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探索

2014-09-17金健

集装箱化 2014年8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码头货物

金健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猛,推动港口物流呈动态良性发展。本文从港口物流的角度,探讨位处物流链上端的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以期为港口物流业转型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1 当前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港口物流企业以订舱、报关、运输为核心业务,加剧港口物流领域同质化竞争,加之个别私营物流企业采取一些“灵活性”竞争措施,造成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狭小。物流配送业的发展除要求企业将业务做精做细、储备充足的专业人才外,还要求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以及拥有区别于业内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目前很多港口物流企业均建有一定规模的仓库,却仅依靠场地出租来维持收益,或者仅围绕仓储业务提供同质化服务,未涉及物流配送中心的核心业务,即仓储物流增值服务。例如,汽车零部件仓储业务不仅应涉及仓库内部管理,以最大化利用仓库及零部件的高效进出为目标,而且应覆盖零部件质量检测、保管和加工等业务。仓库内部管理水平和仓储物流专业知识决定物流配送中心的核心竞争力,经营者应转变理念,更多地关注和发掘仓储环节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经营各类生产设备、工具、零配件等的“工业品超市”,为生产企业提供产业配套增值服务,而不仅仅在代理、报关、订舱、送还箱等环节进行同质化竞争。

国外物流配送与港口码头相互融合,有的甚至向物流链两端整合,将远洋航运和内陆运输囊括其中,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港口码头尚未实现这样的融合。一方面,国内许多港口在建设初期未考虑为配套的物流配送分拨业务预留足够场地;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港口发展过快而挤占了作为增值服务场所的物流配送场地。例如,上海港外高桥港区由于其周边堆场进出空箱量大,堆场内硬件条件无法满足空箱作业需求,导致物流环节繁杂:(1)船公司在码头卸下空箱后,再安排集卡到港区码头将其拖运至港外堆场;(2)客户装运出口货物前,必须先到港外堆场(或港区)提取空箱,装好货物后再运送至港区码头;(3)客户到港区码头提取进口集装箱卸货后须将空箱运送至港外堆场。

2 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

2.1 港口物流配送分拨中心业务模式

港口物流配送分拨中心(即港口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模式如图1所示。物流配送仓储业务是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核心业务,其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设施条件,更需要仓储业务流程信息软件的支持。仓储业务是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心脏”,不仅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点,同时也是物流增值服务的核心区域,更是区别于同行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2 模式创新方案

针对当前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创新港口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流程,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目前海关就进出口集装箱货物操作流程规定,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必须以整箱报关。例如,上海港出口集装箱货物在装箱完毕后报关(有的关区要求有货报关,即集装箱货物进入海关监管区域后报关),海关查验箱必须在海关指定的查验场地开箱查验;进口环节亦然。可见,监管操作流程稍有不当,难免造成查验货物的货损货差,导致物流环节成本和耗时增加。

在海关监管模式方面,利用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仓储功能,将海关监管环节内移至物流配送中心,建立海关保税监管仓库。凡申请在物流配送中心操作的进出口货物,均可入库报关,海关查验也可在仓库内完成。该模式类似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入区、后报关”的新型通关模式:集装箱货物凭进口舱单直接入库/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在货物到达港口但未办结海关手续前就入库/区。海关监管新模式有利于控制进出口集装箱货物交货期及物流成本,不仅能节省物流资源,而且便于海关监管。此外,通过在仓库内配套安装实时监控设施设备还可进一步加强监管。

减少物流环节、避免“空去重回”或“重去空回”重复性运输是港口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的重要意义。港口物流配送中心有利于简化物流环节,从而给港口物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由于港口物流配送涉及送还箱、报关查验等业务,港口物流配送中心拥有开展物流配送业务的先天优势:码头可以将集装箱卸船后直接运至仓库,货物拆箱进库后再还箱至码头堆场;由于码头又是海关监管场所,便于货物监管和查验。可见,港口物流配送中心有利于减少物流环节和成本支出。

物流环节的减少意味着物流时间和成本的节省,也意味着港口物流配送中心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例如,集中查验和检疫是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如果将之进一步扩大到空箱服务和物流配送,就能实现港区码头与物流配送在物流链上的整合,从而实现物流增值服务,延伸物流服务功能,进而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推动物流综合性服务水平提升。

假设:需要将上海港的进口集装箱A运送至内地甲公司;同时该内地乙公司需要空箱装运出口货物,在其向船公司订舱后,船公司指定上海港码头堆场的集装箱B。常规做法是,由一辆集卡将集装箱A拖运至甲公司,由另一辆集卡将集装箱B拖运至乙公司,装箱后再回上海港出运。在港口物流配送新模式下,集装箱A里的货物在上海港物流配送中心拆箱后装入集装箱B,再由一辆集卡拖运至甲公司卸货,空箱运至乙公司装货后送至上海港,即使用一辆集卡便能完成整个物流过程。该创新模式从理论上减少物流环节,但在操作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增加一次拆装箱,也就增加货损货差的几率;要求集装箱A和B所装货物均是内地需要的适箱货,且不会造成污箱等。

此外,若改变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而其内涵和流程保持基本不变,则形成近几年十分热门的无水港。在无水港物流模式下:集卡运送集装箱A至内地物流配送中心(即无水港),等待派送甲公司或直接运送至甲公司拆箱;无水港提取集装箱B至乙公司装箱或乙公司将货物送至无水港装箱,然后由集卡运送集装箱B至上海港码头。在港口物流链融合过程中,一方面,应将港口周边的物流配送中心做大做强,从中积累经验逐步“跨出去”;另一方面,应建立以本港为依托的内地物流配送中心,最终以点带面建成无水港物流基地。

3 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的意义

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的目的不仅是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企业,而且要在该领域形成专业化特色,从而使我国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专业的物流设施设备只是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掌握物流配送业务的核心也只是有了跟同行竞争的资本,只有敢于尝试,开展物流配送分拨核心业务,创新增值服务项目,并以此为业务新增长点和突破口,吸引更多的项目和客户,才是我国港口物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猛,推动港口物流呈动态良性发展。本文从港口物流的角度,探讨位处物流链上端的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以期为港口物流业转型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1 当前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港口物流企业以订舱、报关、运输为核心业务,加剧港口物流领域同质化竞争,加之个别私营物流企业采取一些“灵活性”竞争措施,造成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狭小。物流配送业的发展除要求企业将业务做精做细、储备充足的专业人才外,还要求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以及拥有区别于业内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目前很多港口物流企业均建有一定规模的仓库,却仅依靠场地出租来维持收益,或者仅围绕仓储业务提供同质化服务,未涉及物流配送中心的核心业务,即仓储物流增值服务。例如,汽车零部件仓储业务不仅应涉及仓库内部管理,以最大化利用仓库及零部件的高效进出为目标,而且应覆盖零部件质量检测、保管和加工等业务。仓库内部管理水平和仓储物流专业知识决定物流配送中心的核心竞争力,经营者应转变理念,更多地关注和发掘仓储环节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经营各类生产设备、工具、零配件等的“工业品超市”,为生产企业提供产业配套增值服务,而不仅仅在代理、报关、订舱、送还箱等环节进行同质化竞争。

国外物流配送与港口码头相互融合,有的甚至向物流链两端整合,将远洋航运和内陆运输囊括其中,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港口码头尚未实现这样的融合。一方面,国内许多港口在建设初期未考虑为配套的物流配送分拨业务预留足够场地;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港口发展过快而挤占了作为增值服务场所的物流配送场地。例如,上海港外高桥港区由于其周边堆场进出空箱量大,堆场内硬件条件无法满足空箱作业需求,导致物流环节繁杂:(1)船公司在码头卸下空箱后,再安排集卡到港区码头将其拖运至港外堆场;(2)客户装运出口货物前,必须先到港外堆场(或港区)提取空箱,装好货物后再运送至港区码头;(3)客户到港区码头提取进口集装箱卸货后须将空箱运送至港外堆场。

2 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

2.1 港口物流配送分拨中心业务模式

港口物流配送分拨中心(即港口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模式如图1所示。物流配送仓储业务是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核心业务,其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设施条件,更需要仓储业务流程信息软件的支持。仓储业务是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心脏”,不仅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点,同时也是物流增值服务的核心区域,更是区别于同行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2 模式创新方案

针对当前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创新港口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流程,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目前海关就进出口集装箱货物操作流程规定,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必须以整箱报关。例如,上海港出口集装箱货物在装箱完毕后报关(有的关区要求有货报关,即集装箱货物进入海关监管区域后报关),海关查验箱必须在海关指定的查验场地开箱查验;进口环节亦然。可见,监管操作流程稍有不当,难免造成查验货物的货损货差,导致物流环节成本和耗时增加。

在海关监管模式方面,利用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仓储功能,将海关监管环节内移至物流配送中心,建立海关保税监管仓库。凡申请在物流配送中心操作的进出口货物,均可入库报关,海关查验也可在仓库内完成。该模式类似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入区、后报关”的新型通关模式:集装箱货物凭进口舱单直接入库/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在货物到达港口但未办结海关手续前就入库/区。海关监管新模式有利于控制进出口集装箱货物交货期及物流成本,不仅能节省物流资源,而且便于海关监管。此外,通过在仓库内配套安装实时监控设施设备还可进一步加强监管。

减少物流环节、避免“空去重回”或“重去空回”重复性运输是港口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的重要意义。港口物流配送中心有利于简化物流环节,从而给港口物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由于港口物流配送涉及送还箱、报关查验等业务,港口物流配送中心拥有开展物流配送业务的先天优势:码头可以将集装箱卸船后直接运至仓库,货物拆箱进库后再还箱至码头堆场;由于码头又是海关监管场所,便于货物监管和查验。可见,港口物流配送中心有利于减少物流环节和成本支出。

物流环节的减少意味着物流时间和成本的节省,也意味着港口物流配送中心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例如,集中查验和检疫是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如果将之进一步扩大到空箱服务和物流配送,就能实现港区码头与物流配送在物流链上的整合,从而实现物流增值服务,延伸物流服务功能,进而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推动物流综合性服务水平提升。

假设:需要将上海港的进口集装箱A运送至内地甲公司;同时该内地乙公司需要空箱装运出口货物,在其向船公司订舱后,船公司指定上海港码头堆场的集装箱B。常规做法是,由一辆集卡将集装箱A拖运至甲公司,由另一辆集卡将集装箱B拖运至乙公司,装箱后再回上海港出运。在港口物流配送新模式下,集装箱A里的货物在上海港物流配送中心拆箱后装入集装箱B,再由一辆集卡拖运至甲公司卸货,空箱运至乙公司装货后送至上海港,即使用一辆集卡便能完成整个物流过程。该创新模式从理论上减少物流环节,但在操作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增加一次拆装箱,也就增加货损货差的几率;要求集装箱A和B所装货物均是内地需要的适箱货,且不会造成污箱等。

此外,若改变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而其内涵和流程保持基本不变,则形成近几年十分热门的无水港。在无水港物流模式下:集卡运送集装箱A至内地物流配送中心(即无水港),等待派送甲公司或直接运送至甲公司拆箱;无水港提取集装箱B至乙公司装箱或乙公司将货物送至无水港装箱,然后由集卡运送集装箱B至上海港码头。在港口物流链融合过程中,一方面,应将港口周边的物流配送中心做大做强,从中积累经验逐步“跨出去”;另一方面,应建立以本港为依托的内地物流配送中心,最终以点带面建成无水港物流基地。

3 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的意义

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的目的不仅是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企业,而且要在该领域形成专业化特色,从而使我国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专业的物流设施设备只是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掌握物流配送业务的核心也只是有了跟同行竞争的资本,只有敢于尝试,开展物流配送分拨核心业务,创新增值服务项目,并以此为业务新增长点和突破口,吸引更多的项目和客户,才是我国港口物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猛,推动港口物流呈动态良性发展。本文从港口物流的角度,探讨位处物流链上端的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以期为港口物流业转型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1 当前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港口物流企业以订舱、报关、运输为核心业务,加剧港口物流领域同质化竞争,加之个别私营物流企业采取一些“灵活性”竞争措施,造成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狭小。物流配送业的发展除要求企业将业务做精做细、储备充足的专业人才外,还要求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以及拥有区别于业内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目前很多港口物流企业均建有一定规模的仓库,却仅依靠场地出租来维持收益,或者仅围绕仓储业务提供同质化服务,未涉及物流配送中心的核心业务,即仓储物流增值服务。例如,汽车零部件仓储业务不仅应涉及仓库内部管理,以最大化利用仓库及零部件的高效进出为目标,而且应覆盖零部件质量检测、保管和加工等业务。仓库内部管理水平和仓储物流专业知识决定物流配送中心的核心竞争力,经营者应转变理念,更多地关注和发掘仓储环节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经营各类生产设备、工具、零配件等的“工业品超市”,为生产企业提供产业配套增值服务,而不仅仅在代理、报关、订舱、送还箱等环节进行同质化竞争。

国外物流配送与港口码头相互融合,有的甚至向物流链两端整合,将远洋航运和内陆运输囊括其中,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港口码头尚未实现这样的融合。一方面,国内许多港口在建设初期未考虑为配套的物流配送分拨业务预留足够场地;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港口发展过快而挤占了作为增值服务场所的物流配送场地。例如,上海港外高桥港区由于其周边堆场进出空箱量大,堆场内硬件条件无法满足空箱作业需求,导致物流环节繁杂:(1)船公司在码头卸下空箱后,再安排集卡到港区码头将其拖运至港外堆场;(2)客户装运出口货物前,必须先到港外堆场(或港区)提取空箱,装好货物后再运送至港区码头;(3)客户到港区码头提取进口集装箱卸货后须将空箱运送至港外堆场。

2 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

2.1 港口物流配送分拨中心业务模式

港口物流配送分拨中心(即港口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模式如图1所示。物流配送仓储业务是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核心业务,其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设施条件,更需要仓储业务流程信息软件的支持。仓储业务是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心脏”,不仅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点,同时也是物流增值服务的核心区域,更是区别于同行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2 模式创新方案

针对当前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创新港口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流程,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目前海关就进出口集装箱货物操作流程规定,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必须以整箱报关。例如,上海港出口集装箱货物在装箱完毕后报关(有的关区要求有货报关,即集装箱货物进入海关监管区域后报关),海关查验箱必须在海关指定的查验场地开箱查验;进口环节亦然。可见,监管操作流程稍有不当,难免造成查验货物的货损货差,导致物流环节成本和耗时增加。

在海关监管模式方面,利用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仓储功能,将海关监管环节内移至物流配送中心,建立海关保税监管仓库。凡申请在物流配送中心操作的进出口货物,均可入库报关,海关查验也可在仓库内完成。该模式类似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入区、后报关”的新型通关模式:集装箱货物凭进口舱单直接入库/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在货物到达港口但未办结海关手续前就入库/区。海关监管新模式有利于控制进出口集装箱货物交货期及物流成本,不仅能节省物流资源,而且便于海关监管。此外,通过在仓库内配套安装实时监控设施设备还可进一步加强监管。

减少物流环节、避免“空去重回”或“重去空回”重复性运输是港口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的重要意义。港口物流配送中心有利于简化物流环节,从而给港口物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由于港口物流配送涉及送还箱、报关查验等业务,港口物流配送中心拥有开展物流配送业务的先天优势:码头可以将集装箱卸船后直接运至仓库,货物拆箱进库后再还箱至码头堆场;由于码头又是海关监管场所,便于货物监管和查验。可见,港口物流配送中心有利于减少物流环节和成本支出。

物流环节的减少意味着物流时间和成本的节省,也意味着港口物流配送中心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例如,集中查验和检疫是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如果将之进一步扩大到空箱服务和物流配送,就能实现港区码头与物流配送在物流链上的整合,从而实现物流增值服务,延伸物流服务功能,进而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推动物流综合性服务水平提升。

假设:需要将上海港的进口集装箱A运送至内地甲公司;同时该内地乙公司需要空箱装运出口货物,在其向船公司订舱后,船公司指定上海港码头堆场的集装箱B。常规做法是,由一辆集卡将集装箱A拖运至甲公司,由另一辆集卡将集装箱B拖运至乙公司,装箱后再回上海港出运。在港口物流配送新模式下,集装箱A里的货物在上海港物流配送中心拆箱后装入集装箱B,再由一辆集卡拖运至甲公司卸货,空箱运至乙公司装货后送至上海港,即使用一辆集卡便能完成整个物流过程。该创新模式从理论上减少物流环节,但在操作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增加一次拆装箱,也就增加货损货差的几率;要求集装箱A和B所装货物均是内地需要的适箱货,且不会造成污箱等。

此外,若改变港口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而其内涵和流程保持基本不变,则形成近几年十分热门的无水港。在无水港物流模式下:集卡运送集装箱A至内地物流配送中心(即无水港),等待派送甲公司或直接运送至甲公司拆箱;无水港提取集装箱B至乙公司装箱或乙公司将货物送至无水港装箱,然后由集卡运送集装箱B至上海港码头。在港口物流链融合过程中,一方面,应将港口周边的物流配送中心做大做强,从中积累经验逐步“跨出去”;另一方面,应建立以本港为依托的内地物流配送中心,最终以点带面建成无水港物流基地。

3 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的意义

港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的目的不仅是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企业,而且要在该领域形成专业化特色,从而使我国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专业的物流设施设备只是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掌握物流配送业务的核心也只是有了跟同行竞争的资本,只有敢于尝试,开展物流配送分拨核心业务,创新增值服务项目,并以此为业务新增长点和突破口,吸引更多的项目和客户,才是我国港口物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码头货物
大块头和小不点
逛超市
物流配送车辆路径的免疫遗传算法探讨
前往码头
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超市电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在码头上钓鱼
物流配送网络规划
路遥知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