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2014-09-18宋军
摘要:本文介绍了香菇不同生理病害的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以指导广大种植者。
关键词:香菇;生理性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93-1
香菇生理性病害不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害而引起的,它是由外界环境中许多不适宜的因子所造成的,一旦这些不良的因子解除,香菇又能恢复正常生长。因此生理性病害防治的根本在于改善香菇生长的环境,创造一个适合香菇生长的良好环境。
1 畸形菇
1.1 荔枝菇、面包菇
香菇原基发生后,菇体各部分组织不分化,只膨大形成大小不一、高度组织化的菌丝团。小的多为半球或球形,表面龟裂,有的像“爆玉米花”、有的像“荔枝”。大的为不规则的团块,表面光滑,似“面包状”,能食用但无商品价值。
病因:菌袋未培养成熟,积累养分不能满足菇体发育需要;品种选择失误或栽培季节不适,原基出现后,环境温度长时间低于所栽品种的生长温度,造成分化进程中止,多发生在低温季节;原基发生后,脱袋迟或环境条件变化急剧,管理措施跟不上,使原基发育逐渐停滞,未分化就死亡。
1.2 蜡烛菇
原基发生后,菇体部分组织不正常分化,只向上伸长,呈无菌盖的光杆状,形似“蜡烛”。
病因:菌袋未培养成熟,过早催菇;原基发生后,遇上低温,分化难以正常进行;生长环境通风不良,高度缺氧,光线差或黑暗;外来有害物质或有毒气体等刺激导致。
1.3 防治方法
1.3.1 选用优良的、适宜的菌株 选用菌种时要根据具体的栽培地理气候条件、栽培季节、栽培模式(如夏菇、花菇、冬菇)而选用适宜的优良菌株。不使用种性不明、遗传特性不良、劣质老化、感病污染的菌种。
1.3.2 选用优质的培养料 培养料的配方要科学合理,含水量适当,以培育出健壮的香菇菌丝。
1.3.3 提高栽培技术 控制好菇房、菇棚温度、水分、光线等因子,加强栽培管理,创造良好的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这是控制子实体畸形的最主要的措施。
2 袋内菇
2.1 症状
袋栽香菇在菌筒未开始转色,未下田前便长出子实体,而子实体被束缚在袋内,长不成型,无经济价值,却消耗大量的养分,经一段时间后,子实体便染绿霉,并导致烂筒。
2.2 病因
一是品种使用与搭配不当;二是菌筒培养时翻堆次数太多;三是培养室温差太大、光线太强。
2.3 防治方法
2.3.1正确使用、合理搭配品种 如在夏菇生产上,1月份以前制袋的以Cr04、Cr20为宜,在2~4月份制袋的宜用L26、 Cr04、Cr20。在花菇生产上,1~3月份制袋以135为宜,4~5月份制袋反939为宜。
2.3.2翻堆要适量适时 翻堆次数以3~5次为宜,每次翻堆均应疏散菌筒,以防高温烧菌。当菌筒达生理成熟后,遇温差大的天气,严禁翻堆。
2.3.3合理调控培养室的光线、温差 菌筒在发菌前期,培养室保持黑暗,后期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培养期间培养室要做到相对恒温,缩小温差。
2.3.4及时处理袋内菇 发现袋内菇后,应及时割开菌袋将子实体连根拔除,并对菌袋被割开的部分用透明的塑料胶布补上,以防菌筒脱水。
3 转色异常
3.1 症状
不转色:菌筒在产菇阶段未经历转色过程,菌筒表面始终白色或略带其他非正常色。
转色差:菌筒自转色阶段开始到产菇结束,转色现象只是在菌筒表面局部发生或间断出现,外表呈深浅不一的斑块状;菌筒整体转色后,外观褐色,无光泽,弹性差。
转色过度:菌筒转色时间过长,表面形成厚厚的深褐色至黑褐色菌皮,光泽暗,结实有余而弹性不足。
3.2 病因
转色异常主要原因是转色阶段环境条件不良,其与培养管理不发有密切关系。
3.3防治方法
脱袋必须在菌丝体培养达到生理成熟时进行;转色期,菇棚的空气相对湿度以控制在85%左右为宜。只要菌筒表面水珠不是过多,就应盖严薄膜,减少揭膜次数与时间,以保湿转色为主,防止料面失水偏干,影响水珠的分泌与转色;保温转色过程中,菌筒局部失水干燥处,要及时用喷雾来调节湿度,防止菌丝干缩后不再转色。凡水珠分泌过多的,应结合通风换气,除去过量集积的水珠;转色阶段,薄膜内温度应控制在18℃~25℃,以其23℃最适。温度偏高或偏低,转色则不正常或能转色。高温影响时,要及时通风散热,增加换气次数,提高遮荫度;气温骤降后,必须采取保温与增温措施,否则转色便停止。
4 退菌现象
4.1 症状
在香菇走菌期,本来走菌正常的菌袋,在几天时间里,菌丝由白变黄,菌袋内菌丝生长的部位变为木粉原色,掏出受害的部位,不成菌块,菌丝少或不明显。香味无或不明显。
4.2病因
4.2.1 走菌期温度过高(35℃以上) 由于气温高,同时走菌期菌丝呼吸作用,产生热量,堆温升高,再加上培养场所通风透气性差,散热差,造成堆温超过35℃,菌丝自溶,出现退菌。
4.2.2 缺氧 香菇属好气性真菌,培养场所通过不良,菌袋翻堆次数少,尤其是花菇、夏菇及241-4菌株栽培模式的菌筒培养时间长,若不注意菌筒的通风、增氧,易造成其缺氧,产生退菌现象。一旦条件改善,氧气充足,菌袋随即恢复正常。
4.3 防治方法
一是避免高温季节制袋培养,在温度较高季节走菌时要注意菌袋疏散,做好场所的降温;二是注意培养场所的通风换气,排疏菌筒、培养期长的菌筒要进行打孔增氧处理。
作者简介:宋军,本科学历,公主岭市双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