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绘画投射测验中不可忽视的三大影响因素
2014-09-19仲稳山
仲稳山
摘要:传统的房屋绘画投射测验的解释依据是处于20世纪中期的西方社会环境背景下的人的心理意象,但它难以准确评估、诊断当代中国大陆许多作画者的心理真实。为了提高房屋绘画投射测验的信度与效度,必须综合考虑客观世界存在的房屋建筑原型、作画者赋予房屋的主观价值及作画者自身的生存状态三大因素对绘画测验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对该项投射测验技术进行本土化的修正。
关键词:房树人(HTP)绘画投射测验;房屋绘画投射测验;房屋建筑原型;主观价值;生存状态
房树人(HTP)绘画投射测验包括房屋绘画投射测验、树木绘画投射测验、人物绘画投射测验及统合型房树人(SHTP)绘画投射测验等。在这些绘画投射测验中,树木是植物,人是动物,都是有生命的物质,只有房屋属于无生命的物体,但它却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蕴含人类文明的、带有时代发展印迹的产物。在房屋绘画投射测验进行的过程当中,作画者常常在不同的意识层次,依据自己对房屋的不同理解进行不同的表达。如果作画者是在意识层面进行的表达,则必然存在较多的掩饰成分,而当作画者一旦进入到潜意识层面进行独立的绘画,诊断者就能够通过对其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评估或诊断出作画者的人格特征以及其拥有的真实的人际关系与情感状态。
对于房屋的种类、形态等的象征意义,中国大陆的许多诊断者目前所采用的解释依据,仍然是处于20世纪中期的西方社会环境背景下的人的心理意象。这些心理意象虽然经过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修正后再传入中国本土,但也难以完全解释处于21世纪的现代中国人的心理真实。许多诊断者在分析、诊断作画者的人际关系、情感状态及人格特征时,经常生搬硬套西方学者的理论与学说,没有综合考虑中国大陆的地域文明特征、民族文化特征、时代背景特征、以及作画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生理健康状况等客观因素对作画者绘画过程与结果的深刻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在作画者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幅房屋图画的描绘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三大因素分别是:客观世界存在的房屋建筑原型、作画者赋予房屋的主观价值、作画者自身的生存状态。其中,房屋建筑原型的种类、形态与结构构成作画者产生房屋表象的刺激源,而作画者赋予房屋的主观价值和作画者自身生存状态中的民族、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自然属性与职业、文化程度等社会属性则会导致作画者对房屋表象的不同表达。因此,为了提高房屋绘画投射测验的诊断信度和效度,在对房屋绘画的投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之前,就必须首先对作为刺激源存在的房屋建筑原型、作画者赋予房屋的主观价值及作画者自身的自然属性和部分社会属性进行详细的剖析。
一、客观世界存在的房屋建筑原型
房屋建筑原型是指能够刺激作画者形成房屋记忆表象的房屋建筑实体。关于中国大陆房屋建筑原型的知识,可以沿着两条认知路线来获得。一条是横向路线,这是空间轴,包括民族文化和地域差异。另一条是纵向路线,这是时间轴,包括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年代。
(一)民族文化与地域差异影响下的大陆房屋建筑原型
1.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
中西方房屋建筑原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本质上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也就是中西方在物质环境、社会形态及人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别。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地域的阻隔和文化的差异,中国与西方的房屋建筑在各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独立发展,形成了形态迥异、个性风格差别极大的房屋建筑原型。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房屋建筑材料选择的影响。 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以木材作为房屋的主要构架,而西方房屋建筑则经常用砖石作为主要材料;二是对房屋建筑色彩选择的影响 。处于多元社会文化背景中的西方房屋建筑,不但色彩极其丰富、变化多端,而且色彩也显得非常张扬、热烈、激情,甚至富于非理性的迷狂,而在中国的房屋建筑中,由于受五行学说的影响,色彩成为天意的象征,人们用色彩表示对自然的尊重,一般是以一种色彩为主,其他几种颜色并用,色彩缺乏变化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浓厚的伦理观念,成了社会等级、社会地位的标志;三是对房屋建筑造型选择的影响 。中国房屋建筑的传统造型强调“线型美”,追求建筑物线条的婉转流动,梁、柱、屋檐等都能表现出“线”的艺术感染力。中国人还比较追求房屋建筑的意境和伦理,在造型时,往往会把各种造型的社会内容和象征意义放在显要突出的位置。
2.地域与民族差异的影响
中国大陆地域辽阔,多民族荟萃,房屋建筑类型众多且各有特色。地域与民族差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仅仅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的房屋建筑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的房屋建筑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观念、风俗习惯,它们传承着民族的自身特色,但作为各个民族居住的房屋建筑,又更多地受到自然条件、建筑材料和工程技术的影响,因此,房屋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便产生了相互交叉的复杂关系,导致房屋建筑的地域性差异和民族性差异共存,并且地域性差异超越民族性差异而成为房屋建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朝代更替及年代变化影响下的大陆房屋建筑原型
1. 古代朝代更替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房屋建筑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以木构架为主、院落式布局为辅且特别注重房屋建筑周边生态环境的独特房屋建筑体系,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
(1)太古及远古时期。原始社会的房屋经由地穴、半地穴发展而成为木骨抹泥和草顶抹泥的地上建筑,虽然结构非常简陋,但却是人类从穴居移至地面的重要标志。
(2)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人类活动中心基本上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此时,为防止地基湿陷,发明了夯土技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犬戎之乱、平王东迁后,周室王权衰微,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诸侯国均打破礼仪制度修建了大量的宫殿;而在秦王赢政横扫六合、并吞八荒后,徙天下富商于咸阳,仿照六国宫殿,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建造了阿房宫;及至两汉时期,虽然与北方匈奴战争连绵不断,又有王莽篡汉的内部纷争,但其房屋建筑水平却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3)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期间战祸不断、朝代更替频繁。由于社会动荡不安,许多群众信奉佛教,在南北方建造了大量的佛寺、佛塔。佛教的盛行,促使房屋建筑的外观由庄重式变为流线型。唐代为我国古代房屋建筑第二个发展高峰期,特别是斗栱的使用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在外形装饰的处理上也达到了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4)近古时期。到北宋时期,尽管现存建筑较少,但张择端所绘之《清明上河图》为当时的建筑样式提供了重要依据。在门窗的选用上,此阶段出现了格栅,从而取代了唐以前的板门和直棂窗。元朝于公元1267年在金中都东北平野之上建造大都城(今北京),是中国古代最后一座按完善规划平地新建的都城,也是惟一按巷制所创之都城。明朝为中国古代房屋建筑第三个发展高峰期,除单体建筑宏伟外,还使院落式布局发挥了最大效率。清代二百余年间,由于全国的房屋建筑总量增加,而木材的积蓄又日渐稀少,迫使建筑业去寻找更多的其他种类建筑材料。一般质量较好的民居大部分改用砖材作围护材料,以砖石承重或砖木混合结构形式的建筑较明代增多。地方性材料如各种石材、竹材、苇草、白灰等,在民间房屋建筑中进一步被开发利用。此外,清朝时,民间造园较为盛行,南方大小商贾,特别是漕运、盐贩等均有其豪华园林。
2.民国时期的房屋建筑原型的演变与特征
民国时期中国建筑融入了西方特色,更加包容扩大,形式简约,造型典雅。就其民众住宅的式样、材料、内部结构而言,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大多仍是中国传统的合院建筑形式。但在一些开埠较早的大都市,却出现了大量的西式里弄住宅、花园洋房、高层公寓等新式民居。
(1)西式里弄住宅。中国最早的西式里弄住宅于19世纪末出现在上海。民国时期,由于市区人口的增加,上海的西式里弄住宅得到了较大发展,开始向多层次、大纵深发展,并增加了卫生设备,围墙的高度也逐渐降低或者被拆掉了。其时,在南京、天津、北平等城市,西式里弄住宅也有一些。而且同上海一样,里弄内有总弄、支弄,总弄通大街。房屋不太考虑方向,以适合自己为宜,建筑密度颇高。
(2)花园洋房。花园洋房最早建在租界,既有英式、法式、德式,也有美式、西班牙式,多为古典式或仿古形式。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花园洋房在中国大量修建的时期。
(3)高层公寓。20世纪初,高层公寓在中国的大城市开始兴建。这些高层公寓一般有如下特点:地址一般在学校、大商店附近,以及城市中能够闹中取静的地区;公寓住房者多是有钱、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住户的居住时间一般较长。
3.建国至今的房屋建筑原型的发展与变化
(1)城市房屋形态与结构的变化
①建国初期。建国初期的住宅设计大体沿袭了欧美的生活方式进行平面布局。50年代中期引入了前苏联单元式住宅设计手法,取消了以起居室为中心的居住模式,改为内走廊式布置方式,增加了独立房间,加大了厨房卫生间面积,以适应多个家庭合用一套住宅的需要。
②60年代。60年代初国家遭遇“大跃进”的冲击,又面临三年自然灾害,住宅发展到了极低点。在大庆精神“干打垒”指导下,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简易住宅,减小了住宅的开间与进深,厨房及厕所的尺寸也极小,出现了厨房住房分离和共用厕所的“两把锁”住宅,并且不分地区条件地广泛采用“浅基、薄墙”,有的甚至连室内粉刷都没有的节约措施。
③70年代。70年代以后,经济复苏,住宅需求紧迫。为解决土地紧缺的矛盾,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兴建了少量的高层住宅。
④80年代。“大厅小卧”式住宅出现,强调空间利用、厨卫功能、节地节能以及地方风貌等。
⑤90年代至今。各种风格的房屋建筑不断涌现,小区环境、建筑外形、户型结构、交通条件、入学及消费便利等要求造就了一个又一个高档住宅小区。
(2)农村房屋形态与结构的变化
国内的城市无论东西南北,除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古代遗存,如宫殿、教堂、庙宇、花园、名宅、府邸等,同期的各类城市的房屋建筑一般都大同小异,而农村房屋的形态与结构随着年代的变更,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调查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江苏省苏中地区的农村房屋变化过程,可以发现如下几种农村房屋建筑原型:
①土坯草房。1949年至1978年,将近三十年时间内,江苏省苏中地区农村房屋的形态与结构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房屋的屋顶呈简单的八字形,一般使用三根较粗的圆形木头或毛竹充当屋梁,用较细一点的木料或竹料作为椽子,上面铺上一层用芦苇杆编织的网席,在网席上面涂上一层黏土,最后再在黏土外面从下向上沿着屋顶的走势依次铺上麦草杆。房屋的墙壁有两种建筑方式,一种是直接用木板作模具,选用黏性土壤打夯而成;另一种用晒干的长方体形黏土块砌成。
②红色与青色瓦房。从1979年到1989年十年间,江苏省苏中地区农村涌现出一批红色瓦房,墙是用红砖砌成,屋面用大块的红色瓦片铺成,屋顶内层仍然使用芦苇杆编织的网席,一些家庭开始使用红砖平铺地面。20世纪90年代后,青色瓦房逐渐取代红色瓦房成为农民的追求。房子的屋顶使用青灰色小瓦片铺成,墙壁则使用小型的青砖砌成,有的农民还在内外墙壁上涂上水泥或涂料,地面开始使用水泥、黄沙搅拌而成的砂浆找平,有的家庭还在水泥墙面和地面上进行油漆。
③两层楼房。进入21世纪初期,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家庭纷纷建起了砖混结构的上下两层楼房,一般是上下各三间,东西排开,虽然不是很美观,但每个房间都可以接受日照。有些家庭还从主体楼房向四周延伸出用水泥砂浆浇筑的平房,这些一层高的平房房顶可以作为农民打谷晒粮的场所。
④独立别墅。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许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全国各大城市寻找发展机会,部分人将赚到的钱带回来作为资金,雇佣专业设计师和建筑工程队,推翻原有的楼房,大兴土木,建成一幢幢附带庭院、花园,甚至游泳池的独立别墅。这些别墅形态各异,但用料讲究,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二、作画者赋予房屋的主观价值
中国人对房屋的理解与追求不但与西方人有着较大的区别,即使与邻近的东亚国家居民相比,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中国人描绘房屋时,其在意识与潜意识中对房屋的象征表达是有别于西方人的,甚至也不同于东亚的其他国家的居民。中国人对房子有着特殊的情感,这些情感包括了归属感、幸福感、富有感、自尊等,始终将房子看成是自己的精神与物质高度统一的载体,并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一)房子是家的载体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对房子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人认为房子是家的标志,而家是游子避风的港湾,是叶落归根之处,有房才有家,有家才有安全感,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就没有家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中国人一直把房子当成是安身立命之所。《汉书·元帝纪》说:“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在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一马平川,比较适合耕种,同时由于历代的统治者都推崇儒家文化,宣扬安稳、无风险的农耕生活,要求子民顺从,生于此、卒于此,这样,古代中国人“居者有其屋”的思想就变得根深蒂固了,认为只要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有了家就有了依托,而有了依托,生活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二)房子是幸福的源泉
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幸福和房子的关系”调查显示,八成被调查者认为“幸福和房子有关系”,其中69.9%认为“房子是幸福家庭所必须”。 调查发现,中国大陆拥有房产数量越多的人,内心越会充满自信,幸福感就会越强。中国大陆许多人认为,要过上幸福的生活,房子是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因为房子是通往幸福的一道必经之门,没有房子就根本没有资格谈论幸福。
现在在中国大陆一、二线城市工作与生活的人们,包括许多正在寻梦的漂泊族,不论其年龄多大、阶层如何,都在为属于自己的房子而奋斗,或者说是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幸福感”而奋斗。
(三)房子是财富的标志,也是拥有者地位的象征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上,中国长时期处于封建统治的阴霾之下,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地主阶级,甚至是封建时代以后出现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都对土地和房产充满了强烈的欲望。当今社会,尽管人们得到房子的物质形式与心理形式发生了变化,但用房子来体现自己的财富与成就的意识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现在,在中国,有权的或没权的、有钱的或没钱的,都把房子作为财富的主要象征,作为奋斗、追求的目标,有的甚至自己有了房子,还要为子孙准备房子,把房子作为财富与遗产传承下去。
另外,中国人读书做官的情结很重,并且官位一直是与房子连在一起的,官位越大房子越大。历朝历代官员的府邸都是与官员的品级相关的,即使在建国以后,中国官员住公房也是按官位、级别分配的,后来,实行房改取消了公房分配,但还是官大房子大,因为在中国官员的眼里,房子永远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四)房子是爱情婚姻的必需品
已有的调查发现,中国大陆的许多男性认为,没有房子就可能失去爱情和婚姻,而许多女性则认为,有了房子,失去爱情和婚姻也无所谓。房子在中国大陆已经不再单单被理解成是一个住所而已,它成了爱情与婚姻的前提与载体,成了时下中国大陆女性公认的第一择偶标准和男性展示自身经济实力的第一标志。
研究还发现,爱情和婚姻中的中国大陆的女性对房子的需求和热爱更甚于男性,因为在远古的穴居时代,男人属于行走动物,需要外出打猎,女人则是留守动物,需要在家养育孩子,所以,作为家的房子对于爱情和婚姻中的女人而言意义更大,因为房子带来的不仅仅是四面都是墙的密封感,还意味着这里是她自己的专有阵地,是别的女人的禁地,她可以在里面找到比较实在的安全感。
(五)房子是解决某些大城市户口的捷径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口流进北京、上海等经济实力强、发展水平高的大城市。但是,在一些大城市工作与生活,如果没有取得该大城市的户口,无论是什么人才,有多么强的能力,能够为这座城市作出多少贡献,都无法享受与该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待遇,而有了房子就可能获得该城市的居民户口,有了户口就可以获得该城市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因此房子成了解决某些大城市户口、获得居民福利待遇的捷径。户口制度使房子与人们享受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各种权益捆绑在一起。这些都迫使那些希望到一线城市发展的人们不得不买房子来应对和解决户口问题。
(六)房子是面子
住房不仅要满足人的居住需要,还要能够维护拥有者的面子和尊严。中国人爱面子,攀比心强。调查发现,许多中国人碰面聊天,已经将过去“吃饭没有”的流行问候语改成了“买房没有”。 许多人把住房看成是一个面子工程,在心里暗暗地与别人比居住地段、比小区的高档、比户型面积,住豪华房的人觉得比住普通房的人有面子,而拥有独立别墅则更有面子。许多人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没有房子的想买房子,有了房子的还想多买几套房子。
三、作画者自身的生存状态
作画者的自身生存状态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民族、性别、年龄、生理健康状况等因素归属于自然属性,而职业、文化程度、人际关系、情感状况、人格特征及精神健康状况等因素归属于社会属性。在这些生存状态因素中,民族、性别、年龄、生理健康状况、职业及文化程度等可以要求作画者在房屋绘画作品上直接标明,而人际关系、情感状况、人格特征及精神健康状况等生存因素则是要诊断者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这一评估与分析过程必然会受到民族、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生理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房屋绘画投射测验的评估与分析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一)民族因素的影响
如前所述,不同民族的人会偏爱不同类型的房子,最终描绘出不同风格的房屋画作品。如,蒙古族人可能喜欢用蒙古包作为房屋画素材,藏族人的房屋画则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碉房民居,而土家人则可能会画出他们爱住的吊脚木楼。
当然,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的人也会产生偏爱不同类型房子的现象,也会描绘出不同风格的房屋画作品。如,同是汉族,北京人喜欢四合院,其房屋画可能就是对他生活过的四合院的描绘,而广东、福建的客家人虽也属汉族,但他们的房屋画中房子就可能是“土楼”。
(二)性别因素的影响
关于性别对房屋画描绘影响的研究文献非常匮乏,因此,很难有科学的统计数据来证明男女两性在描绘房屋画时存在显著的区别。有人根据经验推断,女性比较乐于画卡通状或理想化的小房子,且喜欢运用多种色彩进行装饰,而男性则多擅于画出普通的且近于写实的大房子,选用的色彩也较为单一。
(三)年龄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Kaplan,2000),作画者的绘画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画者自身的年龄增长和经验增加。因此,房屋画作品作为绘画的内容之一,也容易受到作画者年龄和经验的影响。一般认为,人在年幼的时候喜欢涂鸦,到了一定年龄时开始用视觉写实的方法来描绘房子,最后会发展到用主题和个人的意义对各类素材加以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各种房屋画作品。
综合伯特(Burt,1921)、罗恩菲尔德(Lowenfeld,1947)、帕斯图(Pasto,1965)、维纳(Winner,1982)、格罗姆(Golomb,1990)、加德纳(Gardner,1980)等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人的绘画发展水平一般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大多数人在小学高年级时因为缺乏绘画天赋而感到挫折,不再发展绘画技巧,其绘画水平便停留在第五阶段直至成年。
(四)职业因素的影响
中国现有的各类职业已近2000种,而关于职业因素对绘画的影响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不同会导致作画者描绘出不同的房屋画吗?作者本人曾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对某军区现役军官群体、某市区纪检监察干部群体进行了房树人绘画测试,发现两大群体间在房屋画作品的选题、构图及描绘上并无显著差异,群体内的个体间差异与全体受测人员内的个体间差异也无明显区别,也就是说,职业因素对作画者的绘画行为没有什么影响。
有人认为,职业是对成年人的就业岗位的分类。对许多中国的成年人而言,其职业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已,他们在描绘房屋时,并没有受到目前所从事的职业的影响。而事实上,许多中国人很难在某个岗位上工作较长时间,变换职业已经成为他们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途径之一。当然,也有部分人终身从事的是自己想往并热爱的职业,他们对自己的岗位、行业有着特殊的情感,在画房子时,可能会将某种职业情感倾注到自己的房屋画作品中。
还有一些作画者,其职业就是画画或与绘画相关,他们的房屋画作品与其他职业人群必然存在显著区别。如画家等美术工作者,在描绘房屋时,由于画法与技巧已经成熟,房屋画作品必然呈现出普通人无法画出的美感和意境,但诊断者仔细分析作品,仍然可以从中辨别出作画者的人格特征、内心感受及其要表达的情感;又如以设计各种房屋楼宇为职业的房屋建筑设计师,他们在进行房屋画测试时,其表现力与普通人也存在显著差别,他们的房屋画作品更多地体现了美学、力学、生态学等方面的设计理念,是职业情感或习惯的流露,这些房屋画作品不一定代表作画者自己现在住的或将来要住的房子,更多的可能是房屋建筑未来发展的图像在设计师头脑中的反映。
(五)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
人们不一定会使用文字,但都可以画画,画画是人类最早的交流方式之一。人类在文字出现之前就会画画,如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中衍生而来的。
文化程度反映一个人接受教育后掌握知识的水平。调查发现,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绘画主题的选择和绘画水平的影响不很明显。一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人甚至文盲,都有可能画出非常优美的图案,许多文化程度不高的民间艺人就是例证,而许多人即使有研究生学历,其画出的房屋画作品仍然处于小学高年级的水准,只是由于观察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动手能力的增强,房屋画作品中的线条显得较为流畅,出现较多的细节描写。
(六)生理因素的影响
生理因素对绘画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一是手臂肌体的健康状况,如果存在先天性的肌体残疾,则作画者的绘画方式和灵活性会受到影响;二是手臂使用的习惯,如一般人是右利手,但也有部分人是左利手,左利手的绘画方式与右利手是有区别的;三是绘画过程中全身的生理状况,如果存在某些疼痛等疾患,会导致作画者情绪不良,思维受限,动作变形等现象出现。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第二批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HTP(房树人)投射诊断技术”(项目编号:TS201350)
[1]张同延,张涵诗.揭开你人格的秘密:房、树、人绘画心理测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2]申荷永.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4]陈侃.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刘继红.浅析中国古代房屋建筑[J].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内刊,2011.
栏目编辑 / 黄才玲.终校 / 王抒文
当然,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的人也会产生偏爱不同类型房子的现象,也会描绘出不同风格的房屋画作品。如,同是汉族,北京人喜欢四合院,其房屋画可能就是对他生活过的四合院的描绘,而广东、福建的客家人虽也属汉族,但他们的房屋画中房子就可能是“土楼”。
(二)性别因素的影响
关于性别对房屋画描绘影响的研究文献非常匮乏,因此,很难有科学的统计数据来证明男女两性在描绘房屋画时存在显著的区别。有人根据经验推断,女性比较乐于画卡通状或理想化的小房子,且喜欢运用多种色彩进行装饰,而男性则多擅于画出普通的且近于写实的大房子,选用的色彩也较为单一。
(三)年龄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Kaplan,2000),作画者的绘画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画者自身的年龄增长和经验增加。因此,房屋画作品作为绘画的内容之一,也容易受到作画者年龄和经验的影响。一般认为,人在年幼的时候喜欢涂鸦,到了一定年龄时开始用视觉写实的方法来描绘房子,最后会发展到用主题和个人的意义对各类素材加以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各种房屋画作品。
综合伯特(Burt,1921)、罗恩菲尔德(Lowenfeld,1947)、帕斯图(Pasto,1965)、维纳(Winner,1982)、格罗姆(Golomb,1990)、加德纳(Gardner,1980)等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人的绘画发展水平一般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大多数人在小学高年级时因为缺乏绘画天赋而感到挫折,不再发展绘画技巧,其绘画水平便停留在第五阶段直至成年。
(四)职业因素的影响
中国现有的各类职业已近2000种,而关于职业因素对绘画的影响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不同会导致作画者描绘出不同的房屋画吗?作者本人曾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对某军区现役军官群体、某市区纪检监察干部群体进行了房树人绘画测试,发现两大群体间在房屋画作品的选题、构图及描绘上并无显著差异,群体内的个体间差异与全体受测人员内的个体间差异也无明显区别,也就是说,职业因素对作画者的绘画行为没有什么影响。
有人认为,职业是对成年人的就业岗位的分类。对许多中国的成年人而言,其职业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已,他们在描绘房屋时,并没有受到目前所从事的职业的影响。而事实上,许多中国人很难在某个岗位上工作较长时间,变换职业已经成为他们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途径之一。当然,也有部分人终身从事的是自己想往并热爱的职业,他们对自己的岗位、行业有着特殊的情感,在画房子时,可能会将某种职业情感倾注到自己的房屋画作品中。
还有一些作画者,其职业就是画画或与绘画相关,他们的房屋画作品与其他职业人群必然存在显著区别。如画家等美术工作者,在描绘房屋时,由于画法与技巧已经成熟,房屋画作品必然呈现出普通人无法画出的美感和意境,但诊断者仔细分析作品,仍然可以从中辨别出作画者的人格特征、内心感受及其要表达的情感;又如以设计各种房屋楼宇为职业的房屋建筑设计师,他们在进行房屋画测试时,其表现力与普通人也存在显著差别,他们的房屋画作品更多地体现了美学、力学、生态学等方面的设计理念,是职业情感或习惯的流露,这些房屋画作品不一定代表作画者自己现在住的或将来要住的房子,更多的可能是房屋建筑未来发展的图像在设计师头脑中的反映。
(五)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
人们不一定会使用文字,但都可以画画,画画是人类最早的交流方式之一。人类在文字出现之前就会画画,如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中衍生而来的。
文化程度反映一个人接受教育后掌握知识的水平。调查发现,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绘画主题的选择和绘画水平的影响不很明显。一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人甚至文盲,都有可能画出非常优美的图案,许多文化程度不高的民间艺人就是例证,而许多人即使有研究生学历,其画出的房屋画作品仍然处于小学高年级的水准,只是由于观察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动手能力的增强,房屋画作品中的线条显得较为流畅,出现较多的细节描写。
(六)生理因素的影响
生理因素对绘画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一是手臂肌体的健康状况,如果存在先天性的肌体残疾,则作画者的绘画方式和灵活性会受到影响;二是手臂使用的习惯,如一般人是右利手,但也有部分人是左利手,左利手的绘画方式与右利手是有区别的;三是绘画过程中全身的生理状况,如果存在某些疼痛等疾患,会导致作画者情绪不良,思维受限,动作变形等现象出现。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第二批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HTP(房树人)投射诊断技术”(项目编号:TS201350)
[1]张同延,张涵诗.揭开你人格的秘密:房、树、人绘画心理测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2]申荷永.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4]陈侃.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刘继红.浅析中国古代房屋建筑[J].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内刊,2011.
栏目编辑 / 黄才玲.终校 / 王抒文
当然,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的人也会产生偏爱不同类型房子的现象,也会描绘出不同风格的房屋画作品。如,同是汉族,北京人喜欢四合院,其房屋画可能就是对他生活过的四合院的描绘,而广东、福建的客家人虽也属汉族,但他们的房屋画中房子就可能是“土楼”。
(二)性别因素的影响
关于性别对房屋画描绘影响的研究文献非常匮乏,因此,很难有科学的统计数据来证明男女两性在描绘房屋画时存在显著的区别。有人根据经验推断,女性比较乐于画卡通状或理想化的小房子,且喜欢运用多种色彩进行装饰,而男性则多擅于画出普通的且近于写实的大房子,选用的色彩也较为单一。
(三)年龄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Kaplan,2000),作画者的绘画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画者自身的年龄增长和经验增加。因此,房屋画作品作为绘画的内容之一,也容易受到作画者年龄和经验的影响。一般认为,人在年幼的时候喜欢涂鸦,到了一定年龄时开始用视觉写实的方法来描绘房子,最后会发展到用主题和个人的意义对各类素材加以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各种房屋画作品。
综合伯特(Burt,1921)、罗恩菲尔德(Lowenfeld,1947)、帕斯图(Pasto,1965)、维纳(Winner,1982)、格罗姆(Golomb,1990)、加德纳(Gardner,1980)等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人的绘画发展水平一般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大多数人在小学高年级时因为缺乏绘画天赋而感到挫折,不再发展绘画技巧,其绘画水平便停留在第五阶段直至成年。
(四)职业因素的影响
中国现有的各类职业已近2000种,而关于职业因素对绘画的影响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不同会导致作画者描绘出不同的房屋画吗?作者本人曾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对某军区现役军官群体、某市区纪检监察干部群体进行了房树人绘画测试,发现两大群体间在房屋画作品的选题、构图及描绘上并无显著差异,群体内的个体间差异与全体受测人员内的个体间差异也无明显区别,也就是说,职业因素对作画者的绘画行为没有什么影响。
有人认为,职业是对成年人的就业岗位的分类。对许多中国的成年人而言,其职业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已,他们在描绘房屋时,并没有受到目前所从事的职业的影响。而事实上,许多中国人很难在某个岗位上工作较长时间,变换职业已经成为他们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途径之一。当然,也有部分人终身从事的是自己想往并热爱的职业,他们对自己的岗位、行业有着特殊的情感,在画房子时,可能会将某种职业情感倾注到自己的房屋画作品中。
还有一些作画者,其职业就是画画或与绘画相关,他们的房屋画作品与其他职业人群必然存在显著区别。如画家等美术工作者,在描绘房屋时,由于画法与技巧已经成熟,房屋画作品必然呈现出普通人无法画出的美感和意境,但诊断者仔细分析作品,仍然可以从中辨别出作画者的人格特征、内心感受及其要表达的情感;又如以设计各种房屋楼宇为职业的房屋建筑设计师,他们在进行房屋画测试时,其表现力与普通人也存在显著差别,他们的房屋画作品更多地体现了美学、力学、生态学等方面的设计理念,是职业情感或习惯的流露,这些房屋画作品不一定代表作画者自己现在住的或将来要住的房子,更多的可能是房屋建筑未来发展的图像在设计师头脑中的反映。
(五)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
人们不一定会使用文字,但都可以画画,画画是人类最早的交流方式之一。人类在文字出现之前就会画画,如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中衍生而来的。
文化程度反映一个人接受教育后掌握知识的水平。调查发现,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绘画主题的选择和绘画水平的影响不很明显。一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人甚至文盲,都有可能画出非常优美的图案,许多文化程度不高的民间艺人就是例证,而许多人即使有研究生学历,其画出的房屋画作品仍然处于小学高年级的水准,只是由于观察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动手能力的增强,房屋画作品中的线条显得较为流畅,出现较多的细节描写。
(六)生理因素的影响
生理因素对绘画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一是手臂肌体的健康状况,如果存在先天性的肌体残疾,则作画者的绘画方式和灵活性会受到影响;二是手臂使用的习惯,如一般人是右利手,但也有部分人是左利手,左利手的绘画方式与右利手是有区别的;三是绘画过程中全身的生理状况,如果存在某些疼痛等疾患,会导致作画者情绪不良,思维受限,动作变形等现象出现。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第二批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HTP(房树人)投射诊断技术”(项目编号:TS201350)
[1]张同延,张涵诗.揭开你人格的秘密:房、树、人绘画心理测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2]申荷永.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4]陈侃.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刘继红.浅析中国古代房屋建筑[J].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内刊,2011.
栏目编辑 / 黄才玲.终校 / 王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