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AP系统环境下企业标准成本分析体系应用实践

2014-09-18钟实

经济师 2014年7期
关键词:应用分析

钟实

摘 要:会计实务中把标准成本实施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分别是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包括国际流行的SAP系统在内的绝大多数ERP企业管理模式,在成本管理模块中基本上均采用了这种标准成本管理模式,因此,只有将三个阶段依照各自特点统筹结合,才能合理有效地建立和实施标准成本分析体系,将企业产品或是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支出标准量与标准价,包括其他间接成本的标准发生额用体系形式加以固化,以不断优化产品的实际成本,使企业预算指标的执行有效,控制合理,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效益性。文章从的生产特点出发,结合SAP系统这种国际领先的集成信息化ERP管理平台,集中研究了标准成本分析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方法,以及标准成本体系在实际成本分析与控制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标准成本 SAP 分析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7-099-02

随着企业生产产品不断提高复杂程度,原材料的用量与品种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同时为加强产品成本核算的合理性,人工成本与其他间接性成本费用的分摊环节也更加繁琐。传统手工或非系统的成本核算是否还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比如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如果要实施标准成本核算体系,那么数量众多的材料都要由物流部门、设计和生产部门提供,财务部门则负责对这些成本费用数据进行分摊操作。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任何一个现代大型企业都是一个难点,所以,传统的手工收集数据方法使成本会计人员疲于奔命,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较差,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信息本身的质量。而通过SAP系统的实施,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其生产控制模块、采购物流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和成本控制模块的集成技术,解决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另外,鉴于整个企业各项业务的运转都依赖于SAP系统,这使系统成为了公共的信息平台,数据可以在各个部门实现集成共享。同时,SAP系统采用了大量成熟的管理会计技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体系。标准成本的制定、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是标准成本系统的主要环节,依靠SAP系统信息集成平台和管理会计技术,对所搜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成为了企业管理层和决策者们主要依靠的会计信息。

一、SAP系统标准成本的制定

笔者所供职的民用航空制造企业是ERP系统应用过程中所描述的典型的离散制造(IntermittenManufaturing)行业企业,这样一个命名是针对连续制造企业区别而生的,其特点是制造的产品往往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的工序的加工最终装配而成。在这样性质的企业的经营管理中,SAP系统会依据其特点建立一定的数据基础,并针对每个制造产品创立成本估算(CostEstimate)。由于离散制造行业企业最终产品由多个固定个数的零件和组件构成,因此树的概念是表现离散制造行业企业产品结构最贴切的描述形式。物料清(Billofmaterial)是典型的树形结构数据,它与工作中心(WorkCenter)、工艺路线(Routing)和物料主数据(MaterialMasterRecord)是产品在系统中的基础数据。由这些数据支持的逻辑关系一般相对固定,基于SAP系统的标准成本的制定正是针对这些数据。

除此之外,生产订单(ProductOrder)作为系统内成本数据的主要载体,在主数据生成与下达的时候,就已经维护好了工艺路线和物料清单结构,这同时也是这件产品生产加工的过程清单和组成清单。在清单中,SAP系统支持针对该批次订单产品维护的目标成本(Target Cost),使其成为标准成本对比分析体系中的重要数据之一。通过生产订单这个载体,分析人员就可以将标准成本与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得出差异。执行生产订单的流程包括生产实施与现场工票的确认、成本费用载入成本中心、间接成本费用分配分摊、在制品结算和产成品入库确认等一系列操作。尽管随着企业生产的标准化运作,加之SAP系统的内部控制作用,生产行为与核算行为日趋规范,但生产订单的投入和产出仍可能是不均衡的,因此在月底成本控制模块结算时还要对于每个完工的生产订单进行差异结算。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人为造成的原材料消耗超过定额,原材料采购价格波动或者生产效率不稳定等。

二、SAP系统数据的规范与监督

SAP项目实施中的一句经验之谈叫做“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这句话说明了数据在标准成本对比分析工作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数据管理是标准成本系统能否发挥其效率的关键,作为SAP系统核心环节的财务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在传统管理中,财务数据处理是财务部门份内的事,而在SAP系统中全过程的数据都可能对财务数据处理产生影响。

为了确保财务数据的正确、有效,FI/CO关键用户对数据产生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与控制:

1.在分析实施过程中利用预算管理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合理分类,利用财务凭证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核对和对物资的采购与领用进行规范;利用企业财务报表对企业经营效率、企业运转状况进行反映,从而实现对企业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

2.SAP系统技术人员的支持下,成本控制会计人员利用月结检查程序查找数据误操作问题,及时纠正数据错误,并在SAP运行实施例会上对相关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要求和提醒。

3.对工时定额、材料定额、小时费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实地考察验证,并经过运算验证其合理性,以保证标准成本分析体系提取到正确合理的数据。

三、形成标准成本分析报告

产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与产品收入结合起来向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利润信息,同时也为管理者展示得到这些利润时企业的资源都耗费在哪些环节。标准成本分析报告的编制目的是进一步向管理者展示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的应该耗费多少资源,实际的消耗是否合理,哪个环节做得比较好。通过标准成本分析报告,管理者可以更好地衡量实际生产结果和目标的差异,以掌握企业运转的真实情况,评估生产单位的效率,从管理中挖掘产品的活力与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因此,标准成本分析报告包括以下方面:

1.针对产品的成本归集流程: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中通常采用的是账户式记账方式,归集成本费用依靠制造费用科目下面的许多明细科目,然后将数据用于成本分析工作;在SAP系统中,成本分析人员通过成本中心筛选命令,统一将多项作业类型编制报表。如前文所述,作为成本项目的树形结构因素表现为材料消耗和人工或机器作业消耗,其中材料消耗根据物料清单(Billofmaterial)计算,作业消耗根据不同工种和作业的报工工时。再对比传统成本分析体系下的成本核算包括材料、人工、能源和制造费用等,发现成本核算归集观念存在不同。传统核算方式是归集分配成本费用,单位成本=总费用÷总产量;现在SAP系统环境下的成本核算观念转变为归集分配作业资源,单位成本=作业数量×作业价格。生产订单作为载体,其内容也是由成本要素组成的,以成本要素类别形式记录该产品所消耗的各项作业类型的数量和价格;一旦生产完成,产品交付入库,生产订单的成本核算也就结束了,通过对多个生产订单的关闭或产品交付,加上在制品订单结算,即可得到每月成本总额。在CO模块(成本控制)中,成本要素归集的制造费用全部来源于FI模块(财务管理),其中大部分数据在月结处理中由系统自动过账,另外一些数据则通过手工输入凭证核算归集。从这一点来看,FI是CO的前工序,而FI的前端又有很多上游工序,这样的流程构成了系统内产品成本归集流程。

2.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数据在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包含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的整理分析。其中制造费用的分析,首先要考虑成本归集核算中向产品分配和分摊行为的执行原则;其次是以生产作业为中心,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生产作业再到产品,形成两阶段成本分配。例如,在生产中比较典型的辅助材料、动力费用、折旧费、修理费、运输费等,都在这种方法的整理范围内。而对于直接生产人员工资和主要材料,在标准成本法下通常采用分别设定标准小时费用率和指定作业量的标准工时,设定标准耗用量(定额)和材料标准单价(计划价格),利用产品计划生产数量直接计算标准材料成本和标准直接人工成本。标准成本分析体系下对于数据的整理有两个标准,分别是作业标准消耗成本和作业标准服务量。作业标准消耗成本包括了在产品生产中相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可以进一步分为标准资源数量和标准资源价格。在这样的分类中,作业标准工时、机器设备的标准种类和数量,指定机器设备的标准作业工时,规定时间内机器设备维修保养的标准次数和金额等等内容组成了标准资源数量;而上述资源的单价,包括小时工资费用率、折旧率、修理费计费标准、运杂费计费标准等组成了标准资源价格。在理想情况下,每项作业所能提供的最大服务量,就可以作为标准作业服务量,具体服务量可以依照系统内前期资料,以系统统计的各项资源价值平均消耗量计算,各资源消耗数量与各资源标准单价结合推断,是产品差异分析整理的主要环节。基于SAP系统环境,各项作业所消耗的标准资源数量和标准单位价格是系统能够自行核实的,分析人员只需考虑作业产能,就可以分析称标准作业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

3.分析的结论和改进措施(对成本分析的结果要得出结论意见)。一个优秀的成本测算分析控制体系,问题发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作用的关键。问题的解决、执行和监督,也成为了成本分析体系在企业中实现价值的基本前提。分析作为第一个层面,是对问题的揭示与准确描述,是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并进行分析工作的切入点。有些时候,财务部门不能够针对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必须会同相关部门或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协商解决,但财务人员需要拥有责令其他部门人员参与问题解决方案拟定的权力,以及对不参与、不作为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处罚的权力,这才能够使成本控制或成本管理基于财务系统开展下去。在SAP系统中,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作为最终环节,需要充分发挥其管控和反馈的作用,而成本差异分析是针对不同产品的末端环节,这就要求成本差异分析的结论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作为重要会计信息之一,改进措施的完成情况是日常考核的重点指标,这要求财务部门和计划考核部门配合完成,能够把项目管理水平提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瑜.对企业推进标准成本的思考[J].冶金财会,2009(7):14-16

[2] 王纹,孙健.SAP财务管理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会计处 辽宁沈阳 110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应用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