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反思 促进专业成长
2014-09-19刘志霞
刘志霞
《倍的认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而“倍”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概念。小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倍”的概念又是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过渡的关键期,因此小学生学习“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近期,我执教了《倍的认识》一课,课上出现的一个小问题让我受到了不小的启发。
一次课上,我告诉学生要玩一个比一比的游戏,先是用4和3比,然后用5和3比,最后用6和3比。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种情况,然后问它们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相同之处,都是和3比,然而对不同之处,学生们都感到茫然。我继续让学生们看了一会,感觉学生们还是疑惑不解,于是在每组数的相同部分处加了一条虚线,立即有学生明白过来说出答案,很多学生也都恍然大悟。我向学生们笑了笑,轻轻地用手指了指6和3比的特殊情况,这时一个男孩直接站起来大声地说:“剩下的部分和上边的一样多,都是3”。接着,我就顺水推舟把4和3比、5和3比、6和3比多出来的部分往后移了移,接着引出了“倍”的概念。
当“倍”的概念引出后,我做了一些梨和苹果的图片,让学生去寻找“倍”,然后表示出来。但是当汇报的时候却让我惊讶不已,汇报的几个学生中多一半的都说苹果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多3倍,有的说苹果的数量是梨的2倍,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明明摆着苹果的数量是梨的3倍,为什么学生们说是多3倍呢?甚至还有的说是2倍,更让我接受不了的是下面的其他学生并没有提出质疑。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困惑,更让我不知所措。
课下我倍感沮丧,问题到底出在哪呢?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们却说得如此复杂?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我们的指导老师郭立军一句话道破我的症结,“当学生说多3倍的时候,老师如果让学生指一指多的3倍在哪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多么简单的一句话,是啊,当时我要是让学生找一找多出的3倍在哪,学生就会明白到底是“多几倍”还是“就是几倍”。第二次试讲,我改变了上次的做法,创设了这样的环节,就是当学生看到6是2的3倍时,我让3个学生到大屏幕前,伸出小手指一指这3倍在哪,学生们非常高兴,立即就明白了谁是谁的几倍问题。在学生们明确了谁是谁的几倍时,我立刻抓住契机问学生:“既然你们都知道苹果的数量是梨数量的3倍,那苹果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多几倍呢?”学生大声的回答:“多两倍。”我继续追问:“多的两倍在哪呢?为什么是多两倍呢?”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女孩举起了手回答了问题,学生们点点头,他们这次是真的明白了。我面向全体再一次追问:“那我们说谁是谁的几倍是比较的整体还是比较的部分呢?”“整体。”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说了出来,下课铃声响起,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
“倍”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学生们学习时感到比较困难的一个概念,它是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过渡的关键期,更是从绝对比较到相对比较的转变。在此环节,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所以学生在这样的转变期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和问题都是正常的,这就一定要看我们教师如何驾驭,如何帮助学生顺利过渡了。本节课,学生们混淆于“是几倍”还是“多几倍”的问题,课下静思学生们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从一年级的比一比,即比多少是停留在比剩余的部分,而倍数的学习是比整体,比的是关系。当学生把谁是谁的3倍说成了谁比谁多3倍,说明学生们一直关注于比剩余的部分,依旧停留在“加法结构”中,没有建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另外,比多少的比较方法是一对一的比,而“倍”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份”的思想,一份一份的比,是把标准看成一份,看被比较的量里面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就说它是它的几倍。屡清思路后,我豁然开朗,即使课堂中再有这样思路不清晰的学生,我们就可用指一指的方法,让学生建立份的比较方法,感受整体与标准比较的倍数关系。我想,走到这里,学生们的心情一定与我的心情吻合,教学的最佳状态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一个尴尬的课堂事件,一次一针见血的指导,一份深深的思考,让我对“倍的认识”有了别样的感情,因为这里面写满了我别样的精彩。
■ 编辑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