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黄埔
2014-09-18
90年前,一所军校在广州黄埔区的长洲岛上建立。军校建立之初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7年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度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尽管校名几度变更,但它一直拥有一个举世皆知、如雷贯耳的大名——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影响了20世纪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它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余程万、蒋先云、杜聿明、左权、戴安澜、张灵甫、郑洞国、刘志丹等,可谓英才辈出,将星闪烁。东征战役,黄埔师生崭露头角;北伐战争,黄埔同学大显身手;八年抗战,他们同仇敌忾、浴血卫国;国共内战,黄埔学子们又不得不因各自的立场同室操戈。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中,有血、有泪、有悲壮、有牺牲、有无奈……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军阀割据、南北对峙的中国。地处西南的贵州,自护国战争以来就更倾向于以孙中山为中心的南方军政府。1924年黄埔军校从招生到建校的过程中,黔人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最有名者是有“黄埔系保姆”之称的何应钦将军。同时,在15名贵州籍黄埔一期生中,何应钦的侄子何绍周将军更是在1944年的“松山大战”中一战成名,荣获国民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在共产党方面,黔籍黄埔学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黄埔二期生周逸群(贵州铜仁人)就是共产党军队的早期缔造者之一,是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在中华民族长达14年的抗日卫国战争中,如藤久寿(黄埔教官)、刘眉生(黄埔五期)、柳树人(黄埔五期)等黄埔师生更是血洒疆场,为民族之解放献出生命。
抗战14年,中国出现了无数的汉奸、伪军,但黄埔军人却鲜有投敌附逆者。早在他们入校时,就已将“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这句军校门联铭记于心。这就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黄埔精神!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本刊特别推出专题,意在纪念那众多故去的黄埔师生,纪念那个虽已远去、但却不容遗忘的时代,也向今天仍然健在的黄埔老人们献上一份最诚挚的敬意与祝福——为了他们坚贞不渝的黄埔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