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玛丽莲的“浮归”:寻找迷失的自我

2014-09-19孙亚平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自我

孙亚平

摘 要:以特丽•麦克米兰为代表的新一代美国黑人女作家关注的不是极具政治性的种族、性别不平等,而是黑人甚至延伸到白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性问题。作品《一切的中断》中的玛丽莲在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如何在母亲、妻子角色之外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角色是摆在玛丽莲和其他中年女性面前的课题。

关键词:《一切的中断》;中年女性;自我

一.特丽•麦克米兰和《一切的中断》

特丽•麦克米兰(Terry McMillan)于1951年10月18日出生在密歇根州的休伦港。1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独自养家。为减轻家庭负担,她从小做各种粗活帮着母亲。16岁在当地图书馆整理图书的工作经历,让她对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开始改变她的人生轨迹。1987年,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妈妈》(1987)问世,此后她的作品有《消失的行为》(1989), 《待到梦醒时分》(1992),《斯特拉怎样回到最佳状态》(1996),《力不从心》(2001),《一切的中断》(2005)和《黑色民族的哭喊》(2007),《渴望幸福》(2010)及最新作品《谁问你了?》(2013)。

笔者从分析《一切的中断》入手,审视和思考黑人中产阶级中年女性在面对身体衰老和生活变化时的反思。作为中产阶级妇女,她们有着贫穷妇女所艳羡的物质生活,接受过高等教育,按着传统角色的要求成为一个善于照料家务和孩子的完美主妇。然而步入中年,她们曾经撩人的身材开始发福走样,作为完美主妇的成就感也随着孩子长大、丈夫事业稳定而不复存在,她们开始困惑了。

二、中年女性玛丽莲的自我身份困惑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女人一旦成为妻子和母亲就意味着开始使自己沦为奴隶状态,拘囿于子女、丈夫、家庭的狭小空间,她的自我存在在他人的需求中消解殆尽。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中玛丽莲已经习惯了为孩子、丈夫担心,根本不考虑自己的需要,控制、压抑自己的情感,从而失去了自我。然而步入中年,日趋成熟的孩子、事业稳定的丈夫已不再过多的依赖她,母亲、妻子角色渐趋消失,自己从此不再被需要,如何在母亲、妻子角色之外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角色,如何寻找自我正是中年女性玛丽莲的困惑所在。

三、玛丽莲身边的女性人物带给她对自我身份的考量

22岁的女儿塞布丽娜怀孕,决定推迟学业,为正在打拼事业的男友搬到伦敦,这使她想起了22年前的自己。她曾经为结婚生子放弃学业和工作,一心扑在家庭上,到中年才开始悔恨当初的选择。玛丽莲希望自己的遗憾不要在女儿身上复制。但与母亲不同的是,女儿出生在80年代后期,传统社会规约已形容枯槁,女儿接受的社会讯息是要追求独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面对母亲的担忧,女儿说“即使现在选择推迟毕业,我也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我不会为内维尔或者其他男人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规划”。

如果说女儿是“过去的玛丽莲”的映射,26岁的妹妹乔伊则指射“现在的玛丽莲”。乔伊是个有两个孩子的未婚妈妈。像她的名字Joy一样,乔伊追求自我,追求快乐,不受母亲身份的制约。在玛丽莲看来乔伊就是那种不负责的母亲,不收拾家,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甚少。与之相较,玛丽莲拥有一栋舒适的、装潢漂亮的独立式二层楼房,有个工作稳定、高工资的工程师丈夫,三个上大学、举止得体的孩子。身为人母人妻,她刻意培养为人赞许的美德—耐心、自制、克己、坚贞、适应他人,自我已消失殆尽,身上残留的都是别人意志的印迹。玛丽莲已经不再是玛丽莲,冠以“里昂的妻子,双胞胎的母亲”的名,而乔伊依旧是乔伊。在妹妹的参照下,玛丽莲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状态。

玛丽莲在女儿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在妹妹身上反思了现在的自己,在母亲身上,她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像她的名字Lovey一样,母亲一辈子都在照顾他人,早已没有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有的只是对他人的照顾和担忧。玛丽莲在母亲的映照下觉察出如果自己依旧待在原地,还像前20年那样按照传统规约生活,母亲就是玛丽莲未来的结局。

四、玛丽莲对自我身份的探寻

中年的玛丽莲开始直面当年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在跌跌撞撞中开始了实现自我诉求的旅程。首先她在外表上做出改变,做新发型、健身,这样做不是为“悦己者”,而是“为悦己而容”。她装饰自己与男人无关,是为了使自己有好心情,关心的是自己的感受。她还申请艺术学院继续学习自己钟爱的手工艺制作。

结语:中年家庭主妇玛丽莲如何在母亲、妻子角色之外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角色正是她的困惑。然而,这不是她个人的困惑,而是社会的困惑,她面临的困境不是专属一个中年女人的困境,而是中年女性的普遍困境。玛丽莲对自我身份的深刻反思和不懈探寻,都给女性以启示:要敢于改变,重新找回冰封已久的自我,重建“我在场”的光鲜生活。

参考文献:

[1]埃托奥, 布里奇斯著. 苏彦捷 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P.246.

[2]唐红梅. 自我赋权之路——20世纪美国黑人女作家小说创作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MacMillan,Terry. The Interruption of Everything. Signet, 2006.

[4]Richards, Paulette. “Inspiring a New School of Writers”. Terry McMillan: A Critical Companion [M]. Greenwood Press, 1999.

猜你喜欢

自我
论《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自我及言意矛盾
中国商业广告中的“自我”呈现
从人格结构理论解读《誊写员巴特比:华尔街的一个故事》
对戏剧艺术表演中自我与角色关系的探究
从皮埃尔·阿多的批评看福柯晚期的主体观念
认同的崩溃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场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