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模型的上海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及特征分析
2014-09-18吴亚初
李 康,吴亚初,李 浩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1 前言
缺乏体育锻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大及环境质量的下降等都促使大学生的体质现状不断下降。我国历来重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措施,鼓励大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休闲体育作为大学生们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不仅发生在校园内,而且还出现在社区、体育俱乐部或家庭等场所,休闲体育的方式和时间也出现了个性化安排,参与的动机也因人因地而异有着不同的特征表现。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休闲体育行为特征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在此背景下,全面系统的研究大学生的休闲体育行为特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健康促进理论下的生态学模型为研究视角,并结合组织改变理论从个人、群组和环境的影响因素来探讨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思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上海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特征为研究对象。选择上海67所高校中17高校,共发放问卷1020份,回收939份,剔除无效问卷74份,最后的有效样本为865,有效率约为85%。以2013年上海统计年鉴显示上海在校大学生人数为50.66万人,抽样率约为1/586。865个抽样样本中,女生为403人,占46.6%,男生为462人,占53.4%,男女性别比为1.15,基本符合上海在校生的男女性别比例情况。其中选择了上海大学文学院一、二年级学生男120名、女100名,进行了分组实验(测试前经过校医院检查无任何病史)。
3 影响上海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因素分析
生态学模型强调人的行为受到个体(生理和心理)、自然生态、社会变化压力以及物理环境因素(微小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2],从而在多重水平上影响着人的行为。运用生态学模型理论来研究大学生的休闲体育行为特征,需要全面了解这些因素在生态学模型中的角色,从而通过揭示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见图1所示),发现不同行为特征形成的原因。
图1 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因素
3.1 生理因素分析
我国大学生的年龄在18-25之间,这一时期大学生身体发育迅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运动能力明显增加[3]。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少数大学生因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在长相、身材、高矮、胖瘦等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或是因为身体素质不好患有疾病,存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或不愿参加的现象。为了更好的把握这部分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具体情况,我们用疲劳后自觉症状调查表的形式问卷(日本产业疲劳研究会制)调查[4]。了解休闲体育运动后的身体症状、精神症状和神经感觉症状(见表1)。
表1 三组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后疲劳反应症状(均值差异显著性与标准差)比较
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学生肥胖与过低体重组对身体症状、精神症状和神经感觉均值差异显著性大,在实际的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都产生了显著消极影响;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学生因自身的体质健康,出现“亚健康”或运动能力不强的表现,致使在参加过休闲体育活动后,对疲劳感较为明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同学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2 心理因素分析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这些心理因素会对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人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者会导致暂时或永久性的运动心理障碍[5]。目前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缺乏面对难度大或环境较恶劣的锻炼,面对这些问题时,多是产生害怕、躲避、排斥运动的行为表现。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缺乏沟通或人际交往,大学生在参与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的休闲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棒垒球等,容易与队友或对方产生矛盾, 体验不到运动的乐趣,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感受会越来越严重,从而限制他们去参与这类项目[7]。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见表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效果。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意向、习惯、认知及体验都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休闲体育行为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心理重度障碍组的表现较为突出,在这类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应加强关注,着重引导或开展有针对性的休闲体育活动。在对待轻度障碍和中度障碍组时应该及时引导,进行有计划的心理干预或通过休闲体育活动进行干预,防止向严重发展,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表2 体育锻炼态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间的比较分析
3.3 自然生态因素分析
自然生态因素包括人们参与休闲体育过程中的外界环境,如空气、水、阳光、植被、地貌等生态系统所组成。通过研究人类体育史的发展,可以发现很早之前就有学者对该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气候条件宜人、地势平坦的区域, 休闲体育活动就容易产生和发展;而在一些气候条件恶劣、地形复杂的地区,休闲体育活动则往往具有地域特色,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休闲体育活动;这些都表明早期人们因地制宜的探寻适合该区域及自身健康发展的休闲体育活动,在生产劳作期间结合大自然赋予的特点,创造出了不同类型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8]。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7℃。但上海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因而5月至9月间为上海的汛期,降水量达全年的60%左右。而且每年的7月进入伏旱天气,每年平均有8.7天最高气温超过摄氏35度,有记载的极端最高气温为40.8℃(2013年8月7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12.1℃(1893年1月19日)。极端天气会影响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但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人工体育场(馆) ,在一定上消除了休闲体育运动所需的自然地理环境界线,催生了很多休闲体育运动在大学生群体范围内的流行。在影响大学生休闲体育的自然环境因素中,空气质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年来“雾霾”天气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休闲体育活动的大力推广及发展。
3.4 社会因素分析
根据英、美两国城市化进程中休闲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发现我国在城市化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见表3),休闲体育运动发展速度与城市化水平成为一对矛盾。
表3-3 1949—2012年的中国人口变化及城市化水平
201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2.57%,这标志着中国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根据英、美两国城市化进程中休闲体育发展情况,此时的城市休闲体育将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变,这一时期,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达到了高峰,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姚明”、“刘翔”、“李娜”等体育明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许多大学生纷纷以他们为偶像,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中,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城市文明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9-10]。
而从就业结构来看,我国2012年三大产业就业情况分别为:33.6%、30.3%和36.1%,由此可见,服务业在已经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呈现出增长的势头(见表4)。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立,提出的负面清单中已经发现体育服务业将作为一只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表4 中国1949-2012年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情况
纵观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不难发现有“逆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及“不完全城市化”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促进我国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研究认为应该遵循休闲体育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健康有序的推动发展。
3.5 环境因素分析
3.5.1 微观系统
通过调查显示,上海大学生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吸烟和饮酒的同学不断增加,男生中每天吸烟和经常吸烟的学生接近20%,女生吸烟人数开始增加,如图3-2所示。
大学生饮酒多发生在放假、生日庆祝、同学聚餐、毕业等时期,也存在部分学生经常饮酒情况,如图3-3所示。
大学生熬夜或睡眠不足情况比较严重,虽然部分学校公寓定时限电,但情况不荣乐观,具体情况如图3-4所示。
经常上网或打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不断增加,除了在期末考试或回家有家长监督后情况好转外,这类问题已经成为促成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图3-5所示。
上海在大学城建设过程中因规划等原因,大学生宿舍与学校教学区开始分离,致使大学生们远离了部分体育设施,该情况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便利性,不利于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
图2 上海大学生吸烟情况统计图
图4 上海大学生熬夜情况统计图
图3 上海大学生饮酒情况统计图
图5 上海大学生每天上网情况统计图
3.5.2 中观系统
长期以来家庭中的体育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往往与家长的体育思想、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锻炼习惯及体育生活方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父母支持子女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男性参与的次数及时间多于女性,活动方式内容的选择也更加灵活多样;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体育消费与家庭的收入有关,家庭收入高的家长愿意更多的投入体育经费,具体情况如表3-5所示。
表5 大学生及家庭成员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情况
3.5.3 宏观(外部)系统
在构成大学生休闲体育影响因素的外部系统中,大众传媒是一种作为传播和沟通体育信息的媒介,它与受众大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互动过程,但它又通过对体育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过程及方式的不同影响着参与休闲体育的大学生[12]。通过对2013年上海大型体育赛事转播期间大学生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了解体育信息的进行了专项调查,如表6所示。
表6 上海大学生通过大众媒介了解体育信息情况统计
表7 大学生对休闲体育的态度与大学生利用媒介频率的相关性
表8 大学生对休闲体育的态度与大学生利用媒介的时间相关性
通过调查显示,在相关赛事期间体育态度积极的大学生通过经常借助电脑(R=0.289,P=0.01)和手机(R=0.208,P=0.05)获取更多的体育信息,同时也表明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更多的通过电脑(R=-0.297,P=0.001)或手机(R=0.234,P=0.002)设备获取体育信息的时间也越多,大学生对多媒体接触行为的增加与其态度呈正相关。随着现代多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休闲体育行为受其影响会增加,通过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获取有用的体育信息可以有效的促进休闲体育的相关工作。
4 结论
本文通过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的视角全面理解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通过对上海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个体对休闲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情感以及个体的体质状况、遗传和疾病等因素成为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特征的“物质基础”;而生活方式、自然生态、社会的快速变化等因素影响了个体休闲体育行为变化的发展方向;环境因素则通过干预手段成为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特征形成的推动力。只有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才能更好的了解大学生休闲体育发展的特征,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干预,通过切实有效的路径推动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兴升,陈新蕊.基于休闲体育视角的大学生休闲教育内容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10):96-101.
[2] 方敏.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的理论阐释及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1):121-124.
[3] 姚明焰,甄志平,杨兆春等.不同锻炼水平大学生体质特征与健康促进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48-650.
[4] Jackson N, Waters E. Guideline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Taskforce.The challenges of systematically reviewing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J]. J Public Health, 2004,26(3):303-307.
[5] Christina MF,Hana SS.Competition and instrinsic motiv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a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2003,26(3):240-254.
[6] Spence J C.To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 of Physical Activity[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cise,2003(4):7-24.
[7] 邢峰,许海燕.锻炼感觉对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效应[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6):25-28.
[8] 史兵.体育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8):3-24.
[9] 王广虎,张红坚.个体化社会——休闲体育的社会学基础[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9(2):1-8.
[10] 韦兴江.休闲体育与人本需求与政府职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10,24(5):57-60.
[11] 胡国鹏,王振.高校师生健康的生态学模型分析与“大健康”促进[J].体育科学研究,2012,16(5):17-22.
[12] 王云.媒体与体育公众的互动关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