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14-09-18李超

滁州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龄职称效能

李超

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李超

通过对499名高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总体水平较高;不同年龄、教龄、子女数、职称、教授年级、收入状况对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显著。而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担任辅导员、所从教学校的示范等级对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均不显著。

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

当前,职业教育正经历着从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积极转变。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是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分析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尝试探讨提升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高职院校制定科学的教师和教学管理制度提供心理学依据,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择了安徽省8所高职院校的580名教师作为被试,共回收554份问卷,剔除了无效问卷55份,占回收问卷的10%,剩下有效问卷共499份。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辛涛、申继亮等人1995年编制并验证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1]该量表共27个项目,每项从完全不赞成到完全赞成分六个等级评分。量表中有16个项目采用了反向计分。在计分时作相应的分数转换,各项得分之和的平均分反映教学效能感的水平,得分越高说明教学效能感越高。量表的Cronbach Alpha同质系数为0.77,分半信度为0.84,上述系数符合问卷的信度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处理有关数据。其中主要包括:用EXCEL对数据做描述性统计;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讨论教学效能感在人口学变量的差异。

二、研究结果

(一)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总体状况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结果进行总体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表1 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总体水平

(二)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和是否担任辅导员除外)结果表明高职教师在不同年龄、教龄、子女数、职称、教授年级、收入状况等方面的教学效能感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婚姻状况、性别(采用的是t检验)、是否担任辅导员(采用的是t检验)、所从教学校的属性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

1.年龄。不同年龄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均值情况如下。

表2 不同年龄教学效能感得分均值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显著,F(4,494)=3.870,p<0.01。

事后检验结果(LSD)表明,36-45岁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25岁以下得分(p<0. 01),同时也显著高于26-35岁的得分(p<0. 01)。25岁以下的老师的得分显著低于26-50岁年龄段的得分。25岁以下的得分与51岁以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2.子女个数。不同子女个数的教师得分均值情况见下表。

表3 不同子女个数教师在教学效能感量表上得分的平均数(M)和标准差(SD)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子女个数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显著,F(2,497)=4.053,p<0.05。事后检验结果(LSD)表明,无孩子的得分显著低于1个子女的得分(p<0.05),1个子女以上的得分显著低于1个子女的得分(p<0. 05),无孩子和1个子女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3.教龄。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均值情况见下表。

表4 教师教学效能感均值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显著,F(4,495)=3.618,p<0.01。事后检验结果(LSD)表明,从教5年以下的老师教学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从教11-15年(p<0.05)、16-20年的得分(p<0.01)。从教16-20年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从教5年以下(p<0.01)、6-10年的教师(p<0.01)。从教16-20年的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水平最高。

4.月收入状况。不同月收入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均值情况见下表。

表5 不同月收入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得分均值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收入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显著,F(3,495)=3.282,p<0.05。事后检验结果(LSD)表明,收入在0-3000元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月收入在3001-4000元、4001-5000元的老师(p<0.05)。

5.职称。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均值情况见下表。

表6 不同月收入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得分均值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显著,F(2,486)=4.467,p<0.05。事后检验结果(LSD)表明,拥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中级(p<0.05)、高级职称(p<0.01)的老师,随着职称的提升,差距也逐渐增大。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之间得分差异不显著。

三、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教学效能感问卷得分越高,教学效能感就越强。研究结果显示,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单项平均分为4.44,标准差为0.66,结合标准差分析,此单项得分均值明显较高。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总体水平较高。这与李莹、朱新秤在《基于实证的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一文中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2],但与韦燕《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研究》一文中“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3]结论相反。究其原因,一是韦燕所选择的被试是一所刚转型的高职院校的136名教师,该校招生形势极为严峻,为了保证生源数量,录取了很多高考成绩仅二百多分的学生,教师的教学难度与学生管理难度极大[3]。此外,因为处于转型时期,该校在教学管理上较为混乱,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学校的首要任务不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是招生,所以,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较低理所应当。综上所述,韦燕选择的被试客观上就决定了其研究结论只能代表某个特定学校的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而不能代表普遍的平均水平。相比之下,本研究是从安徽省国家示范、省级示范、一般普通高职三类高职院校中随机选择了8所高职院校的499名高职教师为被试,这与前者差别明显,因而研究结果更具有普遍的现实代表性。

在相关变量的差异性方面,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在不同年龄、教龄、子女数、职称、教授年级、收入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担任辅导员、所从教学校的示范等级方面差异均不显著。这与程慧智(《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2010)的研究结论部分一致[4]。

在年龄、教龄、职称、收入方面,本研究的结果显示,36-45岁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25岁以下得分(p<0.01),同时也显著高于26-35岁的得分(p<0.01)。25岁以下的老师的得分显著低于26-50岁年龄段的得分。从教5年以下的老师教学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从教11-15年(p<0.05)、16-20年的得分(p<0.01)。拥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中级(p<0.05)、高级职称(p<0.01)的老师。收入在0-3000元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月收入在3001-4000元、4001-5000元的老师。

分析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一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提高与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学经验的积累丰富、对教育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教育规律的自如运用以及对驾驭教学的自信有着密切关系。

二是年龄、教龄、职称、月收入之间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教龄最短、职称也最低,多是初职,工资收入也最低,因而在经验、自信以及教学规律的运用上明显较低,从而教学效能感显著低于教龄较长、职称较高、年龄较大的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50岁以后,教师一般都已取得了最高职称,教师的进取心逐渐减弱,对学习的需求逐渐降低,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依靠过去积累的经验,因此教学效能感水平与36-50岁的老师差别不明显。

在子女个数上,无孩子老师的教学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1个子女的得分(p<0.05),1个子女以上的得分显著低于1个子女的得分(p<0. 05),无孩子和1个子女以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没有子女的老师一般都是刚从事教师职业的新人,与之对应的是教龄较短、职称较低,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他们的教学效能感水平自然就低于教龄较长、中职以上、有一个孩子的老师。有一个以上子女的老师教学效能感水平低于只有一个孩子的老师,主要是因为照顾两个孩子需要教师分散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承担更多的生活压力,从而影响了教师知识的更新、经验的积累以及对教育规律的学习和总结。

四、结论和启示

教学效能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教龄、子女数、职称、教授年级、收入状况对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显著。其中月收入在0-3000元的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得分显著低于月收入在3001-4000元的教师。因此,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是高职教育主管机关可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积极提升高职教师的工资待遇,此举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教学效能感的提升增强教师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二是高职院校要积极畅通教师学习提高通道,为教师晋升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是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一套适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与其他普通高校迥然有别。因此,高职院校简单照搬其他普通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显然是张冠李戴。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明确教师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更好的履行“教好书、育好人”的职责,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1]辛 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4):22-26.

[2]李 莹,朱新秤.基于实证的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21(4):95-98.

[3]韦 燕.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82-84.

[4]程慧智.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G642

A

1673-1794(2014)03-0134-03

李超,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安徽滁州239000)。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BCB13034)

2014-03-13

刘海涛

猜你喜欢

教龄职称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