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防民主测评走样

2014-09-17吴杭民

浙江人大 2014年8期
关键词:老好人民主测评民意

文/吴杭民

前不久,《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一位“老好人”在民主测评中拿了“满票”,相反,一位敢抓敢管的“黑老包”得票并不靠前。对此一些人私下议论,丢了选票干得再多也白搭。

不可否认,在选人用人中,这类票数与真实的民意扭曲、与干部优劣背离的现象并不鲜见。一直以来,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民主测评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权,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使群众在干部选拔中更具话语权,从而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无疑有助于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干部。这样的制度设计,本意是好的。

但在具体实践中,民主测评往往会“走样变形”,背离制度设计的初衷。“老好人”拿“满票”,“黑老包”得票并不靠前,就是极其明显的例子。事实上,由于面子文化、关系文化等的左右,导致民主测评并没有很好体现公正或正义原则。由此产生了一个怪象是:最优秀人才的民意测评并不好,中庸之人则往往占优。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埋头干实事的干部,因为“只谋事”而“不谋人”,不会或不善去搞关系,通常会群众基础欠佳,甚至是因为业绩突出而招致嫉贤妒能;而一些老好人、“不谋事,只谋人”的干部,“把结团等同于团结”,大把精力用于拉关系、围圈子,不仅把风气搞坏了,而且可能群众基础很不错,民意测评,甚至还高过那些实实在在干事业的干部。然而,“这样的高票甚至满票,多是利益票、感情票”,唯票取人,于事业害处不少。如果谁上谁下都靠票来定,实质是走进了选票教条主义、民主形式主义的泥淖。

正如文章所说,历史和现实表明,大多数人不认可的一定不是德才兼备之人,但小范围群众推荐得票较高的不一定都是德才兼备之人。票数并不等于民意,尊重公论并不等于唯票选人。票选结果可以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而不能作为用人的唯一依据。对那些敢担当、有能力、肯实干的干部,哪怕得票不高,也要大胆使用。对那些靠投机、靠游说、靠团团伙伙谋取高票的干部,非但不能使用,还要让他们受到惩罚,尝到苦头。

所以,提拔任用干部,不能陷入票选教条主义,理应看重干部的实干业绩和能力,应当建立以考评实际业绩为主的干部提拔机制,对干部实绩进行科学的量化、细化分析和考核,大胆提拔那些敢抓敢管的“黑老包”们,使那些“只谋事”而“不谋人”的实干型干部能脱颖而出;而对民意测评、民主评议,则需客观公正地分析、评判,并要不断加大考核的公开透明度,力求使“不谋事,只谋人”甚至拉票的干部没有市场,并受到应有的处理,从而形成良好的为群众干事的干部作风,大力造福民生。

猜你喜欢

老好人民主测评民意
老好人外公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避免民主测评的五种不良倾向
漫谈民主测评
老好人
民主测评须增加“含金量”
——对基层部队民主测评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