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一些尝试
2014-09-17孙海燕
孙海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新课程改革,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现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但是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教育工作者只重视提高学生的“德智体”,而忽略学生“美”的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美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一些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立足课堂主阵地,让学生感受化学之“美”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不像语文等学科拥有优美的语言、美丽的意境,但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美的魅力,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美的内容,把它们蕴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欣赏、讨论和感受“美”。
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展示物质色彩之“美”。
化学教学中经常涉及许多化学物质,它们有的颜色艳丽,如蓝色的胆矾、红棕色的氧化铁、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有的色同形异,如黑色的无规则外形的碳粉、有规则外形的四氧化三铁等。教师要尽可能把实物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化学物质的多样的美,体会大自然的创造美,然后由外物到自身地审视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物质之美。
2.美丽规则的微观结构展示秩序之“美”。
每种化学物质都存在宏观的表象和微观的秩序,有的物质晶莹美丽,有的物质质朴无华。如果我们仅向学生介绍这些表象而放弃对物质微观秩序美的介绍,极有可能培养出学生肤浅的审美观:以貌取人。所以,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时,不能仅停留在对物质外观的审视上,更应该借助科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物质的微观秩序之美,特别是那些外表质朴无华的物质。比如在介绍金刚石的空间立体结构的严谨之美时,同时介绍外表黝黑的石墨的规则的层状蜂窝状结构,可以通过上下左右多个方位展示石墨黝黑外表下的规则之美,还有雪花的形状之美,金属的堆积形状之美等。通过向学生展示物质微观秩序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内涵,让他们知道要透过表象看本质,内在美和外在美一样重要。
3.丰富多彩的实验向学生展示科学之“美”。
学生喜欢实验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种类繁多、形状规则的实验仪器之美及科学严谨的操作之美。因此,教师要创造各种实验机会让学生亲自接触各种化学仪器,观察滴定管、移液管、电光天平的精确;观察研钵、铁架台的粗犷。在教学中,让他们亲手设计并完成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会体会到自然科学的实践之美:指示剂的变色、焰色反应的绚丽、银镜反应的神奇等。这些最直观的感受最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4.科学高产的工业让学生感受生产之“美”。
化学教学不能脱离化工生产,化工生产中蕴含着最真实的美感,在教学中挖掘这些美的知识,能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能让学生感受生产之美、劳动之美。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图片、模具等向学生介绍各种化工生产,有条件的最好带学生到化工厂参观。在电解教学中,我带着学生到我市某铜业公司参观电解铜车间、金银车间,当同学们看到粗铜锭最后转变为黄色的精铜、褐色的阳极泥中提出黄金白银时,都非常激动,直叫太美妙了。
二、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传统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化学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整个过程单调、毫无美感,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往往感觉精神疲惫,缺乏兴趣。长久以后,学生就失去对美的感受,自然缺乏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激情。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必须从化学课堂改革入手,在化学课堂中创造各种“美”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发现“美”、追求“美”,最后学会创造“美”。
1.提高教师的人格美,树立学生美的榜样。
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的人格美是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观最直观、影响力最大的榜样。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为渊博的学识、优秀的教学艺术,更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善于为学生营造民主、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情境,切实为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生活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获取知识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学会欣赏。
2.改革课堂教育模式,让学生创造教学美。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讲到底,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对于一些敏感或复杂的问题,要组织学生探究、讨论、辩论,让持不同看法的学生上讲台讲课,其他同学可以评一评,谁的见解更正确,谁的讲课方式更美。通过多次上台讲课,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美的体会,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利用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动手制造“美”。
化学课本中有很多小课题,生活中有很多化学应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从中发现化学之美并努力创造美。如在乙醛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开放课堂,待学生在试管中完成银镜反应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镜子、热水壶内胆的工艺及古代的铜镜及其工艺,让他们深刻发现并感受化学之美、古人之美后,提供相应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镜子和铜镜,让他们亲手创造美。再如利用油脂的皂化反应制皂,把油腻腻的油脂变成美丽的肥皂,油腻充分地体现了化学之美。我们很容易提供相应的原料,让学生制造出肥皂并引导他们加入不同添加剂制成香皂、药皂,让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会劳动之美、合作之美、化学之美,对于他们于美的认识不是大有益处吗?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学会欣赏美、鉴别美,最后主动创造美、升华美,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