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篆刻艺术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研究及实践

2014-09-17赵宇

考试周刊 2014年59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

赵宇

摘 要: 书法篆刻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一门古老的民族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审美习惯,最早起源于商朝,先后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的发展,逐渐成了一门集实用和欣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通过篆刻艺术在高中的开展,利用图片展示、动手实践、总结分析等教学方法对篆刻艺术在高中美术教育的研究及实践进行探索,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篆刻艺术 实践活动 线条章法 刀法分析

篆刻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一门古老的民族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审美习惯。篆刻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当今社会文化中仍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欣赏和动手实践使学生获得篆刻理论知识,了解基本创作过程,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深入地学习篆刻打下基础。

一、阐述篆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篆刻是镌刻印章的通称,中国篆刻是书法和镌刻(包括雕、刻、铸等)相结合制作印章的艺术。它最早起源于商朝,先后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的发展,逐渐成了一门集实用和欣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印章价值早在奴隶制社会时期是作为交接凭信的一种工具,与社会经济有紧密关联。它于方寸之中、红白之间创造各种美的结构和形式。其成品的功用在于“盖印”,故又称“玺印”或“印章”。古代的印章分铸印、凿印、琢印和喷印,秦之前称古玺。因印文主要用篆书,工艺流程又是先写后刻,故称“篆刻”。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学问,称为“篆刻学”或“印学”。

如今篆刻艺术同样被应用于设计,譬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标“舞动的北京”就是运用了传统的书法和篆刻的元素、符号的巧妙设计,展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二、通过欣赏古今篆刻艺术作品,了解印章在历史上大致的分类。

早期的印章称为“玺”,当时人人通用并无等级差别,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便规定“玺”只能是天子专用,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这种制度一直延续下来,今天看到的传世作品有战国的《开方之玺》、汉代的《皇后之玺》等。秦汉时期的官方印章通称“印”。“章”两汉官印和魏晋六朝将军印,有的被称为“章”,如《凌江将军章》、《安西将军章》等。将军章又被称为急就章,多数是因为军事需要在出兵之前匆匆刻制的,因在时间上不允许作者深思熟虑,只能根据字形随势生发,这类作品的结字章法往往大小错落,运刀纵横起伏天真自然。“印章”将“印”和“章”连称“印章”,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在汉魏的大量私印中有称某某“印信”的,所以印信被看做是印章的一种名称,传世的作品如《王业之印信》等。除此之外,唐宋以后还有图书、图章、记、宝、关防等别称。

三、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学生临摹、制作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对作品艺术美的创造力。

篆刻讲究好的布局、章法,在文字的安排、组合中体现作者匠心。古代印章有的刻有边款,是篆刻布局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负载篆刻艺术极大的文化功能。边款中记载一首诗、或注明印章内容的出处、或记载创作者的美学观点和创作体会等,是对印面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一般刻于钤盖印章时的左侧,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了解篆刻中印面和印文的关系:印面又可分为阴章(对应的印文为白文)、阳章(对应的印文为朱文)和阴阳章。教师通过展示法把临摹和创作的作品向学生讲解如何追求和表现“印外有印”、“印外求印”的意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个个跃跃欲试。

在实践时考虑到工艺课的特殊性,教师课前和学生一起准备好所需材料:印石、篆刻刀、小镜子、印泥、铅笔、硫酸纸、宣纸等。具体过程与制作方法如下:

(1)根据选择印石的大小、形状,在一块硫酸纸上设计要刻的字或图形,注意印章的布局,线条的粗细变化,待设计好图文形象后转印到印面上。

(2)拿刀的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握紧刀柄,中指靠紧刀柄的下方,印石无论怎样改变方向,无名指都要时刻抵住印石边缘,防止刻刀冲出印面划破手。(强调:篆刻笔画一般是用两刀完成,运刀要从右向左,由外向内推进一次;灵活转动印石后,同样的,由外向内补一刀。)

(3)向学生演示冲刀和切刀的方法和刻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冲刀:刀锋切入石后,掌握一定的深浅度,力量要匀,运刀的速度略快,一刀顺势冲去,但到该停处就停住。切刀:先将刀锋切入印面,使刀杆顺笔画方向摆动,一起一伏地切刻前进,如人陷入泥潭步步拔腿向前搬动。切刀与冲刀有时也可结合运用,特别是在笔画的转折处。

注意事项:①线条的粗细变化:要想印面效果好,线条的粗细变化要有,显得线条灵动活泼,但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协调。②用刀的深浅力度:用刀过猛、过深容易破坏印章布局且不便运刀,过浅印章钤盖出来的印文就会模糊不清。③边框的处理:边框也要适当修饰,不要显示正方整齐的边框,有时这样会显得死板。

学生通过教师的理论指导,联系篆刻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创新,通过动手实践,临摹和创作自己满意的作品。

四、课堂课后及时总结。

通过篆刻理论课及动手实践课,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创作出大量篆刻作品。作品在班级由教师讲评,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课下教师整理所有作品组织篆刻艺术作品展,很多学生对篆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为我们留下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篆刻艺术在高中美术课程的开展,利用图片展示、动手实践、总结分析的教学方法对篆刻艺术在高中美术教育的研究及实践进行探索,同时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反思,用不同的思维展开,积极引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对真理的追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和艺术,承古开今,弘扬中华文明。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美术选修——篆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

[2]赵昌智.中国篆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2-01.

[3]叶一苇.中国篆刻史.浙江杭州.西泠印社出版,2000-04-01.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
野菜文化资源在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开发中的应用探索
传统节日文化中渗透语文味研究
试析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