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提问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014-09-19王立峰董玉红石玉冬王朝
王立峰+董玉红+石玉冬+王朝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教学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教学实效性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观察我们的课堂,发现由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导致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而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即学习动机。弗农·琼斯和路易斯·琼斯(Vernon F. Jones & Louise S. Jones)的研究成果显示,如果学生能够处在满足需求的环境中,就能引发他们良好的行为表现,更加有效地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为了了解学生需求满足程度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指导教师变革教学设计,充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提高教学效能,我校开展了“以学生需求引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能的实践研究”。
我们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编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求满足情况。对收集到的数据与学业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各层次的需求满足程度均与学业成绩呈现显著相关,其中求知需求和心理安全需求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需求因素,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求知需求维度中“课堂上学生是否理解老师的问题”与学业成绩相关度最高,心理安全需求维度中“不怕被老师提问”与学业成绩相关度最高。调查结果显示,以上两道题目的得分均相对较低,说明目前的课堂提问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和“心理安全需求”,简称“两大需求”。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课堂提问的状况,我们进一步开展了调查研究,以找出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课堂提问的焦点问题
在关于课堂提问的调查中,我们自编的调查问卷包括五个维度:维度一,我对回答问题的认识;维度二,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情况;维度三,课堂提问时我的表现;维度四,课堂上我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的表现;维度五,课堂提问对我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课堂提问各维度与学业成绩均呈现显著相关,我们发现了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1.在课堂提问环节,学生的心理安全需求没有都得到满足
学生普遍认为应该以专注和尊重的态度倾听他人回答问题,但实际上,学生不能都做到安静地倾听他人的回答,当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有时会遭到嘲笑。这说明学生的认识与实际行为之间有差异,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得到来自其他同学的充分尊重,导致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的心理安全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2.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得不充分
很多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并且认为自己并没有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这说明学生的求知需求没有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进一步说明课堂提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措施
1.知行统一,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
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基于师生两个层面: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要注意创设满足学生心理安全需求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学校召开学生座谈会,各班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召开了主题班会。在班会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课堂情景再现、小组讨论、师生问答等,反思了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表现,统一了认识,并要求做到知行统一。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要重视课堂上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所有问题,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的答案。
第二,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是积极思考的表现。
第三,要尊重所有人的回答,课堂上没有“愚蠢的答案”。
第四,认真倾听并思考如何评价他人的回答,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
第五,在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从而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是必要的。
各班纷纷建立了具有班级特色的课堂提问常规,如静默思考原则、一人发言原则、安静倾听原则、积极正面评价原则等,并将这些原则张贴在教室醒目位置,时刻提醒学生遵守这些常规,促使学生达成知行统一。
2.转变教学观念与行为,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根本保障
第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
课堂提问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获取答案、有效理答四个环节,具体步骤包括:引起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发问、学生思考候答、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学生评价或补充问答、理答与反馈。我们认为这些步骤不可省略,特别是发问后的候答时间必须充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安全需求,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地投入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自信地回答问题并积极修正自己的答案。
针对课堂提问,教师间开展了课堂观察。观察的结果显示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盲区,比如某些学生从来没被提问过,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某些课有些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课堂提问由于随意性导致某些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不明所以。
经过调查、讨论、课堂观察,教师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1)所有的答案都值得尊重,对所有回答都要进行及时、积极、正面的反馈。教师往往面对自己不满意的回答容易轻视,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是语言上的打击或压制。这是学生心理缺乏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2)问题提出后给学生一段安静的思考时间是必要的。当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后,无形中就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被叫答的学生因紧张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时,产生的负面情绪也会传导给教师,反而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3)教师设问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对问题进行思考、解答。试想,如果一名学生被问到的问题经常是他无法作答的,当他再一次被提问的时候,其紧张情绪既来源于要考虑如何面对教师的态度,又要考虑面对同伴的态度,心理安全几乎丧失。这样的提问估计学生都不愿意参与。另一方面,学生被问到的问题,与其基础知识距离过远,也就无法满足其求知需求。
(4)在学生感到困惑或好奇的时候,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是必要的。这是满足学生求知需求的途径和方法。
(5)叫答范围覆盖全体学生。课堂教学应该努力激发、满足所有学生的求知需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发言后都能得到及时的、不同角度的肯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第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为解决目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以下问题:提问频率过高、随意性较大、提问目的不清、指向不明、叫答范围过于集中等,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学生需求,依据课标要求精心预设问题,提问选取的素材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不局限于教材。然后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设计问题,保证问题的目标明确、指向明确、层次清晰,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乐于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要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学会使用相关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知识的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需求。
为了促进课堂提问的改善,在现阶段,我们使用了课堂提问规划表,辅助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合理设计课堂提问。通过对规划表的使用,还能根据学生情况和问题层次在规划表中计划要提问的目标学生,有意识地扩大叫答范围,提醒自身多关注中等学生,鼓励内向的学生多发言,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课堂教学实效与展望
伴随着我们的努力,持续的课堂观察使我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常态课的课堂提问过程中,在倾听他人的回答时学生能静下来了;当学生的回答不准确时,能得到同学善意的纠正;当回答不完整时,能得到同学的恰当补充;当回答精彩时,能得到同学及时的赞赏。课堂提问氛围比以前有了明显改观。
由于问题经过精心预设,更贴近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创设的问题情境趣味性增强,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问题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深层次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创新探究的愿望;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学以致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问,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明显减少,课堂提问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普遍有意识地增加了候答时间,目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主动举手的学生人数增加,而且回答问题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经常出现超出教师预计的精彩回答,学生间的争论增多,质疑意识增强。
这些变化使我们相信,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方式,通过满足学生求知需求和心理安全需求的课堂提问,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能得以提高。
■ 编辑王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