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之我见
——基于市场经济视角

2014-09-18韩玉堂

经济师 2014年7期
关键词:出版学编辑出版设置

●韩玉堂

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之我见
——基于市场经济视角

●韩玉堂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担负着为传播人类优秀文化而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出版专门人才的重任。根据对部分高校本科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抓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尽量适应出版市场行情,促进与出版业产学结合,加强应用类课程和实践操作环节教学。

编辑出版学专业 课程设置 市场经济 对策建议

一、引言

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30多年发展,在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教材建设与出版科研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为出版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伴随着这一过程,对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业界和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先简述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再结合新形势下编辑出版学发展趋势,对专业课程设置提出几点建议。

二、课程设置现状

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修订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将原有的编辑学、出版发行学等出版类专业合并为同一的编辑出版专业,拓宽了原来各专业的发展空间。截至2013年全国有80所高校开设编辑出版专业;另有5所高校(北京印刷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开设数字出版专业。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包括五个模块。一是专业基础理论模块:探讨编辑出版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如出版学概论、出版史、比较出版学等。二是业务基本知识模块:研究出版社会行为,即研究在编辑、印刷、发行、管理等业务环节中具体的出版业务流程,如编辑学、印刷学、图书发行学、出版管理学、图书外贸学等。三是活动要素知识模块:研究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其中又可细分为:人的要素研究,研究对象为作者、出版者和读者,如读者学、著者学、出版人才学等;物的要素研究,研究对象为出版物,如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分类学、电子与音像出版物等。四是宏观环境知识模块:把编辑出版纳入社会文化的宏观环境中进行研究,编辑出版和其他学科产生的边缘与交叉学科,都可以纳入宏观环境知识体系,以大文化的角度来透视出版业的作用和机制,如出版文化学、出版伦理学、出版法学、书业经济学等。五是技术方法知识模块:研究出版活动的组织技术与方法,如出版财务管理、会计与统计、出版业计算机应用、网络出版技术等。

以笔者所在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为例,将其所开设课程大致与上述五个模块作简要对应。在所设置的25门主要课程中,专业基础理论课:新闻编辑学、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网络传播学;业务基本知识课:中国编辑出版史、期刊编辑、书籍编辑;活动要素知识课:新闻采访与写作;宏观环境知识课: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跨文化传播、广告学、企业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英文报刊阅读、世界文化史、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技术方法知识课:计算机辅助编辑、互联网技术基础、网络中文信息处理与应用、网页设计、网站设计与管理。再看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它创办于1983年,是国内同类专业中最早创建的,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学生市场意识和出版营销技能的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培养目标:拥有广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学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编辑出版高级专门人才。学科基础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检索;核心课程:出版学基础、编辑学原理、数字出版导论、书业法律基础、中国出版史、书业营销学、书业企业管理、书业物流管理、书业财务管理、电子与网络编辑、编校软件应用等。国内其他开设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也都大同小异。

这种课程设置的现状集中反映出两个问题:编辑出版学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不统一;高校出版理论教学与转制后市场经济下的出版业工作实际结合不密切。

三、课程设置建议

1.抓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设置要统一,避免课程分散;核心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专业的整体目标,但更要注重出版行业的实际需求。其实,高校设置编辑出版学专业的目的就是培养合格实用的出版人才。毕业生就业后无论从事编辑工作还是发行工作,不管是在专业性的出版社、期刊社,还是在综合性的出版社、期刊社,其日常工作任务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就是从事策划选题、组稿、审读稿件、编辑稿件以及发行营销等工作。因此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这些实实在在的环节流程去优化建设,不应隔靴搔痒式地讲授一些泛化的课程。以笔者从事图书编辑工作近20年的体会:只要一名编辑能把“策划选题、组稿、审读稿件、编辑稿件、发行营销”这些事情做实做好,就是一个好编辑。如果这名编辑是出版学专业毕业生而且很快能够胜任编辑工作,那么他(她)就是学有所成的,并且也能间接反映出其所在的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合理可取。

2.课程设置要适应出版市场行情,加强与出版社合作,促进应用类课程和实践操作环节教学。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出版业非常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出版教育也较为成熟且颇具规模。目前美国每年开设各类出版专业课程的大学都偏重于出版应用和出版技术类课程的设置,比较注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建议国家教育部会同国家新闻出版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和学者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借鉴并吸收发达国家高校相关专业办学经验,从宏观角度对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分析总结,同时对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相关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及毕业生就业状况等作出评估,适时调整政策,达到优化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置的目的。

(2)编辑出版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课程设置中必须加强实践环节。高校设置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院系,可聘请具有副编审以上职称的资深编辑做兼职讲师,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使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中突出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出版教学中,出版实践环节所占学分学时的比重很大。例如,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专业两年制课时中,第一学年为三个学期的课程学习,第二学年为编辑、写作、出版设计的实习;英国爱丁堡纳比尔大学出版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出版理论知识,第二学年就到该校出版社实习,编辑一至两本图书和两期学术杂志。而我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一般学制四年,前三年甚至三年半多都是理论课程教学,如武汉大学实习时间仅为三个月,河南大学实习时间也不到半年,并且大都与出版社缺少密切的联系与实质性的合作。其结果是,读了四年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许多毕业生却不知三审三校制的具体流程和要求。因此也建议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生都应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并且应该成为对该专业学生学习素质和能力检验的学科要求。另一方面,出版业界也要积极回应,主动配合,为实习生搭建和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并配有资深专业人员予以具体指导帮助。

(3)优化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可以说,优质师资缺乏是国内高校编辑出版人才教育面临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美国,人们认为最理想的新闻专业教师是有经验的记者;斯坦福大学新闻系许多教授都从事过10年以上的新闻工作;一些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老报人、老记者,虽然已年迈退休,但仍被高校聘请担任兼职教授,以求利用他们难得而丰富的从业实践经验来指导在校青年学生。国内高校的编辑出版学教育是否也能借鉴这些做法,聘请那些工作经验丰富的业界人士参与到专业教学中,想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学设备的优化建设也非常重要,高校要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实习条件,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总之,把出版业界的实际经验融入高校的出版理论教育,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良性循环,无疑是一条产学结合的双赢路径。

四、结语

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出版产业繁荣和传承发展人类优秀文化为目标。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反映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体系,要保证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社会对出版人才的需求,适应网络出版、电子出版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变革。因此,需要加大电子出版、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等课程所占比重。课程体系中还需设置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交叉的课程,尤其要不断更新完善核心课程内容,以满足国家对新型编辑出版人才的需求。

[1]雷启立.浅谈产业转型期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J].编辑学刊,2005(1)

[2]蔡翔.大学出版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陈颖.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初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3)

[4]钱飒飒,梁谚.全球化背景下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J].科技与出版,2007(4)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山东青岛 266071)

(责编:若佳)

G232,G642

A

1004-4914(2014)06-224-02

猜你喜欢

出版学编辑出版设置
出版学研究的史学视角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加强出版学科建设应提上议事日程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近五年我国出版学理论研究进展
出版学的学科分析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