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支气管哮喘30例中的应用
2014-09-19
江苏省东海县驼峰中心卫生院,江苏 东海 222313
心理护理在支气管哮喘30例中的应用
周丽
江苏省东海县驼峰中心卫生院,江苏 东海 222313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紧张、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支气管哮喘;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小气管阻塞性改变。本病目前尚不能彻底根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笔者在临床中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4~76岁,平均(40.25±10.42)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5~78岁,平均(41.74±11.0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氧疗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 常规护理 ①氧疗护理:患者取舒适坐位或者半卧位,给予鼻塞或面罩吸氧,氧流量选择一般为鼻塞吸入时2~4L/min,面罩吸入时4~6L/min。在吸氧期间应加强巡视,防止输氧管道阻塞,以保证吸入效果;同时需对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循环末端的颜色仔细观察,了解氧疗效果。另外,持续高浓度吸氧[1]患者易发生氧中毒,主要表现为烦躁、恶心、呕吐、胸骨后灼痛等,发生上述症状应及时调低氧流量。②治疗护理:哮喘患者常用茶碱类解痉平喘,本类药物易出现心悸、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副作用;当血浓度过高时可能出现抽搐、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故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上述反应,一旦发现立即减慢滴速,必要时暂停使用。气雾剂吸入是支气管哮喘患者较常使用的治疗方法,应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起雾吸入剂,防止无效吸入。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应用广泛,应向患者讲明其副作用,避免为追求效果而滥用激素。③饮食护理:哮喘发作期患者体内的水分、蛋白质等大量消耗流失,应及时予以补充,指导患者及家属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均衡营养,以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
1.2.2 心理护理 首先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恐惧、焦虑的患者要耐心的解释说明,告知患者经及时合理的治疗,哮喘症状是可以控制的,帮助病人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增强信心。其次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暗示,尤其对发作时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以及容易接受消极暗示的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并能减轻发作时的症状和患者的痛苦感受,甚至可以减少某些治疗药物的用量,这对于治疗和预防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要求患者作息有常,生活规律。积极动员常与患者接触的人员尤其是家人共同关心患者,以使其维持良好心态。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合适的工作建议,使病人能够重返工作岗位及社会,使患者能够被社会认同,从利于其疾病的康复[2]。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采用自制表格进行满意度的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及满意计算满意度。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和自卑等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反应比较表[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表[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数患者自年轻时开始反复发作,因病程长,不能根治,且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病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较大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3],其可能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哮喘反复发作以及发作时的痛苦感受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其次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止喘药物尚不能根治哮喘,且部分患者对一些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够了解,造成药物使用不当,影响疗效,易使患者产生病情加重的想法,增加其心理负担;再者哮喘患者的工作能力及家庭、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使患者不能完全融入社会,导致其社会活动明显减少,最后使患者出现沮丧、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这些因素会导致哮喘发作加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继而形成不良循环。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不良心理反应,则需要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可以减低支气管哮喘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还有利于减少医患、护患矛盾,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1]吴辉.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干预[J].甘肃医药,2010,29(4):473-474.
[2]田亚丽,李继萍.支气管哮喘病人居家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4):943-945.
[3]苗艳杰,贾春颖,初春梅,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干预[J].2009,4(6):206-207.
周丽(1971-),女,大专,主管护师。
R473.56
A
1007-8517(2014)23-0123-02
201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