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教学让语文课堂一路精彩
2014-09-16程建霞
程建霞
摘要: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如与听唱结合,与想象结合,与看说结合,与读写结合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动觉、听觉等,这种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方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特别精彩。
关键词:友善用脑;打探;尝试;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39-2一、初步打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是一种常见而极其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学习成败的关键。一堂课的导入部分极为重要,它一开始就为一节课的效率奠定了基础,导入设计得巧妙有趣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和兴奋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教学过程。不过目前我们常采用的教学形式一般为:(1)老师总结上堂课的学习内容;(2)评析学生在学习上节课上作业不足的地方、存在的问题并讲解、订正等;(3)直接导入这一节课所上的内容和所达到的教学目标。(4)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如默写词语,指导背诵课文,回忆课文内容等。
这些导入形式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仔细想一下,的确值得商榷。学生要想把注意力集中保持一堂课四十分钟,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容易做得到,即使能做到也只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疲惫不堪,更何况学生一天还有那么多的课呢?而友善用脑理念则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而有效地使用大脑,让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
克里斯蒂老师在导入一节新课时别具匠心:课前在每个同学面前摆放一片绿色的柠檬叶。上课了,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树叶,并闻一闻,然后让每个人做一分钟的发言——由这片树叶你想到了什么?一会儿,发言开始了,大家没有一个重复的思路,非常开阔,有人说:“虽然都是树叶,但每片树叶是不一样的,正如我们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样。”“我的这片树叶有点残缺,但整个是完美的。”“闻闻淡淡的香味,让我想到我们在看同学时,应多看闪光点”等,最后老师总结说:“你们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闻,用眼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得到了非常完美的答案,这就是多感官教学。”
二、小以尝试
1.与听唱结合——让课堂导入变得生动。一节语文课,导入部分往往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独具匠心,设计精美的导入,往往能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期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第十一册小学语文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在上课前,我准备这首经典老歌《我们爱你啊,中国》,一上课,我就说:“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大家听完后,把自己听后的感受说一说。”然后播放歌曲。同学们听着激昂的歌曲,有的还轻声哼着。听完后他们回答特别踊跃,有的说:“歌曲唱出了祖国的幅员辽阔!让人想到地大物博一词”;有的说:“我也听出祖国物产丰富!江南丝绸、景德镇陶瓷可是天下无双的。”……由于课文的内容正好是歌词的内容,这不仅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之美,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很快进入了文本之中,也奠定了热爱美好祖国的情感基调。
2.与想象结合——让课堂导入变得惬意。克里斯蒂·沃德在《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一书中指出:课堂运动有利于大脑健康,运动促进呼吸加深,提高大脑供氧量;运动能再次激活大脑中的神经传导通路,让信息的传送畅通无阻;老师计划和控制下的运动会降低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今天,我进行《麋鹿》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课前两分钟我先让学生做做深呼吸,又带着学生跟随轻快的音乐做了四节体现交叉运动的健脑操,随着莫扎特的音乐响起,一幅幅麋鹿自在悠闲生活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耳边是老师深情并茂地解说。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这些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不知不觉中,学生被眼前动人的画面吸引,被如诗的语言所陶醉,接着,老师稍加停顿,用委婉的语气提问:“同学们,你们的眼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想象一下。”学生经过想象,很快地走进了文本,轻松走近了麋鹿。
3.与看说结合——让课堂导入变得浪漫。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这样巧妙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提起孩子的学习的兴趣,教师不必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而担心了,又因为是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对过程感悟较深,也不必为记忆背诵劳神了,这不是友善用脑的最佳体现吗?如在教《三亚落日》一文时,我这样设计了导入部分:在课前三分钟,就在班上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再让学生伴随音乐,踏入三亚,然后连续播放三亚风情图片,落日的画面,欣赏后请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或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觉,还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想象能力都得到展示,老师无需用更多的语言,学生自然而然便会进入文本,步入画面去欣赏三亚落日美妙独特的景观。至于更细致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朗读文字,欣赏画面的色彩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学懂课文,自己对三亚落日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喜悦,才能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不会枯燥无味,它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解三亚其他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等。
4.与读写结合——让课堂导入变得朴实。我觉得不同类型的课文,采取的教学方法和调动的感官也应该是不同的,如《明天,我们毕业》一文,第三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选取典型场景叙事的写作方法,把六年的学习生活场景,用一天的生活经历来描述。我在第二课时的导入时,先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几个词组,让学生填写后有感情地读读,由于有了第一课时的铺垫,学生很容易读出了对校园生活的眷念之情。接着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六年生活的感受,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成语、名言、警句、一个故事、自创佳句等)把自己六年的感受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读写训练后,学生再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就不难看出作者写作手法上的匠心独运了。通过学生读、说、写的教学铺垫,学生不仅学得更轻松愉快,也学得更加有实效了。
三、体验感悟
1.收获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部分的协同功能,思维活动效率高,学习效果好。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适当进行调控,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都能参与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我只不过是一些粗浅的尝试,却收获了很多的惊喜,因为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听觉不太发达,当老师讲解时,他们几乎什么也记不住,而却能通过图画、符号、思维导图、色彩等(视觉)记住;有的学生视觉不太发达,却能通过手势、节奏、敲击、手写等(动觉、触觉)轻松记忆。
2.行之有效。在践行友善用脑理念的过程中,我也想到了课堂导入也不能一味追新出奇,它必须要有针对性,“导入”的内容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整体设计、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以及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来设计导语,不能知在意形式,不注重内容。语言要简洁富有启发性,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语言、画面、动作中迅速发现问题,从问题着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任重道远。多感官教学需要重点对教学方法进行细致的准备,利用多感官教学可以满足各种学习风格的要求。对于有动觉或触觉偏好的学生,他们的记忆容易漏掉对新知识进行介绍的部分,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应不断地加以实践,还需要老师们多思考多挖掘,更巧妙地运用多感官教学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友善用脑的精髓在于让学生的大脑发挥其最大潜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在学习疲惫时听一段音乐;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冥想时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一项长期的探索过程,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实践,我们的课堂将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克里斯蒂·沃德等著.王斌等译.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