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2014-09-16刘敏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特点

刘敏

摘 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有着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其变异的原因和社会、文化因素密不可分。模因论认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如基因的复制、传播甚至变异,和文化一样语言也经历了复制、传播和变异,本文在模因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这一语言变异的特点,提供语言变异的模因理据。

关键词:模因;网络流行语;特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变异是一种文化现象。何自然先生认为模因是一种文化基因,通过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文化进行复制传播的最常见形式,可见模因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丰富了语言类型,是当代人类智慧的结晶,用模因论探讨其传播特点对研究语言变异的语用问题有现实意义。

一、语言模因论

1976年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meme的概念。该词meme源自希腊语,指的是“被模仿的东西”,我国早期语言专家将其翻译为“模因”是比较贴切的,和基因gene都具有模仿复制功能但又与基因区别开来。模因可以是一种观念或想法,像“病毒”一样可以感染其他人的大脑或者传染到其他人甚至下一代的大脑中,一个人一旦被感染,该模因就会在大脑中“寄生”,影响到“寄主”的思想和行为,“寄主”也会着力去宣扬这种思想或行为。[2:1]模因可以是文化模仿因子,如风俗习惯、时尚搭配、新潮想法等,也可以是信息模仿因子,比如广告语、音乐、图像等;可以是单个形式,也可以是几种形式的杂糅,只要信息是通过“模仿”過程得以传播和复制的就可称之为模因。

二、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特点

语言的变化及发展离不开复制和传播,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的复制不是说词语的原件与复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模式。[2:9]

(一)基因型模因——内容相同形式各异

Blackmore把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比喻为基因型的模因,他认为此类模因在传播时其本身代表的意义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了不同形式,即“换汤不换药”。[1:61]何自然认为基因型模因可分为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和相同信息异形传递,但由于网民的猎奇心理,一般情况下网络流行语以相同信息异形传递居多。

具体来说,网络流行语“纳尼”一词来源于日语なに,表示“什么”的意思;“有木有”源自河南或山东方言,表示“有没有”;“粉”是由闽南方言的“很”演变而来。不难发现,这些词保留了词的本身意义和读音,将读音和意义从其他地方直接引用过来,但形式上却发生了变化。

一些称呼类的流行语采用拼音首字母组合的方式,比如MM(妹妹或美眉)、GG(哥哥)、BT(变态)的出现导致了LG(老公)、PF(佩服)等流行语的出现。数字型流行语如886(拜拜啦),520320179(我想你想爱你一起走)等,字母和数字组合型的如3x(thanks),87v5(霸气威武)等。可以看出这些流行语使用起来方便顺口,节省了打字时间,也具有趣味性和新颖行。

(二)表现型模因——形式相同内容各异

表现型模因指的是在复制传播模因的过程中模因均采用统一的表现形式,但内容上却有了差别。比如很多人对一些诗词进行改编,保留了诗词的结构和韵律但表达内容却大相径庭,即“旧瓶新酒”“移花接木”:

1.同音异义型:

发音相同却意义不同,从一开始的“杯具”代替“悲剧”表达后,在此类模因的指导下出现了“餐具”(惨剧)“洗具”(喜剧)“神马”(什么)等。

2.同形意义延伸型

此类型指的是语言形式没有改变,但在不同的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进行了语义延伸。比如“雷”族新词,雷本意表示雷电,暗含震慑、轰动之意,后来被网友们引申出以下意义:表示让人感到害怕的:“想起古代的那些酷刑,让人毛骨悚然,太雷了(腾讯网)”;表示赞叹的:“他的表现如此出色,太雷了”;表达搞笑搞怪的:“芙蓉姐姐要开个人演唱会,好雷人呀。(搜狐网)”等。此外,“白骨精”原本是指妖怪,但现在却用来形容中国当代白领阶层,取为“白领、骨干、精英”之意。

3.同构异义型

该模因的传播特点是信息的结构相同意义却不同,仿造源信息的结构特点而更新了话语内容。如“淘宝体”的出现催生出“甄嬛体”“舌尖体”等。

三、传播效果论

人们在交流中会不自觉地复制、传播语言模因,其中一些有较强的生命力得以广泛流行;而另一些也许只是昙花一现。[2:7]模因的生命力强弱受其语用功能影响,如果该模因在交际中简单可行、生动有趣,迎合了网民的娱乐需求那么就会经久不衰,并能融入其他语言中不断地进行复制和传播。网络流行语受网络环境制约,其生存发展要符合自我议程设置和省力原则,因此集时尚性、简洁性、娱乐性的流行语寿命往往较长。

四、结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强势模因除了在网络上盛行外,也渗透进了电视节目、日常交谈等,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为语言变异特点及原因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从语言模因的角度下看语言的变化发展,对研究语言的语用问题有现实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Blackmore. The Meme Machi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1.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A]. 谈占海.语言模因研究[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7-9.

作者简介:刘 敏(1990.4-),女,河南林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模因特点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