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五年广东高考生物实验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2014-09-17李月华

广东教育·高中 2014年8期
关键词:实验设计生物碱考查

李月华

仔细翻阅近五年的广东高考生物卷,从考查内容来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材实验,主要是对教材的回归。除了对教材实验内容直接考查外,也对教材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拓展,通过创设新的实验情境,考察考生对教材实验的分析、理解和提取新信息的能力。另一类便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题成了近五年广东高考的压轴题,也是每年高考中失分率最高的题。从命题角度上看,这种考查形式有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设计实验程序、探索实验中各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探究生物的某种生理作用等,尽管命题角度多样化,但围绕“以能力考查为主”的命题思想不变,“情在书外,理在书中”的方法原理不变。分析 实验题命题趋势有导向作用,为我们的生物学实验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近五年高考实验考点分布的情况

近五年广东高考生物卷实验考查的内容分布表(见下表)

二、考查教材实验的识记内容

这类型题在高考中一般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属于考纲中的识记层次,有的是直接来源于教材实验,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实验,且题目创设新颖、独特、难易适度,这类型题目多见实验条件、检测试剂及实验现象的相互重组以及选修一与选修三实验的相互贯穿,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迁移、应用及掌握程度。这要求学生对教材的实验非常熟悉,而彼此相互间不会混淆,才能有效作答。这一类让考生往往觉得陌生而又熟悉的题目,是最容易丢分的项目。一些常见类型的题目如下:显微镜下比较常见的细胞器的形态及分布、细胞分裂相,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以及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等最为基础的一些实验内容。

还有类题目是由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派生而来的。因为教材中的这些经典实验不仅包含丰富的生物科学研究素材,还追溯了当年前一辈科学家对实验探究历程的艰辛与汗水,借此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学习欲望。而沿着前人的实验设计思路与脚步,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洞察能力。如2011年第2题,涉及到了“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及分析”的经典生物学的内容,2013年考察“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重要意义”的科学发现史。科学发现史是新课标重视和倡导的内容,因为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认真严谨的治学习惯以及执着的探索精神等等,高考题中出现这样的内容,也是一个积极的导向。

三、考察实验设计题型

近五年的高考实验设计的考查题型以“探究性实验”为主,充分说明了高考中对实验的探究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考察内容对于“实验步骤”、“结果的预测”、“结果的分析”及“实验探究”等方面均有涉及,其中以“实验步骤”与“结果预测”这两个内容的考查最为频繁。2011年的“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就体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命题思想。特别是其中的实验设计,设置非常新颖,对教材中的相关实验进行了巧妙的连接,把“提取叶绿素”、“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色素的分离”、“色素的检测”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荟萃。2012年第29题所考查的酶及其活性研究是中学教学和备考的重点内容,将酶活性研究与工艺流程优化结合起来,设计一个相对开放的探究问题,让不同思维层次的考生面对这一新的特定情境,都能有所思、思后有所答,为考生创造了展示实力的机会。而且,通过“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小问,将对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考查融入其中,为解决采用文字表述研究思路过于繁杂的问题,做了初次尝试。2013年第29题以教材中的实验为背景,延续了2012年采用表格呈现解题思路的考查方法,考生首先要找出需要探究的影响因素(发酵时间或菌种接种量等),才能进行后续的实验设计,让能敏锐发现问题或平时注重探究思维培养的考生有机会展现各自特长。另外,试题注重过程与方法,要求呈现“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完整的探究过程,对思维能力考查层层递进。2014年难度相比2013年有较大降低,考查学生对植物激素的掌握与实验设计,但得分率也不高。总的来说,实验设计题既充分考查了相关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又不失灵活与新颖;既紧扣了高考考纲,又达到了“深入浅出”的命题效果。因此,对于考查频率比较高的实验内容将是今后高考复习与强化训练的重点内容。

四、解题策略

1. 实际操作实验并熟悉发现史。

高考虽不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但并不代表它不能通过高考题来体现,实验设计题型最易区分考生是否真正做过实验。对于考纲“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倘若从未触碰过此实验的学生,单凭课本教材所学的知识内容,即使对其中的实验步骤能略知一二,也很难把完整的实验流程及方法步骤一一述说清楚。相反,真正做过此实验的学生,即使生物学基础不太好,但这个实验步骤及流程的大体框架他还是能够写出来的。

新课程改革后,科学发现史重在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按教材顺序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重走科学家探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最终获得符合逻辑性的结论。这样学生才容易把握发现史的考点,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实验设计题解题策略。

实验设计往往是解答实验题的难点,但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和突破口,也能化难为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如下:(1)明确实验目的→(2)分析实验原理→(3)找准实验中的变量→(4)设计实验步骤→(5)预期结果与分析→(6)得出实验结论。

以2014年29题的实验题为例:

29.(16分)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

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⑶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是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 后按比例加入。②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 。

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 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宜培养时间。

高考评卷发现,学生对实验设计题的掌握薄弱,答题方向易出现偏差。例如:(1)“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 后按比例加入”,答案为“灭菌冷却”,考查选修I实验室培养的操作,学生往往答不完整。(2)“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 ”,答案为“75”,学生对“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这句话的误读,很多同学的答案是“5、10或20天”。(3)“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 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宜培养时间。”答案为“生物碱平均产量最大”,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以得出答案,答对率较好。

从学生答题可看出,学生对验设计题的变量处理,设置程序把握最弱,上题第(2)空失分严重。在以后备考中,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设计的难题?笔者认为学生对实验设置的模式掌握得不错,但考试却不理想,很大原因在于学生审题不透,提取信息能力有待提高。备考时应多指导学生审题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如29题(2014)的解题思路如下:

第一,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找出要研究的问题,如“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根据题意,可确定本实验探究一定浓度的ABA是否能提高生物碱产量。

第二,“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 ”,这个填空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答对却不易,考生要清楚实验设置的原理与过程才推导出正确答案。根据题意,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需要取样5次。本实验有四个实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次取样品5个,重复3次实验,取样5次要测定的样品数应为5×3×5=75。

五、复习建议

实验是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渠道,新课程高考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教师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多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培养其认真审题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简洁、合理的文字进行表达。

(作者单位:茂名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

猜你喜欢

实验设计生物碱考查
不同的温度
有趣的放大镜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哪个凉得快?
无字天书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