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策略研究
2014-09-18王胜邦 叶婷 杨先道
王胜邦 叶婷 杨先道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中国银行业近年来“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覆盖地域不断扩大,海外战略布局初见雏形。我国金融业“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在继续推进和优化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家层面引领和指导中资银行“走出去”战略布局,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本文从银行业全球布局出发,统筹考虑我国银行业海外布局,同时兼顾国家外交战略需要,为中资银行“走出去”提供路线参考。
银行业“走出去”考量因素
客户追随
2003年以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快速增长,年新增投资额由2003年的28.5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746.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0%。从总量角度看,截至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4247.8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2%,排名全球第13,与我国GDP全球占比的比重及排名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将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银行业追随这些“走出去”直接投资的企业,为其提供资金保障,将有助于我国企业顺利“出海”,同时,这些快速“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基础。
提升全球竞争能力
总结发达国家银行业跨国经营历程,可见国际银行跨国发展初期往往会利用国际金融中心明显的区位和资源聚集优势。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机构众多,金融活动活跃,全球主要的货币兑换、国际贸易结算、大宗国际性投融资等活动均在国际金融中心完成。国际金融中心凭借其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对全球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中资银行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有必要借助国际金融中心完善的资源、信息和平台等优势,搭建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框架,加速我国经济金融融入国际社会。
同时,“引进来,走出去”是增强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性措施,引进管理经验丰富、经营业绩良好的海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帮助我国银行业更好地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能够进一步强化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商业银行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引进来,走出去”是双向开放战略,相对于“引进来”,“走出去”更有利于主动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鉴于我国银行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以国内业务为主,因此银行业“走出去”把学习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放在重要位置,比赚取一时利润更为重要。
拓展市场空间
标准普尔报告称,中资银行2009〜2011年海外資产扩张约176%,但要达到发达国家银行所持有海外资产的比例,中资银行海外资产还需增长3倍以上,达到9000亿美元。尽管目前中资银行海外资产比重不高,但是海外资产集中度相对较高,一是机构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大行,二是地域上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等地区,三是客户方面中国业务是核心。因此,中资银行未来在分散地域的同时,要致力于本地化发展,才能实现真正“走出去”,而不是国内业务的境外延伸。从国内情况来看,信贷规模控制严格,银行竞争愈发激烈,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减速,银行需要寻找更多的盈利空间和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因此,中资银行海外本地化发展是化解未来经营风险的一条重要途径。
服务国家战略
服务于资源引进战略。1998年,中国成为净能源进口国;2009年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1年进口量达2.22亿吨。在重要资源中,《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6.7%,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56.4%。能源与铁矿石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战略资源,其进口来源和运输路径的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同时,在没有显著的技术创新支撑下,我国要脱离“中等收入陷阱”也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我国不仅要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从税收优惠等层面鼓励技术创新,而且要支持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寻找资源,投资生产性资源领域(如铁矿、石油和木材等)和高新技术领域,支持鼓励银行业为这些“走出去”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这些都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于产能输出战略。从国际经验看,维持正常的市场竞争,产能利用率应该超过80%〜85%的幅度比较合理。目前,中国多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如中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70%〜75%之间,光伏利用率只有不到60%,风机的产能利用率不到70%。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对于过剩产能化解,除了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国内产业层次外,鼓励企业到海外去发展,直接转移产能也是重要的途径,银行业给予这些过剩产能企业金融支持,有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对于银行业来说,产能过剩企业“走出去”即意味着业务风险转化为业务机会。
服务于政治、外交需要。自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国际地位稳步提高,生存空间逐步扩展,外交手段成为与外部良性战略互动,进而实现和保障本国利益的有效手段。在国家层面,政府致力于“外交服务发展、外交促进发展”,中资机构海外区域布局要配合国家外交努力,合理利用国家外交成果,发挥中资机构的影响力,密切彼此的经贸往来,共同开拓我国的国际生存空间。
银行业海外布局区域推荐
中资银行海外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2013年9月末,我国共有20家中资银行在海外设立了近1100家机构,约为改革开放之初的6.9倍。其中,一级机构168家,二级机构900余家,覆盖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50个国家和地区,总资产超过1.2万亿美元。在银行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中资银行下一步往哪走就成为关乎银行业健康发展和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满足银行自身商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从国家层面服务于国家资源引进战略、产能输出战略以及政治外交需要。
中资银行“走出去”不仅要跟随“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和华人华侨,更应立足长远,着眼于本地化经营,因此在银行业“走出去”区域定位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贸往来、资源禀赋、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地缘政治,还要关注当地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等,尽可能考虑到未来本地化经营的需要。笔者从多维度,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从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不含中国)筛选出银行业应该“走出去”的主要推荐区域。
核心区域
核心区域是指定量分析综合得分高,中资银行“走出去”应当优先考虑的区域。本报告将得分最高的前30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核心区域。这30个区域累计分值占到全部区域总分值的60.6%,代表了多数中资银行业务发展机会。
核心区域聚集了各大洲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亚洲和欧洲的最多,均为11个,美洲有5个国家,非洲有2个国家,大洋洲1个国家。综合来讲,进入核心名单的欧洲国家在经济和高新技术方面表现相对突出,其2009〜2011年人均GDP的均值达到了52202美元,相对落后的俄罗斯也达到了10728美元;美洲国家在经济、能源和与我国进出口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美洲四国(开曼除外)2009〜2011年GDP均值达到了4.78万亿美元,人均GDP均值达到了27966美元;亚洲入围国家和地区更多得益于与我国的经贸往来,但其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其中,印度2009〜2011年人均GDP仅有1330美元,而最高的日本则达到42813美元。
从单一国家和地区看,香港和美国较为突出,两区域得分占30个核心建议区域总分值的41%。其中,香港得益于与大陆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往来,在定量分析综合得分方面摇摇领先于其他所有区域。2011年年末,香港地区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61.14%。此外,我国2011年对外贸易顺差的24.56%也来自于香港。与香港相比,美国依靠强大的综合实力在各项指标中也取得较高分值,其中,经济和对外贸易优势最为明显。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2009〜2011年期间,承接了我国18.05%的出口,我国也有8.63%进口来自美国。
可关注区域
可关注区域是在30个核心区域以外,另外筛选出的一批综合条件相对较好的30个国家和地区。核心区域和可关注区域在定量分析中的分值占到总分值的75%,这些国家和地区涵盖了中资银行“走出去”的绝大多数机会。可关注区域在区域分布上,欧洲国家最多,有12个国家,亚洲有8个,美洲有7个,非洲有3个。
可关注区域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整体偏小。在可关注区域中,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顯著高于其他区域,其2009〜2011年人均GDP均值达到了31065美元,但这些国家2009〜2011年GDP均值只有3676亿美元。非洲国家主要依靠能源优势,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的能源生产均占世界能源生产较高比重,包括进入名单的埃及,三个国家均为能源净出口国。亚洲国家和地区优势散乱,如伊朗、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具有明显的能源优势,越南与中国进出口贸易量大,澳门本地经济和中国对其直接投资尚可,巴基斯坦人口庞大,以色列高新技术较为突出。总体来讲,可关注区域对中资银行海外布局的重要性显著下降,但仍可予以关注。同时,对我国地缘政治以及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中亚五国仅有哈萨克斯坦进入“可关注区域”名单,故将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也纳入我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的“可关注区域”。
至此,中国银行业海外布局的核心区域和可关注区域(以下统称“建议区域”)共计64个国家和地区,在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定量分析得分占比达到75%,较全面地映射出中资银行海外布局可能区域。
银行业海外布局现状对比
2012年年末,中资银行已扩张至海外4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7个国家和地区已包含在本文的海外布局“建议区域”中。另外7个未涵盖在“建议区域”中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赞比亚、肯尼亚、中国台湾、老挝、柬埔寨、缅甸和巴林,这几个地区除台湾地区外,其余6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落后。
银行海外布局设点现状
2012年年末,核心区域名单中已有2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资银行,其中,亚洲地区实现全覆盖。在6个尚未设立中资银行的国家中,4个位于欧洲,分别是瑞士、瑞典、挪威和芬兰,另外两个国家为非洲的尼日利亚和美洲的墨西哥。在34个可关注区域国家和地区中,目前中资银行仅在13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亚洲的伊朗、以色列,以及除哈萨克斯坦以外的中亚四国均未设中资银行;12个值得关注的欧洲国家中,仅有土耳其和匈牙利设有中资银行网点。
整体看,中资银行在亚洲布局较为完善,而在欧洲布局明显较弱。在已设立中资银行的37个国家和地区中,机构数量超过3个(含同一机构的不同分支机构)的国家和地区只有19个,这说明中资银行海外整体基础有待夯实。
银行海外布局特点
目前,中国银行业走出去具有明显的“初级”阶段特征,主要特点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以香港为聚集点,主要还局限在亚洲。截至2012年年末,我国共有16家中资银行在海外4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050家机构,其中90%位于亚洲,而亚洲网点的87%又集中在香港和澳门。二是业务追随,即服务于对外投资和海外贸易。在我国对外投资数额大或贸易往来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中资银行基本均已设立了分支机构。三是关注金融中心。中资银行在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分别设有737、17、13和14家机构,占海外银行机构总数的74.4%。四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国开行在香港有1家分行,在巴西、埃及、俄罗斯各有1个代表处,进出口行分别在南非、法国、俄罗斯各有1个代表处,其余机构均为商业银行机构。五是具有政治外交依赖性。从目前的海外布局版图来看,中资银行海外布局主要集中在周边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即我国的核心外交区域。
银行业海外布局策略建议
未来中资银行海外布局的基本策略应定位为“填补空白,巩固薄弱”,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中资银行改变以亚洲或者香港为聚点的现状,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弥补境外空白推荐区域,摆脱业务追随的被动局面,积极寻求本地化经营的策略方针,对于因各种原因暂不适合设行的建议区域,可考虑由政策性银行采取灵活的方式介入。
重点布局区域——欧洲
欧洲作为中资银行未来重点布局区域,以填补空白为主要策略。欧洲19个中资银行机构空白国家及机构数量不超过3个的国家应列为未来优先布局国家。欧洲共有23个国家入围中资银行海外布局“建议区域”名单,目前只有俄罗斯(6个中资银行机构,下同)、德国(9个)、英国(14个)、卢森堡(15个)四国中资银行机构超过3个,法国(3个)、意大利(2个)、荷兰(1个)、匈牙利(2个)、土耳其(1个)五国中资银行机构在3个及以下,其余包括瑞士、挪威、瑞典、芬兰、西班牙、比利时、丹麦、奥地利、爱尔兰、马耳他、冰岛、捷克、波兰、塞浦路斯14国尚无中资银行机构。
欧洲19个建议未来布局优先考虑的国家,虽然经济较为发达,但经济总量较小。这些国家2009〜2011年人均GDP为39491美元,其中多数国家的高新技术优势明显,经济相对发达。除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经济总量相对较大外,有13个国家2009〜2011年GDP均值不足5000亿美元,其中,冰岛、马耳他、塞浦路斯不到250亿美元。
短期看,中资银行大规模进入上述国家有较大难度:首先,这些欧洲国家大多不具备能源优势,不是资源型中资企业进入的目标市场;其次,这些国家大多处于产业链条的高端,普遍经济总量偏小,一般大型中资企业也难以进入;第三,从政治外交角度考虑,这些国家中的任何单一国家都难以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但从长期看,中资银行有可能也有必要进入上述欧洲国家。受欧债危机影响,上述国家近年资产价格相对低廉,为中资企业进入欧洲创造了历史契机。此外,这些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城市化率普遍较高,较为适合银行开展本地化经营。
建议布局区域——美洲
美洲直接进入障碍较多,国内银行参股当地的中小机构是一种选择方式。美洲12个进入中资银行海外布局建议区域的国家,只有美国(13个)和加拿大(11个)中资银行机构超过3家,巴西(3个)、阿根廷(1个)、秘鲁(1个)、巴拿马(1个)、开曼(1个)五国中资银行机构均不超过3个,其他包括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智利五国尚未有中资银行机构。中资银行可以将除开曼以外的其他9个没有中资银行,或者中资银行机构不超过3个的国家列入未来布局的重点区域。
在美洲,未来中资银行重点布局区域主要为拉美国家,其总体发展水平略胜于中国。2009〜2011年,拉美国家人均GDP介于5000〜12000美元之间,其中巴西、墨西哥经济规模相对较大。中资银行要在这些国家发展,面临两个现实障碍:一是语言障碍,拉美主要国家(除巴西外)原为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语是拉美国家的官方语言,能讲西班牙语的中资银行员工,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非常有限;二是治安问题,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是全球凶杀案犯罪率最高的城市,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的犯罪率也非常高。
中资银行在美洲面临相对复杂的局面,直接进入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并购当地中小金融机构的策略,一方面利用当地人才资源负责日常运营,另一方面,通过持有相对较高比例的股份,把握业务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中资企业海外发展的业务机会。
政策布局区域——亚洲
亚洲薄弱区域可借助政策性金融机构以“海外工作组”的方式介入。亚洲地区中资银行布局总体较好,但也有薄弱区域。23个国家和地区入围中资银行走出去“建议区域”名单,目前只有伊朗、以色列、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六国尚未设立中资银行。另外,中资银行在巴基斯坦(2个)、菲律宾(1个)和印度(1个),以及能源丰富的沙特阿拉伯(1个)、科威特(1个)、卡塔尔(1个)六国机构数量较少。
亚洲中资银行空白区域中,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国,不仅经济落后,而且经济总量也很小,尤其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经济总量只有50多亿美元,但中亚地区对于我国能源进口与输送,以及维护边陲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伊朗属于伊斯兰“热点”地区,中资机构进入综合风险较大;以色列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深化关系有难度;对于中东地区能源丰富国家,欧美势力占主导地位。
鉴于中资银行未涉足的中亚四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机构数量不足的中东地区政治敏感度,中资银行进入这些国家面临明显的经营风险,要么入不敷出,要么面临外界干扰,因此,建议亚洲薄弱區域以政策性银行为主,在具体方式上可借鉴国开行“海外工作组”的模式,以短期获得或者支持中资项目为主要目的。
合作布局区域——非洲
非洲经济相对落后,但具备一定的资源禀赋,可考虑政府间合作。进入中资银行海外布局“建议区域”名单的非洲国家只有5个,远少于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目前中资银行在南非有4个机构,在埃及、安哥拉均只有1个机构,在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尚未有中资银行。未来,中资银行可考虑在南非以外的其他4个没有中资银行或者中资银行机构较少的国家拓展业务。
在非洲,未来中资银行海外布局优先引导的4个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均不高,其入围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能源优势。这四国2009〜2011年人均GDP均值在1200〜4500美元之间,GDP总量在800亿〜2100亿美元之间,商业银行规模运作难度较大。鉴于这些国家具备能源优势,且在政治外交方面对我国具有积极意义,可优先考虑以政策性银行名义与当事国政府开展金融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满足中资企业的业务需求。
(作者单位:银监会国际部,银监会国际部,厦门国际银行零售业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