从语句或语段的开头立即预测到整个语句或语段的主旨趋向。培养良好的语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提高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感在语文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语感既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也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教者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研究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早在《文心语汇与语感》中提出:“语感是对词汇的感觉力。”并倡导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他认为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到底如何培养语感?朗读训练对语感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的关系及可行性

首先,谈谈朗读与培养语感的关系。根据语感的性质,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练的基础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者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是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可见朗读对于语感的培养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前提与基础,其本身就是一种琢磨与体验的过程,通过吟咏诵读可直接迅速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上的形象感觉,感情色彩等感受,从而促成语言的感悟能力,即培养了语感。因此,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对语感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现行中学语文的文本利于运用朗读培养语感。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可以说每一篇都是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它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与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并有许多声像教材的朗读,语音标准、语言规范,为学生最优良、最规范的学习样版。用朱光潜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他们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精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便是诵读的实质。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还要明确怎样的语言适宜于培养怎样的语感。一般来说构成画面的语言适宜培养形象感;含义深刻,寓意丰富的语言适宜培养意蕴感;对话、独白式的语言适宜培养情趣感。

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操作训练朗读来培养语感呢?笔者就教学实践中摸索的可行性方法列举一二。

三、在语文实践中如何利用朗读培养语感

首先,示范朗读讲策略。示范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中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篇目都是适合朗读的,但对于仅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来说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示范朗读或许更值得我们思考。笔者将朗读示范的内容分为三大类:

对于文质兼美,篇幅短小,内容活泼,浅显易懂的课文,笔者选择整篇示范,多重朗读法。如《春》这篇散文内容轻松,语言活泼,节奏欢快,学生比较喜欢,笔者采取了多重朗读法:先让学生聆听音频范读,然后老师配乐朗读,让学生评比优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意蕴的理解,情感的把握都在评比过程里得到体验;接着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自我仿读,自由诵读;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段落赛读,教师评点;最后,个人范读展示,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全篇或段落朗读示范展示。这样形式丰富的多重朗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相对自由的氛围学生也乐于参与。

对于含蓄隽永,意蕴深长,篇幅较长,学生比较难以把握文章主旨的课文,笔者选择重点示范,体验朗读法。如《囚绿记》,本文较难把握文章的主旨,即“绿友”的象征意义,但作者对于“绿友”感情却相当鲜明。教学时,在学生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笔者先要学生直接将作者对“绿友”感情的语句找出来,自己示范朗读,再让学生揣摩感情体验朗读,并在体验的基础上重复多次朗读这些语句,揣摩作者的感情,最后出示本文写作背景,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了。

而对于另一类具有特殊的音韵美的古诗文而言,笔者则采用“嘤嘤成韵”理解诵读法。所谓“嘤嘤成韵”即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古诗文具有其他文体不具备的优点,即音韵美,而初中阶段的古诗文大多篇幅短小,内容相对浅显,在新授之前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背诵,并且“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上在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之下,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翻译课文了。但文章的情感主旨未必把握,这时候介入朗读体验则效果非常好。endprint

其次,朗读技巧需点拨。示范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朗读,从而逐渐内化培养语感,因此教师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技巧指导。朗读技巧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是如何通过“读”来调动全身多种感官充分获得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在“语音”、“语气”、“语速”、“语调”这些方面下功夫。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喜欢理论性的总结,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笔者认为适时地总结方法技巧很有必要。在方法上,笔者只要求学生记住四个字“轻、重、缓、疾”。读情感态度表达鲜明、凝重的语句时要重而缓,字句要掷地有声,例如《海燕》一文结尾处,海燕、强烈、渴望、暴风雨到来的那几个感叹句,就要“重”得有气势,有威慑力。读含蓄隽永,深刻而富有哲理或耐人寻味的语句时要轻而缓,字句语气轻但要有破力,破而不软同样发人深省,例如《最后一课》文章的结尾处,那个无声的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一句无声胜有声,言有尽而意无穷,轻破有力表达效果就很不错。读关于忧国思家,抒发内心愤懑不平表现深刻主题的,那种或沉郁顿挫,或激越昂扬,或豪迈慷慨,或淡然雅趣等感情基调诗文时,则需将几种方式相继、交替、综合运用。例如《春望》一文主要表达忧国思家这一主题,那种忧国思亲之沉痛宜缓而有力。而《沁园春·雪》则缓疾相继,更能表现昂扬、自信、乐观、豪迈,一代伟人的风范。这些必须在授课时适时指导,朗读训练才更有效。

同时用朗读方式上课,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掌握朗读技巧,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可选择不同的形式。例如激越昂扬课全班整读或组读来增强气势,清新婉约的让学生单读,情景交融的可配乐朗读,戏剧可分角色读。

朗读技巧的点拨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之上,才能有的放矢进行训练,因此笔者一般选择在课文新授结束后进行,学生对文本无论是内容理解还是情感体验都比较熟悉清晰,有利于他们有更好的朗读体验,培养语感。

最后,对比联想巧延伸。笔者在课堂上一直尝试着这样的方法,即朗读训练不局限于课文本身,在课前选择一些与课文相似相通,有可比性的文章来指导朗读。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又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充实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培养语感的朗读目的,增强语文的阅读能力,提高水平。

例如《背影》一文,在承受着生活与家庭重负的父亲那种细腻的关心,深沉的父爱,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让学生在质朴的语言中体会父亲这样特殊的心境,笔者选择了一篇与此文相似的文章先进行朗读体验。笔者从《读者》选了一篇名叫《假如有一天生我们养我们的人都不在了》,此文与《背影》一样语言质朴,但感情真挚,发人深省,而且“假设”联想,也容易让学生有深刻的情感体验。笔者先让学生自我阅读,在学生熟悉文章之后指导诵读,以体验深刻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谈阅读感受,再请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进行诵读。这样学生的感情被充分调动,再结合《背影》中有关家庭背景的介绍稍作指导,开始朗读父亲买橘时的那一段关于背影具体描写的部分,由于之前的大量铺垫,学生对此部分的理解层次更为深刻,能很好地把握情感,朗读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联系实际谈感受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们讨论得非常激动,认识到生活中许多被自己忽略的父爱母爱的细节。讨论结束后,笔者选择了《感恩的心》这首歌的歌词,再请学生诵读,在优美的语言、动听的歌声中进一步陶冶情操。

这样的朗读训练,只要长期坚持,笔者相信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力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还增加了课外阅读量,也有效进行了语文积累。通过课外阅读的延伸,学生整体感知、感悟的能力必然提高,这就是语感。吕叔湘也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这种方式特别适合目前大多数不爱看与语文相关的书的学生。这样的朗读训练可以有效地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丰富语言材料,提高学生语言实践的运用能力,这便促成了语感的形成。

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学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好的方法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李玉慧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方巷中学 225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感笔者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老师,别走……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情感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