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独特的情感“投射”效用
2014-09-19陈秋秋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生
□文/陈秋秋,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生
布列松摄影作品
摄影艺术发展到今天,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人类社会进入了纷繁复杂的“读图时代”,而这一巨变也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今天,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它捕捉着自然和人类的活动,展现着自然的各种美和人类的内在心理,记录着世界的瞬间美。
摄影早已是公认的“瞬间”艺术,它不仅仅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能够再现客观世界,在人类活动中,它更具有表现人类主观情感世界的功能,是人类直觉情感反映的媒介,亦是当今人们自我个性的展现和自我内心调节的工具。
摄影拥有独特的情感投射效用,“投射”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现象,是人们用来抵御一些不安事态的自我保护心理机制。在与摄影有关的艺术视知觉活动中,这种投射机制的运用,反映在拍摄者通过表现的主体和形式,把自己记忆深处的困惑或理想投射到作品的表现形式上,而观众对于作品的诠释也成了观者自我心理解惑的投射过程。[1]这样的方式,正是人们实现自我宣泄和自我调节的最终目的。
一、摄影是直觉情感反映的媒介
直觉是指人们了解和掌握活动或对象的能力,它是人类的深层次的思考形式之一。直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对艺术而言更是至关重要,而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摄影的直觉性是最显而易见的,这主要基于摄影的纪实性和瞬间性两个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将摄影视为直觉的艺术,它是直觉情感反映的媒介。摄影的这种与众不同的性质,使其与其它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与传统绘画相比较,两者虽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绘画需作者依据画风和笔触,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某种情感,它需要时间的沉淀,慢慢地散发,展现的是几何线条之美,而摄影则是人类直觉情感反映的媒介,它通过“决定性瞬间”的记录,来抓捕大自然瞬间的表情,展现时空的定格,从而透露出人类瞬间的情感情绪,带给拍摄者顷刻间的快感。
我们生存在当下的时空社会里,需要不断地与周围进行思想意识的传达与交流。科技的创新,孕育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使人类的沟通方式,情感情绪的表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随着摄影媒介诸如数码技术的大规模渗透,摄影已经完全不同于当初诞生之时的层次界限,它更具直观表达性。在转眼即逝的瞬间,摄影将人类敏锐而准确的直觉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摄影构图是勾勒不同心理内容的形式
人的视觉思维是以视觉形象解决问题,它涉及艺术信息的接收、存储、恢复及处理,它包含了抽象活动的思维。[2]在心理学的视域中,思维常常被视为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它与人们的感知觉密切相关,建立在经验累积之上的感知觉的提升,能带来人们的思维创新。因此,人们的任何心理活动的变化,都会在摄影构图过程中得以实现。拍摄者如果具备较强的感知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迅速捕捉特有的画面。摄影构图是通过眼睛,透过相机观景窗,按下快门所建构的,它所拍摄的景物影像极具有逼真感,它可以淋漓尽致地再现客观对象。然而,镜头容景有限,人们不能把眼睛里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在摄影镜头中表现出来,所以在构图过程中必须根据拍摄者自身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摄影对象进行合理的构图,才能更好地展现自身的心理内容。比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无秩序的变化的失控,极易引起人们内心的不稳定感,导致心情郁闷或沮丧,因此,人们有努力追求秩序生活的内心需求,在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构图就是努力实现有秩序的平衡的和谐的心理状态。摄影构图就是以这种无声语言的方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它是勾勒人们心理内容的艺术形式,使作品实现了人们情感交流共鸣性的目的。下图布列松的作品:
左侧的照片(见图1)在左右两片高光部分的中间,由近及远延伸出一条较暗的小弄堂,遵循透视原理,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弄堂尽头正在奔跑的少年。整幅照片左右对称构图,显得十分稳定,中间延伸的弄堂以及奔跑的少年又让画面极富动感,静中有动,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使主题和主体更加突出,形成一个有节奏、有律动感的画面,通过画面,来表达拍摄者的内心活动。右侧的照片(见图2),完全静止的画面,但明暗对比的构图,又让整张照片看上去并不呆板,而且亮部的主体人物也得到了充分的凸显,通过影调的浓淡变化,层次的创造,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平衡感的需求。
三、摄影是自我调节的媒介
时至今日,摄影正成为一个全方位发散互动的多元媒体,它不再是一个单一的领域,而是一个网格,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文化生产与文化传播的方式。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情绪,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每天的海量信息使得人们更加乐于通过“读图”来了解外在变化,以此来缓解自身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摄影活动便是读图时代的缔造者,也是人们缓解自身情绪的调剂品。摄影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段之一,已越来越成为世人自我调节的媒介。尤其是手机摄影的出现,让摄影创作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和愉悦性。手机摄影创作活动使人们越发习惯用一种平和而朴实的心态,来细腻地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瞬间。这种创作活动能够帮助焦虑繁忙的人们充实空洞的精神,从而改善自身的生活品质。
当然除了技术革新带来摄影创作的幸福感外,不同的拍摄者对拍摄对象的解读亦十分不同,这基于他们不同的人生境遇。拍摄创作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和展现生活场景和人物,而是通过特定的时空场景和人物来拍摄内在的“自我”。
艺术是对于“人”的感性思考和情感创意,优秀的艺术应该是为“人”的艺术,也是艺术的“人”的艺术。[3]在这样一个大众读图和大众摄影的时代,优秀的视觉影像作品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直指人心,引发共鸣,而积极的创作过程中带来的精神释放感和情感体验,更是让人们欲罢不舍。摄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它丰富着我们的经验,也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它作为独特的情感“投射”工具,除了带给我们无限的视觉感官上的享受,也让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理解,满足了人们追求个性解放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
[1]陈建文.摄影的“私”风格[J].中国摄影,2013(6):99.
[2]杜珂.解读影像创作中的视觉原理[J].青年文学家,2011(21):125.
[3]李政道,冯远.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