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治水监督“连环拳”

2014-09-17

浙江人大 2014年8期
关键词:五水共治连环河段

浙江“五水共治”持续攻坚,各地水环境治理取得可喜成绩。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为更好发挥监督作用,日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将“检验五水共治成果,申报可游泳河段”作为一项重要举措,以此为契机加强人大监督制度和机制建设。

“群众想什么,我们干什么”。近年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中心工作,坚持“一线”定位,牢牢盯住水治理,持续做好水文章。这充分体现人大作为立法监督机关对民意的殷切回应。

客观而言,在人们的心目中,人大工作往往不在人前而在幕后,究竟做了哪些,多数百姓不甚了了。这在一定层面说明,人大工作的议题和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有效地形成“交集”。对社会关切的回应不足,对中心工作的参与缺位,直接影响了人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次,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申报可游泳河段”活动,以直观、“可视”的方式,回应“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百姓追问,可以说是“同饮一江水,共识愁滋味”,真正把监督工作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治水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反弹。对此,人大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用制度来保证治水成果的巩固落实和长效的监督管理”。

近两年来,从饮用水水源保护执法检查、出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决定,到“关心母亲河,查找水污染源”活动,再到如今的“申报可游泳河段”,这一整套漂亮的“连环拳”,打出了人大的“一线”状态。这与一些地方人大工作的“虎头蛇尾”,浅尝辄止,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人大盯住不放的“韧劲”和一抓到底的“硬气”,也让百姓看到了人大监督“不见成效不收兵”的决心和担当。

据悉,活动开展以来,各地人大积极响应。截至7月中旬,已累计上报30余个可游泳河段。其中,浦江县人大常委会以作出决议的方式,确认两个河段达到可游泳标准,并要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将其建成天然游泳场所,供群众日常免费游泳。可见,哪些河可以游泳,是人大对前阶段政府治理成效和自身监督工作的一次“验收”,更是人民对阶段性治水成效投下的信任票和满意票。

开局良好,更需持续关注,久久为功。活动的开展绝不能只求一时的轰动效应,热热闹闹“游”一场就草草收场。正如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茅临生强调的:“如果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轰轰烈烈,活动过后没有后续的监督跟上,人们会认为是作秀”。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弄虚作假,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活动进行时畅游无阻,一旦结束后又浊气熏天,这样将招致群众的更大反感,大大损伤政府和人大的公信力。因此,无论是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还是各级政府部门,都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自觉和务实的态度,把这项活动视为促进治水监督常态化的有效平台。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开创性地组织可游泳河段申报工作,是“对人民群众诉求的最好回应”,是监督治水这部“大戏”的精彩一幕,是以通俗感性的方式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重要载体。开弓没有回头箭。在“五水共治”的关键阶段,浙江省各级人大要切实用好手中权力,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探索创新工作载体,坚持不懈地打好治水监督“连环拳”,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五水共治连环河段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五连环(三)
“五水共治”视阈下高校生态德育建设研究
恼人的连环信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三连环
杭州“五水共治”公众参与调查与对策探究
顺势而为 勇担责任 发挥优势 学校召开“五水共治”专题工作研讨会
浅析黄河河段维修养护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