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教蔚起,黔书中兴

2014-09-18朱良津

贵阳文史 2014年4期
关键词:墨迹墓志铭万历

朱良津

蒋杰:笔力奇矫才早发

蒋杰,字美若,号象岩。普安卫(今贵州盘县)人。先祖来自苏州吴江,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举,次年中进士。他先出任南雄知府,继而晋升为广东布政使司副使。后来辞去官职,游览各地,寄情于山水之间,浸淫于抚琴和书法创作之中。

蒋杰的书法始习颜真卿,后旁涉黄道周、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等人。他与董其昌有较深的友谊。蒋杰一生足迹几半天下,见多识广视野开阔、书法上博采众长,是以个性独特,晚年形成了浑厚苍劲的书风。清代王士祯在《皇华纪间》中,用“笔力奇矫”评价蒋杰书法。

蒋杰的墨迹现在在贵州已经难以见到了,在四川大学藏有他名为《登岱歌》的一件行书佳作。这幅横卷后段还有董其昌与另一位明末大书画家陈继儒,以及王祚远的题跋。细观蒋杰的这件书法墨迹,风格与和他几近同时的书法家张瑞图比较接近,运笔方折连贯,且多侧锋,字形结构紧密无间,都具有一种恣肆迅疾的气势,使得他们的行书透出了一种奇逸、矫捷的味道。除了在四川大学藏的这件墨迹作品,上海书画出版社于2004年5月出版发行的又一件蒋杰墨迹——《明蒋杰行草登岱诗》,是蒋杰于万历庚申年(1620年)重游泰山时书写,此册前部分即书初游泰山时所作的七言律诗《登岱作》,随后才是《再登岱作》长诗,两次游泰山相隔20年。这件墨迹与四川大学藏的那件风格上不尽相同,行笔中侧锋并用,行草书兼有,隐王羲之的风格,法颜体的苍劲。蒋杰的书法在明末是较有影响的,莫友芝将他与董其昌、米万钟、黄道周并称为“四大家”。

王祚远:品逸高标气恣纵

王祚远,字无近,明普安卫(今贵州盘县)人。少年时已显现出非同常人的才华,人言其“少负异才,下笔万言立就。试牍不起草,即成而后补之”。万历三十一年(1630年)以第二名中举,10年后中进士,任过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等职,又做过为皇帝讲解历史及经义的经筵讲官,很受明熹宗的器重,赐诏嘉奖授通议大夫。他所作的诗文很多,著述宏富。

王祚远亦精书法,文献中说他“书法尤工”,但没有更多的评价。而其诗文绝大多数已散佚,《黔诗纪略》中仅见收录了一首。他的墨迹至今唯见四川大学收藏的蒋杰手卷后的那段题跋,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对宋人的书法研习较深。他的字主要吸收苏轼、黄庭坚的笔意,书写中没有连带之笔,行笔提按顿挫,从容舒缓,除了字以扁为主的明显特点外,字字之间的长短扁狭大小又是各呈其态的。在王祚远的这段行书中,既有苏轼的烂漫气息,又有黄庭坚的恣纵。他的字显现出的那种恣肆奇逆,一反字结构的平顺端正,而笔势纵逸直下,则又表现出其用笔中锋宕往的特点。

李时华:柔美流畅篆楷兼

李时华,字芳麓,贵阳人。万历十年(1582年)中举。任过监察御史,为人耿介,不畏权贵,敢于上书直言。

现在能见到的李时华书法作品有两件,一是《明故敕赠杨母胡太孺人墓志铭》,刻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志文楷书为邱禾实所书,志盖上的篆字“明故敕赠杨母胡太孺人墓志铭”即李时华所书。“胡太孺人”就是明末贵州最有名的大书画家杨龙友的祖母,这13个篆字写得颇具特点,字的造型,一反墓志铭端正凝练之态,尽显优美娴熟,笔画线条畅美流动、倾斜弯曲,有一种柔美的姿态。还有一方刻石《邱禾实墓志铭》,志文是李时华以楷书写的,这块碑展示了他在楷书方面功力,他的楷书以吸收晋唐人的风格为主,亦可看到二王的韵味和颜楷的结构。从明代贵州流传下来的刻字看,绝大多数书法家都只有单一的书体,而李时华的这两块不同的墓志铭,反映了他在楷、篆两种书体上的不同特点。

邱禾实:洒脱苍劲翰林风

邱禾实,字有秋、登之,号鹤峰,新添卫(今贵州贵定)人。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以第一名中举,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他是云南、贵州两省入翰林院后第一个获授职者,历任翰林字检讨,掌修国史,右春坊右谕德,33岁时任宫廷起居注,负责记录皇帝言行,43岁升右春坊右庶子,次年卒于任上,朝廷诰封他为议政大夫,赐“鸾波风藻”进士坊。他一生著述丰富,有《循陔园文集》、《经筵进讲录》等,惜散佚太多。

邱禾实擅长书法,贵定县境内原有其摩崖手书“千岩万壑”4字,今只有“万壑”二字幸存,苍劲雄健,字迹浑厚圆润,潇洒自如,百看不厌,堪称一代佳作。今能见到的,还有其书写的《明故敕赠杨母胡太孺人墓志铭》志文,以楷书书写,但是这块志石刻字面受损太过严重,很难赏析到邱禾实的楷书风貌了。

谢上选:平直峻拔颜柳韵

谢上选,字文若,号鹤岑,贵阳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中举,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担任过吏部郎中、广东参议等职。是明代贵州大诗人谢三秀的侄子。

谢上选书画兼擅,他的画至今未见,他的传世墨迹,现在亦难寻觅,唯见一块由他书写的墓志铭志文,即《许太公暨元配孺人余太君合葬墓志铭》,这块墓志书刻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次年谢上选去世。这篇墓志以楷书写就,方正平直,其风格在颜柳之间,精神更似颜真卿,用笔峻拔,有阳刚之气,不过看这方墓志刻字,又有些刻本字体的味道,可能与刻工有关系。这件铭刻书法,或许就是其唯一的流传书迹。

马士英:书画声不减董文

马士英(1591~1646年),字遥草,贵阳人。祖籍广西梧州。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在明清之际的政治风云中,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历史人物。崇祯五年(1632年)任宣府巡抚,因为行贿罢职,曾经流寓南京。在崇祯末年,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马士英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成立南明政权——弘光朝廷。他在这个政权中任东阁大学士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等职,成为南明弘光朝廷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人物,最后被清军所害。

马士英能书擅画,明末清初的书画家兼理论家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评价他“笔法纵逸有别趣,字亦佳”。另一位评论家周亮工在《读画录》中赞其“罢凤督后,侨居白门,肆力为画,学董北苑,而能变以己意,颇有可观”,说明马士英的书画创作在当时已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了。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可查到,上海博物馆藏有马士英的一件行书诗条幅,所书内容:“黄菊枝头破晓残,人生莫放酒杯千。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款:“癸未秋日,马士英。”观这幅字,能够品出他的行书是以二王风格为根基的,同时糅入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几家的特点,既有王字的秀逸姿媚,又有颜体的丰腴道劲、苏体不借修饰的烂漫天真,还有黄庭坚的笔画圆劲、态新意足、逸气旁溢、恣纵淋漓的特点。他的画多于书流传下来,然而,在其家乡贵州却没有留下片纸墨迹和石刻字迹,其原因和杨龙友的情况一样,他们在本土生活的时间太短,离开贵州的时间太早,并且最终都没有回到故土。

杨师孔:真行大书彰峻辣

杨师孔,字愿之,一字泠然,号霞标、鲁源,生于贵阳一个军人家庭,先祖是明代初年从江西庐陵来黔任卫官的。是明末大书画家杨龙友之父。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考中了举人,又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成了进士。历任过云南按察使、临元副使、布政司右参议、浙江左参议等职。崇祯时期卒于任上。他的著作有《秀野堂全集》《远游漫记》等。

他曾宦游海内,所到之处,都留下题刻。他一生都喜好游览,足迹几半天下,各处均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石刻书法。杨师孔去世后,归葬责阳,当时书画大家董其昌为他写下了《明故亚中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右参议鲁源杨公墓志铭》,直到清代道光年间,贵州书法家黎平人胡长新还见过董其昌手书的该墓志铭的墨迹册子。关于杨师孔的书法墨迹,现唯存一件刻字拓片,那张仅存的刻字拓片,上书“大罗真境”4个楷字,每字均有尺许,款署:“万历己酉(1609年)口春吉旦立,里人杨师孔书。”石刻原在明代贵阳城内的大道观。这4个大字笔力雄强,结体浑厚,轮廓分明,行笔干湿并用,苍劲老辣,一看可知前人“善真行大书”之说并非虚言。至于他曾经题写的另一些镌刻字迹,今已不存,殊为可惜。在《徐霞客游记》中,提到过杨师孔在云南安宁州螳川温泉附近,有他的“醒石”、“此处不可不醉”等镌刻字迹,但是有关这些字的书法信息,即以什么书体所书写的,风格又如何等,徐霞客就没有作进一步介绍了,唯留下“刻法精妙”评价。

杨龙友:末世英魂气荡秋

杨龙友(1596~1646年),名文骢,号山子,出生于贵阳南明河畔的“石林精舍”。他是晚明时期,著名诗人、书画家,被列为画坛的“金陵九子”、诗坛的“崇祯八大家”。他生于明清更迭之际,在家国易代的历史风云变幻中,他成了当时反清复明行列中的一位慷慨悲歌的英雄。年轻时“文章剑术,兼擅其能”。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天启元年(1621年),水西土司安邦彦叛乱,派兵包围了贵阳,在反击战中,杨龙友招募兵勇参加守城,帮助解了贵阳之围。天启四年(1624年)随父亲杨师孔举家迁到南京。崇祯七年(1634年)开始走上仕途。崇祯十七年(1644年),建立南明弘光王朝,杨龙友被委以要职,担负起抗击清军的重任。1646年,任兵部右侍郎佥都使,提督军务,该年七月,在福建仙霞岭与清军激战后被俘,清军多次劝降不成,将他杀害,时年50岁。

在杨龙友传世的书法墨迹当中,单独成幅的作品是比较少 的,不过他的画中有不少题款、题跋,字体多是行草书,总的来 看,晋唐风骨是其书法的根本。他以二王书法为基础,糅入颜体的厚重,并兼有其他名家的风格及章草特点,风格秀雅俊逸,道美浑厚。杨龙友书画均得益于董其昌,但不受其束缚,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在《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上面有他的3件书法墨迹,它们是安徽省博物馆藏的《扇面行草书游金山诗》、上海博物馆藏的《行书五言诗》以及北京市文物商店藏的《行书七言律诗扇面》,这3件作品风格都不尽相同,可见他的行草风格在不同的时期里有不同的思考,所以有不同的风貌。其中的《扇面行草书游金山诗》算是他的早期书法,反映了他离开贵州不久时的书法风格。从这件行草书作品里,二王的格韵自然是明显的,另外颜体行书的笔意,米芾行书的特点皆揉入其中。可以看出他在集众家之长方面做了不小的努力。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行书五言诗》,杨龙友更多地吸收了黄庭坚的特点,所以面貌上与前者差异较大。而藏于北京市文物商店的那件《行书七言律诗扇面》,与前两者相比,则有较重的章草笔意。这3件墨迹反映出,杨龙友的书法在风格上吸取之宽泛,上至汉末经魏晋书法,而至唐宋。

作为贵州人最引为自豪的古代书画家,其作品贵州本土已难以找到,不能不说是贵州地方文化遗产上的遗憾。

何腾蛟:凌云无计慰三洲

何腾蛟(1592~1649年),字云从,明五开卫(今黎平)人,天启元年(1621年)中举。他先后任过山西榆次教谕、河南南阳知县、右佥都御史、湖广巡抚,再后来官至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封定兴伯,进侯爵。作为南明重臣,他率军抗清,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被俘就义。

何腾蛟是一个能画擅书的人,可惜作品罕见。关于他的绘画,仅知道在郑振铎先生编的《域外中国古画集》里,介绍他有一幅流传于海外的山水画,名为《高士观瀑图》。他的传世墨迹,因为没有得到保护和传承,至今已经难以见到。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他的镌刻榜书大字,有一块残匾刻字的拓片,上面是“文武圣口”4字,赫然醒目,字体是行楷,楷书中含带着行书的连带笔意,笔画粗壮、干湿兼济,行笔中出现的飞白,增添了字的苍劲浑厚。因为此匾是为关帝庙所书写,何腾蛟在书写时的思考上,可能有意将字的风格写得符合关羽神勇威武的气质。

(作者系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

猜你喜欢

墨迹墓志铭万历
充满自嘲与幽默的西方墓志铭
刘国勇
墓志铭
墓志铭
万历援朝之战时期明廷财政问题
“泼”出精彩 用好PPT中的墨迹技法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墨迹天气上市,也许不是什么好消息
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