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4-09-18陶丽菊王小超陈诗强吕丽娜李红文

右江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危险因素

陶丽菊 王小超 陈诗强 吕丽娜 李红文 黄丹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 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免疫风湿科住院治疗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167例,对多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16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有51例(30.5%)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单因素分析显示:>3个系统受累、白细胞计数<2.0×109/L、血浆白蛋白<25 g/L、连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肺间质病变等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肺间质病变、连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联合应用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效治疗原发病和正确掌握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原则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 593.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4.00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人们对SLE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SLE患者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仍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SLE患者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转归与SLE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67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免疫风湿科住院治疗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167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30 例,年龄最小14 岁,最大69 岁,平均年龄(34.61±12.14)岁。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2]。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参照我国1999 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3]。

1.3观察内容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系统受累个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血浆白蛋白、血浆球蛋白、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血清补体C3、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主要治疗药物包括:是否连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是否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是否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SLE患者合并CAP的发生率167 例SLE患者中有51例(30.5%)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其中男性9 例,女性42例。51例患者住院期间均行1~3次痰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5株,革兰氏阴性菌7株,非典型病原体3株,真菌2株。

2.2SLE患者合并CAP的单因素分析>3个系统受累、白细胞计数<2.0×109/L、血浆白蛋白<25 g/L、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肺间质病变等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关。见表1。

2.3SLE患者合并CAP的Logistic回归分析肺间质病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见表2。3讨论SLE是以细胞及体液免疫紊乱为特点的结缔组织炎症损伤性疾病,是肺部感染的易感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167 例SLE患者中有51例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30.5%。单因素分析表明,>3个系统受累、白细胞计数<2.0×109/L、血浆白蛋白<25 g/L、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肺间质病变是SLE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肺间质病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是SLE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其原因为:①SLE患者存在多脏器功能受损,受损脏器数量越多,机体受损越严重,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越明显,易引起感染。②白细胞在机体的损伤修复、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重要作用。SLE患者白细胞计数降低时,其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减弱,易引起感染。③SLE患者血浆白蛋白降低时,使SLE活动难以控制,而SLE活动又可诱发及加重感染。④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首选药物,其对机体免疫反应有多环节抑制作用,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超大剂量或表1SLE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 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免疫风湿科住院治疗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167例,对多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16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有51例(30.5%)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单因素分析显示:>3个系统受累、白细胞计数<2.0×109/L、血浆白蛋白<25 g/L、连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肺间质病变等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肺间质病变、连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联合应用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效治疗原发病和正确掌握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原则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 593.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4.00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人们对SLE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SLE患者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仍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SLE患者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转归与SLE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67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免疫风湿科住院治疗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167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30 例,年龄最小14 岁,最大69 岁,平均年龄(34.61±12.14)岁。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2]。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参照我国1999 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3]。

1.3观察内容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系统受累个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血浆白蛋白、血浆球蛋白、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血清补体C3、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主要治疗药物包括:是否连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是否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是否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SLE患者合并CAP的发生率167 例SLE患者中有51例(30.5%)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其中男性9 例,女性42例。51例患者住院期间均行1~3次痰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5株,革兰氏阴性菌7株,非典型病原体3株,真菌2株。

2.2SLE患者合并CAP的单因素分析>3个系统受累、白细胞计数<2.0×109/L、血浆白蛋白<25 g/L、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肺间质病变等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关。见表1。

2.3SLE患者合并CAP的Logistic回归分析肺间质病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见表2。3讨论SLE是以细胞及体液免疫紊乱为特点的结缔组织炎症损伤性疾病,是肺部感染的易感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167 例SLE患者中有51例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30.5%。单因素分析表明,>3个系统受累、白细胞计数<2.0×109/L、血浆白蛋白<25 g/L、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肺间质病变是SLE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肺间质病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是SLE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其原因为:①SLE患者存在多脏器功能受损,受损脏器数量越多,机体受损越严重,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越明显,易引起感染。②白细胞在机体的损伤修复、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重要作用。SLE患者白细胞计数降低时,其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减弱,易引起感染。③SLE患者血浆白蛋白降低时,使SLE活动难以控制,而SLE活动又可诱发及加重感染。④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首选药物,其对机体免疫反应有多环节抑制作用,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超大剂量或表1SLE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 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免疫风湿科住院治疗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167例,对多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16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有51例(30.5%)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单因素分析显示:>3个系统受累、白细胞计数<2.0×109/L、血浆白蛋白<25 g/L、连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肺间质病变等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肺间质病变、连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联合应用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效治疗原发病和正确掌握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原则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 593.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4.00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人们对SLE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SLE患者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仍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SLE患者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转归与SLE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67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免疫风湿科住院治疗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167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30 例,年龄最小14 岁,最大69 岁,平均年龄(34.61±12.14)岁。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2]。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参照我国1999 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3]。

1.3观察内容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系统受累个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血浆白蛋白、血浆球蛋白、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血清补体C3、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主要治疗药物包括:是否连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是否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是否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SLE患者合并CAP的发生率167 例SLE患者中有51例(30.5%)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其中男性9 例,女性42例。51例患者住院期间均行1~3次痰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5株,革兰氏阴性菌7株,非典型病原体3株,真菌2株。

2.2SLE患者合并CAP的单因素分析>3个系统受累、白细胞计数<2.0×109/L、血浆白蛋白<25 g/L、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肺间质病变等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关。见表1。

2.3SLE患者合并CAP的Logistic回归分析肺间质病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见表2。3讨论SLE是以细胞及体液免疫紊乱为特点的结缔组织炎症损伤性疾病,是肺部感染的易感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167 例SLE患者中有51例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30.5%。单因素分析表明,>3个系统受累、白细胞计数<2.0×109/L、血浆白蛋白<25 g/L、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肺间质病变是SLE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肺间质病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1.0 mg·d-1·kg-1,>4周)、应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500~1000 mg/次,连用3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是SLE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其原因为:①SLE患者存在多脏器功能受损,受损脏器数量越多,机体受损越严重,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越明显,易引起感染。②白细胞在机体的损伤修复、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重要作用。SLE患者白细胞计数降低时,其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减弱,易引起感染。③SLE患者血浆白蛋白降低时,使SLE活动难以控制,而SLE活动又可诱发及加重感染。④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首选药物,其对机体免疫反应有多环节抑制作用,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超大剂量或表1SLE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猜你喜欢

社区获得性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危险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继发血小板减少1例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