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形象思维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4-09-19张莹
张莹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物理教学要利用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通过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因此,我认为形象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利用形象思维化难为简,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压强的概念时,我会用笔的一端轻轻地戳一戳学生们的手臂,问他们:“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产生的?”然后告诉他们:“这种感觉是压力的作用效果,称之为压强。”我利用直观感受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克服了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在轻松、互动的体验中增强了对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又如,教学液压时,学生会出于惯性认为液体同样具有压强,那么如何验证它的存在呢?教学中,我巧妙地演示了几个实验,生动地将液体压强呈现在学生眼前。
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可以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积极思考,从而引发想象、探索、思考,产生学习动力,增加学习兴趣,避免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利用形象思维掌握规律,促进概念理解
初中阶段的物理概念及规律大部分都来自生活,是从大量的生活现象和实验中分析、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如果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熟悉的生活现象进行适当的联想,会使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更加具体而深刻,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图解,理解物理现象。教材中很多图片都体现了形象思维。教学过程中,我会将看不见的电流、电压比成常见的水流、水压,这样形象的类比会使学生对抽象的电流、电压留下深刻印象。气体密度有别于固体和液体,气体用掉一半后,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气体的密度发生变化。然而很多气体是无色的,在讲解时,我将初状态和末状态的对比图展示给学生,呈现出气体密度变化的状态,帮助学生理解。
类比身边现象,理解物理概念。磁场一直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理解磁场真实存在很重要。课上,我在黑板的一侧挂上一条丝巾,将吹风机隐藏起来,向丝巾吹风。学生发现丝巾飘动,证明了风场的存在。那磁场呢?是什么使小磁针突然旋转起来?这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的,就是磁场。教学中,我经常利用类比的方法,设计出教学活动,既利于教学的展开又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列举恰当例子,理解物理规律。在物理规律研究中,我们要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体、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如在教学电阻时,我将其比作是对车流的一种阻碍,学生再研究电阻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时就比较容易了。实践证明,在教学的难点上借助形象思维进行教学,可避免由于大量记忆造成部分学生思维混乱的现象,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减少学困生的产生。
利用形象思维设计实验,提高概括能力
物理规律是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形象思维而发现的,因此物理实验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然后与理论学习相互对照、验证,可以加深他们的理解,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图景,使难以理解或难以描述的物理情景一目了然。
从科学实验的角度讲,一个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让学生全面把握实验现象,进行自由筛选、重组的形象思维训练,而不是为了实验结果去缩小学生的感知范围。我们的目标是以后学生能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理性面对生活,所以我们只有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和归纳,才能在物理教学中取得好的收获。
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枯燥、难懂的物理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得物理知识生动、亲切地呈现给学生,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这种形象思维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编辑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