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要有“情”有“趣”

2014-09-16庞建威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有情情趣作文

庞建威

摘要:我们的作文教学,人文精神实在太少,其中尤其缺的是“情趣”。重“情趣”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集中而生动的体现。

关键词:作文教学 情趣

我们的作文教学,人文精神太少,其中尤其缺的是“情趣”。重“情趣”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集中而生动的体现。

一、有情

所谓“情”,就是教师对作文教学要有情,并使学生对作文教学有情。

1.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生成对作文的“情”。

学生对写作的感情,不是教师的几次激情昂扬的说教就能唤醒的。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课内课外的内容,结合生动具体的文人用笔的事例,通过精湛睿智的文学语言赏析,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教师对祖国语言的深情,唤醒学生对写作的感情。让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深情,对作文的挚爱成为学生写作的风帆。

2.要让学生在持之以恒的积累中积淀对作文的“情”。

怎样让学生找到自信心?这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写作积累。指导学生积累的过程是异常艰苦的。教师不能把让学生看作文书作为积累的唯一途径,要建议学生多读感兴趣的有益自己心灵的各类书籍。还可以开展诸如“每日一句”“每日一诗”“每日一事”等各种各样的积累活动。只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写时有材料,落笔有文采,在写作时才能气定神闲,从容为文,这样才会真正对作文教学产生长久的情感。

3.要让学生在真诚的鼓励、肯定中强化对作文的“情”。

学生喜欢作文的原因主要是作文带来的成就感。教师要善于发扬学生的长处,补救他们的不足。而要想使学生有补不足的积极性,就要敏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鼓励。也许学生作文全文不切题,不能及格,但文中一词、一句、一段,乃至一个标点,也可能闪烁着他们智慧的火花。教师要指出他们的缺点,更不能漏了他们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情”是通过自己对文学的痴迷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教学中传道解惑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耐心与激励传递给学生的。学生在教师的情感熏陶之下,一定会对作文教学有“情”。

二、有趣

所谓有“趣”,是指教师要把课上得富有趣味,达到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的效果。

1.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情境,让作文与生活链接。

我曾尝试组织“每月一动”的情景写作活动,通过“今天我当班主任”“停电了”“广告创意大赛”“贺年短信比赛”等活动课,给课堂注入了鲜活的内容。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参与中,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情感体验,激活了思维,激发了写作的热情,从而让作文真正地与生活接轨,让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的编写,被深有感触不吐不快的表达取代。

2.我们要让学生在思维解放中创造“趣”。

我们要切实改变作文教学轻生活、重技法的状况。在教学七年级童话单元时,我组织了讲故事比赛,学生自由选择文稿,自由准备。声情并茂的讲述让他们极大地激活了思维,在之后童话创作中异彩纷呈。有的学生写野猪因为懒惰变成了家猪,告诉我们不要好吃懒做;有的学生写七彩雀因为嫉妒变成了黑乌鸦,告诫我们不要嫉妒别人;有学生写小白兔坚持不懈完成梦想,熬红了双眼,告诫大家要持之以恒。

他们的爱好,就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自信的源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欣赏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真正从学生本位的思想出发,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成为“趣”的创造者。

3.我们要让学生在多元评改中升华“趣”。

教师评语,要避免俗套,追求个性,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饱含期望。每次发作文,都要学生感到非常激动。让他们不单关注分数,更关注教师的“看法”。学生互评,要更多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开放性评议,不仅输出知识信息,还输出情感信息。在讲评过程中,形成师生、生生互动,使师生情感更加融洽,学生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在相互表扬中,获得作文的自信;在取长补短中,促进竞争。在多元的评改中,让学生的“趣”得到升华。

把作文课上得有“情”有“趣”,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力。所以,我把“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作为自己的作文教学的座右铭。

(责编 金 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情情趣作文
“浙”里有情,“宁”有大爱
愿你2020有情有钱没病没灾不后悔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落红有情
笔,是有情的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