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向课堂要活力

2014-09-16杨建梅王琰崔霞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账簿环节案例

杨建梅 王琰 崔霞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以及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类专业人才必修的主干课程,这门课具有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概念多、核算复杂等特点。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这与普通高中的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中职的教学方法应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基础会计课堂充满活力呢?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错账更正方法》一课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前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

在课前,我让学生查阅全班学生登记账簿的练习,调查会计工作中账簿记录经常出现哪些错误。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记录案例并做好归纳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认识,通过学习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我把学生收集的问题结合本课内容进行有机提炼和整理,归纳为4个方面,然后将这些问题重新分发给各组,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文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这些问题既成为备课的重点,也成为课堂探究的纲目和线索。最后,我将学生搜集上来的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课上交流更生动、直观。

二、新课导入环节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环节我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个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错账。然后我提出紧密联系、层层递进的两个问题:“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的错账,必须采用《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要做到规范、整洁、美观。那么造成错账的原因有哪几种?会计人员到底应如何更正错账呢?”这样既明确了学习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自然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三、探究新知环节要深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探究新知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针对《错账更正方法》一课的内容,又分为“仔细观察,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深化问题”4个小环节。每个环节均采用“小组展示——组间互补——教师点评”的方法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设计理念。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个环节: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从实际会计核算工作出发,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编好的记账凭证和已登的账簿,将各种类型的错账隐含在案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查找错账,分析错账类型,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则进行补充评价,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提高了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分析问题

针对案例中所查出的账簿记录错误,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分析各项错误应选用什么方法更正。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与文本对话,小组内展开讨论研究,通过分析对比,各小组学生尝试根据错账类型选择正确的错账更正方法(只找出恰当的办法,具体操作在下一个环节进行)。这样,不仅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培养了比较和归纳能力。

第三个环节: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错账更正的具体方法是本课的重点,这个环节采用小组研究,“做中学”,分析、操作、讨论、归纳环环相扣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这个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1.提供案例,动手操作:各小组共同研究,动手操作,对四个案例中的错误运用相应的方法加以改正。

2.探讨归纳,总结规律:各小组学生探讨归纳每一种错账更正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从实践上升为理论。

3.展示补充,强化记忆:在学生归纳、评价、完善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件,让学生领会各种错账更正方法的操作要领,同时教师进行提炼,以顺口溜的形式画龙点睛。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深化问题

这个环节我给学生布置了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各种类型错账的更正,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这样,学生既熟练掌握了所学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又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四、归纳小结要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过程的第四个大环节是课堂小结。我采用了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并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整体上检验课堂学习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学习情境里,他们才会尽情地“参与”与“表达”,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敢于质疑,课堂才有活力。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账簿环节案例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关于对营业账簿减免印花税的通知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