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对象的研究

2014-09-18陈军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空巢妇女对象

陈军

这几年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大多成为“空村”“死村”,有能力、有条件的都离开了农村,留下的都是相对“蹦不高,跳不起”的弱势群体;现在从大局来看,又在积极搞城镇化建设,农村里留下的必然会进一步分化。这里,笔者以丰利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服务对象为例,对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对象进行初步研究。

一、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对象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三农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处于农村底层的弱势群体导致农村群体差距进一步扩大。仅就丰利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服务对象中119名弱势群体帮扶对象而言:

1.从对象上分析,“空巢”老人居多,留守儿童和妇女其次。“农业落后、农村贫穷、农民困苦”是当前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处于最底层的却是农村弱势群体。据一项抽样调查统计,在119名弱势群体中,“空巢”老人居多,有51名,占比42.86%;留守儿童其次,有37名,占比31.09%;留守妇女再次,有22名,占比18.49%;而残疾人、社会矫正人员相对较少,分别占比2.52%和0.9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妇女是农村弱势群体中的主力军。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生活无靠,教育缺失。

2.从经济上分析,弱势群体收入低,消费集中于食品。据抽样调查,“空巢”老人虽有子女赡养,但他们大多在外,收入也不高,一般仅靠几亩薄田;留守妇女虽有打短工的,但多数靠丈夫在外打工补贴家用,虽有收入,但大多精打细算,消费不高。在调查中发现,他们的食品支出为1286.35元,占比62.3%,衣着支出为235.64元,占比11.41%。“空巢”老人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为128.35元;而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妇女则在文化教育、交通通信方面支出占了一定比重,共达到256.72元。其他用于医疗、交通通信、文化教育消费等支出为100.47元,占13.82%。从这些数字可看出,按照现在物价水平,这些弱势群体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消费水平,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3.从知识层次上分析,弱势群体学历普遍不高,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文盲。在119名弱势个体数据调查中发现,有27位文盲,主要集中在“空巢”老人身上;有19位小学毕业,主要集中在留守妇女和残疾人、无业人员身上;其余几乎都是初中毕业,只有一位高中毕业,却是社区矫正人员。知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弱势群体的经济状况。调查发现,农村弱势个体的贫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文化素质成正比的。

4.从身体健康状况来看,留守人群身体健康堪忧。现在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但农村“空巢”老人身体状况整体令人担忧。一来他们不太重视健康,小病不太重视,一般靠拖,靠扛。在调查中,51位老人,只有8位老人一感到身体不适,就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拿点药,解决问题,其余全部回答无所谓,只有在疼得厉害了,才到医院去。二来由于行动不太方便,子女又不在身边,平时更没有人去关心,所以大多也就无所谓了。当然也有极少数由于经济等方面原因,对医院有一种天然的抗拒。相对而言,留守妇女健康稍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

5.从精神层面分析,农村弱势群体整体上是贫乏的。农村弱势群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在精神层面上来讲,是空虚的。比如51位“空巢”老人中,只有12位会点娱乐项目,但也只是“筑长城”,至于其他老人大多白天闲聊,晚上看电视度日;留守儿童更是如此,一般由于监管人缺乏一定的素养,导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停留在吃饭穿衣上;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更是荒芜,除了看电视、闲聊,好一点的就是十字绣。在22留守妇女中,只有3位在周边小厂上班,其余无事可做。在这些弱势群体中,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信仰宗教,一部分人宗教信仰到痴迷的程度,以便获得某种超脱和心理上的满足。

二、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对象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

相对而言,农村弱势群体的形成,除了天灾人祸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里有能力的,年轻力壮的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随着城镇的扩容,这些人大多留在城里,留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或者因为孩子读书等的留守妇女等。现在国家倡导城镇化,农村土地实行流转,进一步挤压了弱势群体生存空间,农村人群进一步分化。进镇的农村弱势群体,虽然上楼了,但周边社区配套设施、相关产业未能完善,一来缺少企业,二来弱势群体自身健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多无事可做,造成了农村弱势群体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

2.教育不公平的影响。相对而言,由于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村教育一直处于被遗忘地带。经费、师资等各方面出现严重的不足,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差。这是其一,其二,由于家庭、社区等原因,学习阅读氛围不浓。这两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弱势群体学历不高。诚然,也不排除弱势群体自身原因,比如年老力衰,比如身体残疾,但教育不公平,信息不对称才是主要原因。而过去,社区成人教育中心一直处于真空状态,一来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二来也不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 从而使成人教育没有发挥作用;现在有了意识,却缺少师资、资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3.个人能力素质的影响。诚然,农村弱势群体的形成,有由经济发展导致教育不公等方面原因,但成因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其实,弱势群体的形成也有个人能力素质等原因。“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原因,人老力衰,大多失去进取心,更多的是一种浑噩度日的心态,要么随便四个一圈打麻将,要么就有时间侍弄一块小自留地;留守妇女的心思全在孩子身上,自己没有什么追求,要么李家长张家短,要么就是玩几圈;至于无业人员、残疾人乃至社区矫正人员,他们更多的是无奈,还有一点自暴自弃。这种心态,再加上思想上的保守,从而导致他们物质生活贫乏,精神生活空虚。

4.交际圈狭窄的影响。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相对而言,农村里剩下的人很少,即便在农忙或春节期间人也不多,弱势群体一般没有多余的活动,也不太到别的地方与人交流。这种人际交往和他们职业之间流动的稀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弱势群体成为社会的边缘部分或被排斥对象,不仅说话没有分量,而且很多时候做事没有人理睬,得不到社会应有的承认与认同。这种自我封闭的狭窄的交际圈,以及弱势群体的自我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他们的思考方式,会让他们思想更加消极,或者自我满足,从而使帮扶难上加难。

5.社会不同程度偏见的影响。针对农村弱势群体,社会上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很多时候,他们只把农村弱势群体当作麻烦,而不是帮扶、关照对象。比如某些地区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问题上,人为设置种种障碍,造成农村孩子与父母分离;农村“空巢”老人过多,一方面与子女外出打工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缺失有关;而对残疾人和社区矫正人员的偏见,也是他们难以融入社会的主要原因。比如对残疾人的嫌弃,比如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提防。在某种程度上,农村弱势群体一大半并不属于弱势群体,但由于社会的偏见,社会的冷漠,从而人为地制造出一大批农村弱势群体。

从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对象的现状研究以及其成因可知,农村弱势群体的形成有一定的根源,这需要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在开展服务的同时需要因人而异,因类而别,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弱势群体尽快脱贫致富。endprint

猜你喜欢

空巢妇女对象
神秘来电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当代妇女的工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