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4-09-17苗伟
苗 伟
(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河南 固始 465200)
自从1882年Langenbuch成功实施首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以来,疗效与安全性不断提高,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经典手术,1987年法国医师Mouret首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自此,LC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广泛地开展。我院对2093名患者分别采取两种方式治疗,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93 例胆囊病患者中,A组1186,男662例,女522例;病程4个月~20年,平均(6.7±5.5)年。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3.6±17.3)岁;B组907例,男446例,女461例;病程6个月~21年,平均(7.7±4.9)年。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52.1±14.8)岁;另外病史等各方面统计来看,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术前询问病史,检查肝胆胰、肝肾功能、B超、血常规等。取仰卧位,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四孔法LC勘查腹腔。抓取胆囊分离周围粘连,显露胆总管、胆囊管,放入施夹器,在远近端钛夹之间剪断胆囊管。胆囊动脉钛夹夹闭并电凝切断。电凝分离钩完整剥离胆囊并灼凝整个胆囊床。用胆囊抓取钳经脐部取出胆囊。仔细检查胆囊区周围有无出现胆汁漏以及活动性出血,按患者情况若渗出较多腹腔粘连的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
B组:取仰卧位。对肋弓较狭窄的患者多用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对肥胖肋弓较宽的患者多选用右肋缘下斜切口。进腹后先松解胆囊与周围的粘连,显露胆囊和肝十二指肠,探查胆总管是否增粗,胆总管内是否有结石,再从胆囊三角外侧游离胆囊管,自胆囊床游离切除胆囊或逆行切除胆囊。不要刻意追求完美的残端长度以免对患者胆管造成损伤,残留的胆囊管长度控制在0.5 cm左右。手术后应注意饮食调理加药物护理,一般2~3 d后可恢复正常体温。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A组与B组各种临床项目: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肠恢复功能、术中出血、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手术都非常成功,未出现不良反应,并在手术后3个月进行回访没有发现结石残留。但A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少于B组,且A组、B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肠恢复功能、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方面有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肠粘连、胆汁漏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健康也越来越被重视。而胆囊疾病在近年来成多发趋势,正逐渐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个因素,使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了很大干扰与威胁。在其发病患者中,胆囊疾病多见于50~60岁,多为中老年人群。患者群体大多体质衰弱,机体恢复能力不够,手术后易感染且并发症较高。对于治疗胆囊疾病而言,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存在诸多缺陷,例如伤痕不雅影响美观、切口大难以恢复、住院时间较长等。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较轻,术中出血量少,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较小,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所以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然而对于基层医院没有足够费用购买设备,医师资源少,无法提供周全细致的护理,并且患者也无经济能力承担,所以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使用不广泛,且对于体质量标准或偏瘦体型患者往往使用腹腔镜后的多孔创伤比一个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创伤大[1]。另外,由于该腹腔镜微创疗法创伤小,可以减轻痛苦,避免使用其他药物止疼造成不好的生理反应。手术是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手术室保持无菌环境,医师护士仔细消毒,手术正规进行,避免腹腔内部直接与外部接触,降低腹腔感染的概率,因此,目前LC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2]。第三、人体的细胞免疫中,防御细菌感染的主要屏障是有吞噬功能的中性粒细胞,事实证明酸化的内环境会损害中性粒细胞的功能,降低了人体的抵抗性。因此,对于胆囊有急性炎症的患者应慎行腹腔镜手术,以免腹腔局部免疫功能受损而致炎症扩散。手术中尽量采取钝性解剖,避免胆道损伤,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胆囊三角的解剖,所以必须十分注意,避免电灼、割、切、剪等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卫生工作,做好消毒杀菌,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现象。
[1]李松.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3(5):42.
[2]张立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0,18(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