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分析
2014-09-19张树安韩丽娜
张树安,韩丽娜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一、问题的提出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撑。中国经济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主,传统能源占该地区能源消耗的80%以上,高耗能、高污染的情况使得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全新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经济决定金融,低碳经济所导致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乃至消费模式变革,会导致金融业发生革命,由传统金融走向碳金融,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
碳金融市场的构建是低碳金融构建的核心。2005年2月16日,伴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由于《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各个国家为了促进减排的四种协作形式,即:一、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三、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四、“集团方式”,欧盟内部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这使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碳金融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扩张[1-7]。
二、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的构建
中国作为碳排放权最大供应国,如何借鉴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发展经验,逐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具有碳排放权定价能力的碳排放产权交易市场变得尤为重要。而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应当参照美国杜克法则,推动农、林、牧、副、渔业等生态补偿类项目,促进市场向工业补偿农业、城市补偿农村、东部补偿西部、高排放者补偿低排放者的方向发展。具体包括明确该市场的基本要素及规范运行机制两个方面。
1.要选择适当的碳金融市场类型
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根据交易排放权本身的产生方式,分为自愿减排市场(Project-based Markets)和配额碳交易市场(Allowance-based Markets)。自愿碳减排市场是指在国际上没有减排义务或未签约方的国家,自发在本国形成的碳交易市场,参加企业多以实现碳中和为目的,即购买的碳排放量用以补偿自己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配额碳交易市场是履行减排义务的国家中,由管理者规定各个市场总碳排放额度,并在各个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由于我国属于没有减排义务的国家,在当前状况下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发展自愿减排市场,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过度到发展配额碳交易市场[8-9]。
2.建立国内统一的碳交易平台
当前中国国内缺乏统一的碳交易平台,主要的三家涉及排放权的交易所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天津。上述三个交易平台的建设目标虽表述不同,但本质无区别。因此,有必要对三个交易平台进行重新布局,发挥各自优势,避免竞争,形成互补,统筹区域分工,共同建构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同时在平台中,通过自动报价系统,为交易双方提供准确的碳交易供求信息和交易细节,降低交易成本,形成碳减排量的人民币价格体系。同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制定比较完善的我国碳市场交易规则。
3.要积极培育碳金融市场主体
碳金融市场的主体可以分为碳排放权的供给者、最终使用者和中介等三大类。碳市场的供给方包括项目开发商、减排成本较低的排放实体、国际金融组织、碳基金、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咨询机构、技术开发转让商等。最终使用者是履约买家,包括减排成本较高的排放实体;早期最终使用者主要是能源业,但近年随着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能源业的领先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农业、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天气敏感的行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碳金融市场中来。而伴随碳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共同基金、养老金、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中介机构也逐渐参与到金融市场中来,成为该市场的中介机构。
4.要开发碳交易产品
碳金融市场中用来交换的产品主要是围绕着碳排放权的原生产品,同时以一系列创新性衍生产品为辅的交易体系。为此,一方面发展核心产品市场。在碳金融市场中,碳排放权是核心产品。由于不同企业的排放量,减排成本不同,一些持有较多排放权的企业可以将多余的指标出售给排放权不足的企业,这样碳排放权可以像一般的商品在排放企业间交易。
另一方面开发衍生产品。在中国碳金融市场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除上述碳排放权外,还应当包括对天气风险进行分割、重组、与交易的新型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对转移因价格而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天气衍生品、巨灾债券及碳信用等等。此外,还包括工业损失保证及碳排放期货等。中国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国际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与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相协调,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目前,中国对碳金融衍生品的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碳金融衍生品市场未建立起来。因而,中国发展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为此应当从加快发展期货期权等基础市场、提高碳排放行业主体的市场参与意识、建立和规范碳金融衍生品的技术支撑体系、创新碳金融衍生交易工具等方面创造中国特有的碳金融衍生产品。
5.构建碳金融市场运行机制
碳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是指通过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竞争、金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节市场运行的机制。现阶段,中国碳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1)价格机制。碳金融市场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所谓价格机制是排放权的供给与需求同价格的相互制约作用。在我国,碳排放权供给多,价格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应当建立适当的价格机制,使碳排放权的价格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正是在这种联系和变动中,使碳排放权供求趋向一致,价格与价值也进一步趋向一致。
(2)供求机制。碳金融市场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主体。在我国应当构建适当的供求机制调节碳排放权的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地区之间的平衡、时间上的平衡。
(3)竞争机制。碳金融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行为主体之间为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斗争。竞争是商品经济的本质属性,碳金融市场竞争包括排放权买者之间的竞争、买者之间的竞争与买卖双方的竞争。在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应当规范各方的市场行为,制止保护主义、不正当竞争及垄断等行为的发生,使其向良性方向发展[10]。
(4)风险机制。碳金融市场风险机制是碳排放同盈利、亏损、破产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机制。当前,由于碳交易市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存在较大的风险。首先是政策风险。随着《京都议定书》即将于2012年到期,“后京都时代”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走向,将对今后全球碳交易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是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级市场上的恶性价格竞争,二是二级市场上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变动。因此应当建立风险机制,构建一个包括参与主体、设立碳基金、机构投资者培育、排放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交易所制度完善、信用评级、风险评估与管理框架、监管体系在内的多维度全方位风险机制[11]。
三、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宏观配套政策和制度体系的构建
在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碳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还有赖于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
1.碳金融市场框架下的银行业变革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中连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纽带,担负着微观主体和金融中介的双重身份,其贷款政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一个完整的交易市场需要银行业的支持。而低碳银行的运行应当以低碳信贷理念为核心,包括管理部门、低碳信贷产品开发、低碳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及低碳报告制度在内的综合性运行体系。首先,低碳理念的建立,是现代商业银行建立碳金融的关键。其次低碳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商业银行低碳的内部保障。第三,鼓励低碳信贷业务的建立。现阶段商业银行应当开发提高能源效率、清洁机制下的低碳信贷产品,包括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清洁能源、生物多样化保护、小额信贷等,探索和创新低碳信贷产品。第四,建立低碳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信贷业务的环境风险评估,降低和转移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碳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主要建立低碳信贷风险识别系统、低碳信贷风险量化系统以及低碳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对整个低碳信贷风险过程予以监控如图1。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规避由低碳贷款而带来的风险。
最后,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制度。低碳报告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商业银行所蕴含的绿色理念以及实现的环境与社会效益,也鼓励企业自身发布报告。
2.碳金融市场框架下的保险业变革
碳金融市场的启航,保险业承担着规避和转移分析的责任。如何把碳风险纳入传统保险业的承保范围是碳保险发展的关键。首先,应当设计绿色保险制度层面,包括绿色保险机制的运行、环境风险的监管、健全法制环境、保险风险的分散等。另一方面,设计绿色保险技术层面。包括绿色保险方式、绿色保险方法的确定、科学界定绿色保险费率、绿色保险时效的界定。
3.碳金融市场框架下的财政政策
公共财政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在社会形成重视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碳排放的良好氛围,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低碳财政税收机制。首先,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公共财政应当按照低碳金融的要求,以低碳为发展方向,重点由对“高碳”产业转向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其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要注重中央与地方财政低碳经济扶持的结合。再次,以低碳财政税收激励机制为依托,改变企业经营业绩的考评办法,在企业生产方式转型中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最后,建立与完善税收体系,完善碳税、环境税等税制。未来需要结合绿色税制的构建,加强税收的调节作用,以平衡我国的财政和税收工具职能,使财政和税收的协同调控作用更加明显。为此应当完善现有的环境税、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列入征税范围。
4.碳金融市场框架下的产业政策
碳金融的发展,需要发挥产业政策具有的战略性、长期性、方向性等特点,构建长期稳定的低碳经济产业政策导向机制,形成新型低碳产业发展机制。产业政策的构建应当包括:政府应当由发展高碳产业转向发展低碳产业;优化现有产业的产业结构结构;编制外商投资项目的管理名录;设立行业准入条件;产业发展政策。
综上可见,发展低碳交易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多种机制方可达到预期效果。各相关政策特别应当按照中国未来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路径谋划,提高我国在碳市场的各相关政策,特别是宏观调控部门在出台时机和政策目标上要加强协作配套,才能保证中国碳交易市场的顺利进行。
[1]STIGLER G.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71(6):210.
[2]FRANKLIN G.MIXON JR.Public choice and the EPA:Empirical evidence on carbon emissions violations[J].Public Choice,1995(4):83.
[3]WEISHAAR S.CO2 emission allowance allocation mechanisms,allocative efficiency and the environment:a static and dynamic perspective[J].Europe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07(5):24.
[4]WESTERLUND J,SYED A.Basher.Testing for Convergence i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Using a Century of Panel Data[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2008(11):40.
[5]WESTERLUND J,SYED A.Basher.Testing for Convergence i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Using a Century of Panel Data[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2008(40):109-120.
[6]董玉华.加强理论研究、推进绿色金融[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5):21-23.
[7]王玉海,潘绍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和趋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11):23-25.
[8]吴玉宇.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J].上海金融,2009(10):26-28.
[9]陈游.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J].财经科学,2009(11):8-11.
[10]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38-40.
[11]王卉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