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案例引导—活动探究”:激扬德育课堂活力

2014-09-17朱灿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德育课案例德育

朱灿明

如何实现职业学校德育课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课程规划、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实施途径等方面如何实现转变和创新?

自2008年我国开启第三轮德育课程改革以来,德育课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模式建构、资源重组、课程开发、课堂重构、课题研究等竞相亮相,拓展德育教学视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涌现出一批实践典型案例。“任务驱动—案例引导—活动探究”模式契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职校生实际,将德育课程改革聚焦在课堂,落实在人才培养上,凸显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迸发出德育课堂的激情和魅力。

一、“任务驱动”:明确课标,以“单”导学,为活力课堂创设“路线图”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凝结而成的系列学习“任务”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心智和技能为目的,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其基本结构有:提出任务、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效果评价等。

如何分解和实现德育课教学目标主导下的学习任务,如何设计学生探究活动的“路线图”和“任务单”,使德育课真正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为中心”转型升级?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德育教学大纲和课程特点。认真研习大纲,明确课程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职业生涯规划”课着力施行生涯规划指导,“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强调立德崇法,“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旨在强化“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教育,“哲学与人生”课践行科学人生观教育。在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时,“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相比较,前者多侧重于学生的感性和实践,后者则注重理性反思。二是学情特点。职校生思维活跃,对新鲜、多变、活跃、形象的事物较感兴趣,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因此在设计活动任务、选择案例时要从本地、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职校生的心理特点、所学专业和已有基础,注重生动性与丰富性,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三是社会需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既是社会需求,也是职校生的内心渴望,通过任务、活动的精心设计,巧妙架构个人与社会成功对接的桥梁,让学生感知社会的呼唤和期盼,增添责任感和自信心。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载体”,“任务”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行动的“路线图”就是“任务单”。实施“任务单”导学,即以任务为核心,精心设计并串接起一个个任务的物化载体——活动。这些活动立足于学生实践,以学生体验学习、解决教学任务、培养能力素养为目标,具体包括课前任务、课中任务、课后任务三类活动形式。其中课前任务一般有实践调研、现实体验、交流探究等;课中任务形式多样,主要有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现场模拟、合作探究等;课后任务侧重于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情感的升华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有参观考察、社区服务、践行感悟等。若干任务及活动相辅相成,由浅入深,抓住学生兴趣的连接点,找准学生思维的关键点,点燃学生探究的引爆点,创设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的实践体验中感悟,活化思维,生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方法。

二、“案例引导”:重组资源,以“例”激趣,为学生生活提供“万花筒”

打造活力课堂,遵循德育课程“三贴近”原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巧妙地整合教材资源、生活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以此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和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与“理”融为一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生成则源于案例资源的遴选加工和教学情境的创设铺垫。案例教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引导学生走进德育课堂,走向身心愉悦的殿堂。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任务、选择案例时,既要兼顾德育课程的特点和育人宗旨,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所学专业和已有基础,注重针对性与生动性,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

如在学习职业道德榜样作用时可选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视频材料,其超强震撼力和感染力极易让学生信服;学习商品、货币内容时,安排学生到附近超市、农贸市场调研商品及价格,多渠道收集、展示各种形式的货币,在班内、校内举行商品特卖会,让学生体会德育课的学习意义;学习科学消费观时,结合目前践行群众路线、反对奢靡之风的时代主题,将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或图片资料引入课堂,既加强了社会热点时政教育,又深化了德育课教学,取得多重教育效果。

三、“活动探究”:锤炼能力,以“动”育人,为教学实践设置“作战区”

“活动探究”致力于建构活力课堂,通过学生眼看、耳听、脑想、口读、手做,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迸发天性,发挥灵性,张扬个性,把基于生命、顺遂生命、成就生命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

德育课堂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自主学习,即学生根据“任务单”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自学体验;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即小组合作解决自学中没能弄懂的问题;三是展示交流,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四是点评提升,师生、生生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反馈和检查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检验学生的知行统一。

遵循“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组织开展德育课堂活动,这是打造活力课堂的关键。所谓低入,即尽量放低教学起点,引导学生快速入境,使学生浅池戏水,深池激浪,在学习时易找到成就感;多做,既要人人可做,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又能尽量多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生成知识和技能,体会探究知识的心理,感受学习的快乐;深思,即在多做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实现思维的积累和深化,构建认知结构;高出,即学生情感和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成才和成功。

此外,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目标,发现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其关键在于评价机制的改革,如评价主体的多元,形式的多样,手段的多变,效力的多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通过教学模式的实施或教学方法的变革,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使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尽情展现在学生实践活动的激情和希望里,实现既“育心”又“育行”的目标,应该是所有德育工作者的最终追求。

猜你喜欢

德育课案例德育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