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成语法到构式语法
——HAVE的个案分析

2014-09-17南京师范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张松松南京师范大学汪少华

外文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词类构式句法

南京师范大学 金陵科技学院 张松松 南京师范大学 汪少华

1. 引言

动词HAVE是语法理论界普遍研究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国外句法界十分关注HAVE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著名的语言学刊物Lingua在1997年曾专期专题(Lingua 101)讨论过HAVE的句法特征,其刊载的六篇文章一致认为,作为语法的个案研究,HAVE很有典型性(张松松 2009: 35-38)。

(1)a. John has a new car.

可分割性所有(alienablepossession)

b. John has a sister.

不可分割性所有(inalienablepossession)

c. John had the students read three articles.

致使(causative)

d. John had a party.

名词性事件(nominalevent)

e. John had his car stolen.

经历(experiencer)

f. John has a hat on today.

方位(locative)

g. John has read the NYT.

助动词(auxiliary)

h. John had to clean up the mess.

情态(modal)

2. 生成语法对HAVE范式的解读

随着生成语法的深度发展,专门用于分析HAVE的“HAVE分解法”(decompositional approach to HAVE)应运而生并在最简方案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与完善。有三位语言学家对HAVE分解法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以至于当代西方语言学界在对HAVE进行句法分析时,基本上都承袭了他们的核心思想。他们以及他们的追随者们致力于通过跨语言的观察和比较来获得对人类语言的认识,在这种研究范式下所获得的成果能够做到在形式视角下的语言普遍性方面获得最大的说服力。这三位语言学家分别是E. Benveniste、R. Freeze和Richard S. Kayne。

2.1 代表性研究综述

Benveniste的核心思想是:HAVE除了包含一个附加的成分(有一点像与格前置词(dative preposition))而且其次序倒置之外,其句法特征类似于BE:

“Avoir n’est rien autre qu’un êtreinversé.” (Have无非等于一个倒置的to be。)(Benveniste 1966: 197)

值得注意的是,Benveniste认为HAVE和BE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语义上的对应关系又是一种跨语言的对应关系,这一观点为以后的学者从语言类型学视角研究HAVE提供了可能。但是,Benveniste关于HAVE的研究主要还是受到了传统语法对于语言现象描述以及归纳法的影响,缺乏科学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运用生成句法的术语做出诠释。

Freeze(1992)研究发现,“所有”结构看上去极其类似“存现”结构,只是方位/所有者(location/possessor)成分统领被定位物(locatee),即Freeze把“所有”结构视为以人做方位的存现结构,因此Freeze提出可以把所有者(possessor)和所有物(possessed)投射到一个表示方位的小句(small clause)中。此外,Freeze还观察到英语“所有”结构特别地与众不同。例如,英语“所有”句的主语具有主格标记,并且有一个由表示方位的P (to) 并入“存现系动词”(BE)而合成的“所有系动词”(HAVE):

(2)a. Mary has a husband.

b. [IPMaryBE +to[PPt [P′t]]](BE +to= HAVE)

Freeze注意到诸多语言之间有相似性,并且尝试从实质上相同的底层结构出发推导出一些BE结构和HAVE结构的句子。Freeze努力把“方位”结构、“存现”结构和“所有”结构纳入一个统一的范式进行分析,拓宽了Benveniste的研究内涵,为后来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思路。

1993年,Kayne集众家之长,对HAVE进行了颇具权威的分析。Kayne对类似“John has a sister.”的HAVE结构的简单句分析如下:

(3)... BE [DPSpec D/Pe0[ DPposs[ AGR0QP/NP]]]

在此结构中,AGR不能给它的Spec授格,因此“所有者”DP (DPposs) 位移至D/P的Spec位置,然后继续移动直至移出整个DP,最终移至一个可以得到授格的位置。Kayne认为,D/P的Spec是一个非主目语位置(A-bar position),为了可以从这个位置继续移动至BE以上的某个主目语位置(A-position),D/P必须向上移位至与BE结合,从而把Spec-D/P的位置转变成一个主目语位置。经过这一系列的位移而推导出来的结构如下:

(4)DPposs/iD/Pe/j+BE [DP[ei][D/Pe]j[AGR0a sister.]]

把D/P+BE成分实体化的复合中心语就是HAVE,因此,“John has a sister.”的表层结构部分词汇化的表达式大致如下: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与内生的安全防护属性能够很好地弥补当前IoT技术的缺陷,有助于推动新型IoT安全增强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安全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对IoT系统的安全监测控制能力,提升系统的对恶意行为的抵抗力,保障系统的安全可信;另一方面,基于共识机制的分布式管控可以保证IoT策略与行为验证的一致性,提升系统的容错力,保障系统的健壮性。由此可见:IoT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5)Johnihasj[DP[ei][D/Pe]j[AGR0a sister.]]

Kayne进而认为,表“所有”的HAVE不是一个根词词项,而是由一个抽象动词HAVE和一个抽象的“介词性”(prepositional)限定词(D/P)推导而成,如(6)。“所有者”经由[Spec, DP]位移至表层结构的主语位置,D/P并入BE,BE与并入的D/P在表层结构中词汇化为HAVE:

(6)John has a sister.

a. [Spec BE [DPSpec D/P0[Agrp[DPpossJohn] AGR0a sister]]]

Kayne提出的研究方案颇受Benveniste的启发,而且Kayne还指出应该以相同的方式来研究助动词HAVE和主动词HAVE的演变。但是,不同于Benveniste所持的对应关系,Freeze和Kayne都认为HAVE和BE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句法推导关系。

2.2 评价和总结

尽管形式分解法在理论追求和洞察力方面有其不俗的表现,但为了便于处理纯句法结构,它尽可能地忽略对语义关系或语用功能的处理,因此,形式分解法解释的充分性由于过分强调句法的独立性而大打折扣。其实,形式分解法目前尚未能从实证上解决“真实的”底层原语到底是什么、究竟有多少等问题。诚然,语法结构在语言释义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最终造成意义建构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但这一切将势必与乔氏追求的最简性和经济性目标背道而驰。

3. 认知语法对HAVE构式的识解

乔氏理论被普遍认为是关于人类语言的第一个心智或认知理论,因为该理论试图探索语言的心理表征并把对人类语言的解释与人类思维和认知理论整合在一起,因此,乔氏的早期论著通常被描述为“认知革命”的催化剂之一(Evans & Green 2006: 744)。认知语言学的诞生也正是基于对形式语言学的重新审视,伴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而蓬勃发展起来的(牛保义 2012: 4-7),所以,构式语法可以补充和完善生成语法的某些研究。

3.1 讨论

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具有共同目标,即解释类似的语法现象,但是,生成语法低估甚至忽略语义在句子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过分强调句法的作用,即主张句法自主,而对语义的充分重视正是认知语法的优势所在。构式语法家们摒弃了生成语法的主流观点,认为人类知识是由一系列的形式—意义对子,即构式组成的,因此“单词和规则”模型被一种“言语者思维中所有语法知识的统一表征”模型取而代之(Croft & Cruse 2004: 255)。在形式模型中,底层原语基本上可以泛指为“单词和规则”,而在认知模型中,底层原语被精确地表述为一种基于使用的构式的属性。

3.2 分析

认知学者主张,语法单位(包括构式)都是具有符号性的,即语法形式和对应意义的对子(Langacker 1987),其最核心的属性有多义性和原型—扩展(Goldberg 1995: 38),而且构式语法是一种以言语使用事件为基础的模型,建立图式构式是语言使用的结果(参见牛保义2012: 104-123)。

图1

例如,HAVE存在着诸如1a—1h所示的语义差异,我们将1a和1b所表达的“所有”意义视为中心义和原型义,而其他意义则作为原型义的引申义。由原型义扩展而来的引申义继承了原型的句法构式图式。换句话说,HAVE范式具有一个基本的句法构式图式,而且这个基本图式拥有1a—1h所示的8种意义作为例示(instantiations)。当然,8种下位意义的句法图式均略有不同,每种次意义都通过与其相适应的句法图式来表示,这些次图式分别详细说明个体HAVE。那么,我们可否假设一种上位构式来涵盖所有下位构式的属性,以期最终达到认知语言学的普遍化目标?总之,多义性分析的实质是指一种构式意义是中心义,其余所有意义皆是由此中心义引申而来的(Lakoff 1987: 511;牛保义 2012: 61-80)。

如上页图1所示,一方面,开放式词类HAVE通过语法化(或隐喻性扩展)虚化为封闭式词类HAVE(包括助动词构式和情态动词构式);另一方面,开放式词类HAVE的诸多意义皆始于“所有”构式,皆源于其作为原型的“所有”构式的扩展构式,而“致使”HAVE构式则是由“所有”HAVE构式扩展而来的中心构式。

4. 结语

以上从认知视角对HAVE构式所做的分析表明,“所有”HAVE构式是原型义,其他构式包括“致使”、“经历”、“方位”等皆为引申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上下位关系和继承关系。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可以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家承认句法在语言研究中具有一定地位,但他们认为抽象的自主句法组成成分自身是不能直接推导出言语者可以识别和认知的句意的,所以,语法是不可以脱离语义而自主的(参见Langacker 2011: 426, 429;牛保义2012: 121-123),而是具有隐喻或转喻理据的(参见汪少华等2009;张松松2012,2013)。当然,认知语言学所说的理据性有别于生成语言学,他们认为语言理据源于人类共同或者类似的日常生活体验而非语言本身。

本文对HAVE的分析,仅是在评述生成语法有关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从构式语法的视角对HAVE进行尝试性分析。当然,该分析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开放式词类HAVE究竟是如何隐喻性地扩展为封闭式词类HAVE构式的?封闭式词类HAVE构式中的助动词构式和情态动词构式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存在时间上的先后?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Benveniste, E. 1966.Problèmesdelinguistiquegénérale[M]. Paris: Gallimard.

Croft, W. & D. A. Cruse. 2004.CognitiveLinguis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vans, V. & M. Green. 2006.CognitiveLinguistics:AnIntroduction[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Freeze, R. 1992. Existentials and other locatives[J].Language68(3): 553-595.

Goldberg, A. E. 1995.Constructions:AConstructionGrammarApproachtoArgumentStructure[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ayne, R. S. 1993. Toward a modular theory of auxiliary selection[J].StudiaLinguistica47: 3-31.

Lakoff, G. 1987.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ngacker, R. W. 1987.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Vol.I:TheoreticalPrerequisites[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gacker, R. W. 2011. Metonymy in grammar[A]. 束定芳(编). 隐喻与转喻研究[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26-465.

牛保义. 2012. 构式语法理论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汪少华等. 2009. 概念隐喻、概念整合与语篇连贯[J]. 外语研究(4): 24-29.

张松松. 2009. “所有”HAVE新论[J]. 外语研究(4): 34-38.

张松松. 2012. 句法和语义的互动关系的隐喻和转喻视角研究述评[J]. 外语研究 (5): 1-7.

张松松. 2013. 当代隐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分类思考[J]. 外国语言文学(3): 145-152.

猜你喜欢

词类构式句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