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14-09-18廖志伟
廖志伟
从人体胎盘或健康人静脉推注中提取制成丙种球蛋白,属于多价免疫球蛋白,含有广谱抗病毒与抗细菌IgG抗体,人体注射以后,能够有效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提升人体免疫功能[1]。现阶段,在儿科临床中已经被广泛使用。本文选取4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接诊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9例,足月儿31例,早产儿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患儿。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足月儿15例,早产儿5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足月儿16例,早产儿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静脉推注2 mL脑苷肌肽,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400 mg/(kg·d)的丙种球蛋白,1次/d,连续治疗3 d。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饮食、护理等情况均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Apgar评分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评分1 min≥5分;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评分5分>1 min≥4分;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评分1 min≤3分。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治疗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例(%)
3 讨论
感染是造成新生儿发病率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现阶段新型抗生素的类型越来越多,临床中也不断的引入了很多先进的检测及监护手段,但是对于新生儿感染的治疗,在临床中这些新型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相关报道显示,造成新生儿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其体内缺乏抗体,因此对新生儿感染进行治疗的本质是,提高患儿体内抗体,增强其免疫功能[2]。
静脉推注丙种球蛋白属于被动免疫治疗方法的一种,是将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抗体输注给患儿,以此来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力。其作用机理是免疫球蛋白制品中的抗体和抗原之间相互作用,对患儿体内的细菌和毒素有杀死和中和的作用,所以,在预防细菌、病毒感染方面,采用免疫球蛋白制品的效果比较理想。现阶段,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已经被公认为适应于极低体重儿和早产儿,特别是住在有高度感染危险性环境或反复感染的患儿,此外因为母体因素造成的新生儿病毒性感染也比较适用[3]。而预防性丙种球蛋白主要对低体重儿、早产儿或易发感染的高危患儿非常适用,其IgG孕妇怀孕最后几周,通过胎盘可以传输给胎儿。从相关研究发现,IgG和胎龄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胎龄越小,IgG含量越低,足月儿体内IgG含量一般要比母体高出5%~10%[4]。一般情况下,足月儿体内的IgG含量可以达到11 g/L,而早产儿仅为4 g/L,因此,早产儿更容易出现细菌或病毒感染[5]。以往,针对早产儿,很多医生习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的应用也是引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抗生素不但达不到降低感染发生率的可能,相反还会使患儿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消灭掉对药物敏感的细菌后,剩下的不敏感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引起感染,同时细菌的耐药程度会越来越强[6]。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应用丙种球蛋白使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发生重症感染的概率明显降低,认为丙种球蛋白不但能够使血浆IgG水平提高,提高患儿体液免疫能力,还能够提高CD4细胞数,相应的CD4/CD8比值也得到提高,这就有效地提高了细胞的免疫能力,恢复受抑制细胞的免疫功能,最终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7]。
近年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例呈现出逐年提高的态势。相关报道认为,机体出现缺血缺氧时,会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患儿脑内会出现较多的细胞因子,如TNF、IL-1、IL-6等,这些细胞因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脑细胞可以直接或间接的造成损伤,导致脑细胞衰退或坏死[8]。此外,机体在出现缺血和缺氧时,对肾小球也会造成损伤,导致滤过的IgG增加,血清中的IgG浓度或降低,缺氧也会造成T细胞亚群的紊乱。丙种球蛋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供特异性抗体,对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进行中和,有效的阻止这些细胞因子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还能够对免疫活性细胞过度活化进行抑制,阻断由于缺血缺氧对脑细胞带来的损害,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患儿对病原体的反应例,降低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提高机体免疫力,阻断各种疾病对脑细胞带来的损害。在本组研究中,两组患儿均推注脑苷肌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又给予一定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显效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0.0%),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儿科临床中,丙种球蛋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有学者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治疗中,加入丙种球蛋白进行试验;有研究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心肌炎时,加入丙种球蛋白进行试验等,均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9-10]。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笔者发现,在与防治腮腺炎、水痘、麻疹等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方面,丙种球蛋白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在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方面也有应用的价值[11]。同时,丙种球蛋白与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对部分严重病毒性疾病和细菌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比较显著。尽管丙种球蛋白是当前最安全的临床用血液制品之一,但是该药物仍然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通常低于5%[12]。即便如此,其用药安全性仍然是一个受关注的问题,其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病原体传播及一般的输注反应,如果丙种球蛋白剂量过大,可能会产生免疫抑制等副作用。相关研究显示,有可能导致ABO血型发生溶血反应或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等[13]。因此,笔者建议在临床中,对于确实存在抗体功能缺陷的患儿,可以给予积极的合理应用,但是对于一些没有抗体功能障碍的患儿,应该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疾病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是以后新生儿疾病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同时还应该进一步研究多种新生儿疾病应用该药物的适应证。综合而言,丙种球蛋白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方面的治疗,效果确切,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1]吴章夏.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20.
[2]胡玉莲,夏世文. 新生儿ABO溶血病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5):316-319.
[3]邓辉.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3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12(3):178.
[4]王爱华.静脉丙种球蛋白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9):149.
[5]陈素玲,赵若雯,江霞辉.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7(11):107-108.
[6]辛玥,王静,穆青.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346-348.
[7]焦春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2,41(6):428-429.
[8]李金凤,李东辉,李石志,等.单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25(19):108-109.
[9]张秀茹.换血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80-81.
[10]赵亮,章承红,周雪典.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140.
[11]洪永星.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10):2284.
[12]姜琳.新生儿ABO溶血病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28(13):108-109.
[13]尹晓光,王慧琴.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