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学校教育真谛 向着理想教育前行
2014-09-19徐超
徐超
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十一学校举办的湖北省黄冈市教育管理研修班,我为能深入到十一学校考察学习,感到十分振奋和欣喜。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就是发现和帮助,就是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并激励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十一学校就是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确定了学校的育人目标,探索出学校的育人模式,构建了每一个学生为自己负责、发展自己的教育机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教师的智慧,让学生自觉、自主和互助地发展,让教师充满激情和动力地工作。
与十一学校相比,我们在谈论素质教育的同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育人模式;在提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仍然是一个课堂、一张课表、把学生培养成一样的人;在推行新课改的同时,仍然按照传统的课程结构。要改变目前的现状,我认为,首先必须在调整课程结构方面有所作为,要让具有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必须在分层教学上有所作为,在尚不具备整体推行分层教学的条件下,也应探索分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学环节上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最后,实现学生自主选课,让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课程选择权,让每一位师生都充满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从管理走向领导”的管理理念引领下,十一学校构建了领导型的组织结构,建立了“扁平化、联邦制、分布式、制衡型”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的服务功能和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校在取消了班主任和行政班之后,形成了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CEO的多元化管理格局和快速响应师生需求的管理机制,化解了学校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
相形之下,我们仍在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看上去层次分明,职责明确,有着较好的执行力。但实际上一方面顶层设计意图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走样,另一方面基层出现的问题又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要改变目前的管理现状,我认为,首先必须调整管理结构,实现“立体化”向“扁平化”的转变,尽可能压缩学校组织结构层级,减少无效劳动,建立快速响应师生需求的管理机制。其次必须强化管理的服务功能,降低管理的行政职能,不再把中层部门作为一个管理部门,而是使其成为职能部门,为基层做协商和排忧解难的工作,建立年级与学科共同对教育教学质量负责的机制。最后,根据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不同的任务特点和成员能力,确定不同岗位的领导职责,构建领导型的组织结构,从管理走向领导。在调整管理结构的过程中,我们要借鉴十一学校的“先分权,后分责”“建立参谋咨询组织”“做好顶层设计”“制定行动纲领”等领导智慧,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体制由管理型向领导型的转化。
我们制定过各类考核评价标准,经常充当评委的角色,自以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很熟悉,殊不知自己对教育评价的真谛却还认识不足。为什么评价?评价什么?十一学校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评价不是为了考核结果,评价是为了激励评价对象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需要什么就评价什么”。十一学校的干部由服务层级(客户)进行评价,教师由学生进行诊断。评价的核心内容能否激发师生的积极性,诊断的核心内容能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无论是评价或诊断,在讲求实事求是的同时,注重发现优点和包容不足;在激励个人创优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励团队创优。而我们的评价方式则显得单一,往往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重视全方位评价,而忽视了关键领域的评价;重视个人的业绩,而忽视了团队的业绩;重视奖励,而忽视了激发。这些问题不单纯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观念的问题,只有把考核评价转化为激励评价,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评价。
短短一周的考察学习,除了让我在教育观念、管理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有深刻的感悟外,在课堂改革、课程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也有许多的感悟。让我们感悟教育真谛,引领学校向着理想教育前行。
■ 编辑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