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角下《水浒传》英译本研究

2014-09-19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

电影评介 2014年2期
关键词:赛珍珠水浒传译本

□文/李 新,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

张 宏,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教授

《水浒传》英译本(赛珍珠版)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描写中国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小说中形象地描绘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起义、聚义、接受招安、最后灭亡的故事。本文选取《水浒传》的第一个英译本——赛珍珠译本,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深入分析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翻译生态环境以及翻译动机,解读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不断适应与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旨在说明任一译本都是其所处生态环境的产物,只有立足于译本产生的生态环境,才能对译者与译本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一、英译《水浒传》的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是肇始于中国的一种全新的审视翻译研究的翻译理论和研究方法。它把生态学的“生态环境”、“适应与选择”[1]等一系列术语引入翻译研究,是生态学与翻译学相互渗透的产物。21世纪初,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在其“翻译适应选择论”[2]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了生态翻译学研究的基础、内容和方向,从而使生态翻译学在国际翻译学界由中国学者首次提出。

翻译生态环境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由胡庚申教授在2001年一篇题为“翻译适应选择论初探”[3]的文章中提出来的。翻译生态环境包含“源语、原文和译语系统,是译者和译文生存状态的总体环境。”[4]近年来,翻译生态环境概念的外延不断调整和扩展,“译者以外的一切”[5]都构成了翻译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该译者又是其它译者翻译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产生,都离不开翻译生态环境,对于具体的翻译过程而言,小到斟酌词句,大到翻译风格,都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过程中所作的选择。

赛珍珠英译《水浒传》获得巨大成功与她出生于美国,成长在中国,以及与中国当时社会政治、文化、历史背景所构成的翻译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赛珍珠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西部,4个月后随传教士父母来到中国。她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淮安渡过,首先学会汉语,母亲才开始教授英文。虽为美国人,赛珍珠在中国各地生活和工作近40年,精通汉语,深谙中国的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可以说,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就不会有后来的英译《水浒传》。赛珍珠译《水浒传》始于20年代中后期,先后耗时五年光景。在当时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之下,赛珍珠之所以选择这一文本,一方面是出于艺术上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有政治上的原因。赛珍珠与新文化运动中进步人士接触频繁,她十分清楚,历史上的起义人士包括毛泽东都喜欢《水浒传》。在她的眼里,一百多位梁山好汉类似于英国中世纪追随罗宾汉的绿林豪杰,他们反抗邪恶势力,是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英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观点,她选择七十回本的原文本,小说中自始至终都蕴藏着与腐朽官府反抗到底的思想。由此,译者对翻译文本以及文本版本的选择,无一不是为了适应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并受所处环境中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二、赛珍珠译《水浒传》的生态学解读

赛珍珠译本《水浒传》出版至今已近八十年,作为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的第一人,赛珍珠无疑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国内专门研究赛珍珠译本的论文共计20余篇,对该译本的评价褒贬不一,各执其词。笔者认为,以往的研究忽视了对译者翻译目的、所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的研究,而这些方面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人对赛珍珠翻译成果的评价。如果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还原译者英译《水浒传》的翻译生态环境,并对该文本进行生态学解读,可以对赛珍珠译本做出公允的评价和理性的研究。

首先,赛珍珠翻译《水浒传》的目的决定了采用的翻译策略与手段。据她本人介绍,她想尽其所能的“让译文与原文相像,让不懂中文的读者产生一种如读中文原文的幻觉。”[6]因此,不难看出,赛珍珠译《水浒传》就是要把自己喜欢的一部中国长篇小说译介到西方,让更多的西方人与她一起分享,并了解中国文化。据此,译者翻译过程中,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力求保留原作风格。例如四字成语是汉语一大特色,译者传译四字成语时,尽量保留原文风格。虽然直译的结果会造成奇特的表述,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译者还是努力原汁原味的再现原作。例如原文中四字成语字面表现出来的具体事物形象,都被完全保留下来并准确地传译。以往很多评论认为这是误译、胡译、歪译,然而,立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重新审视,就不难理解译者的苦衷了。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文化译介到西方,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如果采用归化的方法处理四字成语,那么读者将无从体会原作承载的丰富的中国文化,也就丧失了原作的味道。

此外,作为长期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人,赛珍珠受两种文化熏陶,是“双文化人”。双文化身份不仅能助她准确理解汉语原文并用地道的英文传译,而且在翻译生态环境中努力做到优化选择与最佳适应的过程中,两种文化思想会同时发挥作用。例如译者在翻译书名时,可谓煞费苦心,历经周折。赛珍珠认为小说汉语书名是根本不可译的。“‘水’等于英文的‘水’(water),‘浒’意为‘水边’(margins or borders),‘传’则相当于英文的‘小说’(novel)”[7],这几个词合在一起,毫无意义。因此,她引用孔子《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8]书名因此译为,“All Men Are Brothers”。[9]笔者认为,海内皆兄弟与西方社会中人人平等的思想相近。译者承认书名的翻译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笔者认为,西方倡导的自由与平等的思想也蕴藏其中。这是因为,一方面赛珍珠出生于传教士家庭,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将伴随她一生;另一方面,成长在中国,她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因此,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构成了译者英译《水浒传》的翻译生态环境,两种文化都深入译者意识,始终影响并制约着译者的选择与适应。

结语

综上,作为《水浒传》的第一部英译本,赛珍珠译本虽有不足与缺陷,但它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其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以生态学视角重新解读赛珍珠译本,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析译者所处翻译生态环境,进而了解译者的翻译目的,最终对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以及译文风格做出公允的评价和理性的研究。

[1][2]刘爱华.生态视角翻译研究考辨——“生态翻译学”与“翻译生态学”面对面[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75-78.

[3][4][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 -9.

[6]张志强.后殖民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赛珍珠《水浒传》译本[J].中国翻译,2010(2):44-48.

[7]马红军.为赛珍珠的“误译”正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3):122-126.

[8][9]张静.译者的文化身份及其翻译行为[J].当代外语研究,2011(2):49-53.

猜你喜欢

赛珍珠水浒传译本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