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文化在杂糅空间中寻根
2014-09-16鲁晓川
摘 要:路易斯·厄德里克的作品关注当代美国社会中印第安人和印第安文化的生存策略问题。她所采用的杂糅空间的寻根策略引起了对在主流西方话语包围下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形式和功能的激烈探讨。厄德里克对印第安和非印第安文化的交流历史的重新审视,以及她通过作品挑战权力,引导文化融合的努力都得到了族裔文学界的赞赏。
关键词:寻根;杂糅空间;文化融合;路易斯·厄德里克
作为美国印第安文学复兴时期以来最著名的本土作家之一,厄德里克关注美国印第安人文化身份。她认为如何在文本中颠覆白人对美国印第安人的定型,从而重构美国印第安人的身份是每一個土著作家的责任。
在厄德里克的小说中,不同的主人公对身份危机做出了不同的反映,但最终都可得出致的结论那就是--走向传统身份和模拟身份都不能使美国印第安人摆脱身份危机,而杂糅身份能够使美国印第安人在文化冲突中得以生存。杂糅身份其实就是美国印第安人为摆脱身份危机,寻根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身份而建立的杂糅空间即第三空间身份,本文将从话语杂糅、神话杂糅、性别杂糅以及宗教杂糅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厄德里克在她小说文本中重构美国印第安人杂糅空间的策略。通过对印第安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对印第安人的身份寻根探析来引导文化融合。
通过对厄德里克作品的杂糅空间寻根的论述,可以得出她在文本中摆脱了白人对美国印第安人的定型,并且重构了美国印第安人的杂糅身份。她坚信拥有杂糅身份的美国印第安人能够克服文化冲突所导致的身份危机。事实上厄德里克的写作既是对白人文化的模拟又是对白人文化的抵抗,因为她认为处在边缘化的民族在遭遇身份危机时,应当重视身份意识并以杂糅的方式去化解身份危机。
一、杂糅空间-话语杂糅
厄德里克认为,保留印第安人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是重构印第安人身份的前提。她说,为了摆脱印第安语言和文化的危机,当代每一个土著作家都不应该用白人的语言和文化来替代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而应该以白人文化中小说的形式建立印第安口述故事和颠覆传统的固定模式。
厄德里克说“这里没有可以计量的现实, 观点可以改变某一个形势的现状和一个走向疯癫的事实,一个想象的事件和可能比这些更为严重的后果。”她指出,依据不同的观点、历史和历史事实能以不同的方式被解释,每一个叙述都是带有某些变化和不同的现实的重复。厄德里不是通过重复印第安人悲惨地的人生遭遇来直接地指责残酷殖民统治的白人而是公平地以两种对比鲜明的叙述者构建和描述小说,他们各自代表印第安人和白人。
印第安人的口述传统像讲故事、歌曲、神话等在印第安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印第安人没有语言书写的形式,口述传统就被用来记录宗教信仰、历史事件和作为一种传承印第安文化的工具。口述传统提醒印第安人他们的过去、神话、传说和他们将来的故事。作为印第安文化的一个象征,口述传统被用作工具去教育部落里的年轻人和治愈那些在印第安文化和白人文化冲突中受伤的印第安人。[1]
在厄德里克看来,为了保存他们印第安人的身份,寻根于印第安文化传统,印第安本土作家应该不遗余力地拯救印第安传统和保留印第安文化。厄德里克通过在她的小说中实践口述历史的传统来坚持印第安文化。
二、杂糅空间-神话杂糅
在厄德里克的许多作品里,她取代了带有印第安文化欺骗伎俩的白人构筑的传统去抵制白人文化的入侵。厄德里克颠覆了传统模式并通过神话杂糅为印第安人重构了一个新的模式。
在《文化定位》一书中,霍米巴巴探讨了在固定模式下殖民话语中的矛盾情绪,殖民者关于传统模式的焦虑暴露了殖民话语的弱点。白人固定和程式化印第安人,鉴于这种固定模式是根据印第安文化和白人文化之间的差异固化的,所以和白人礼仪相比,对印第安人的这种固化是野蛮的。尽管如此,这种固定的传统模式会随着文化持续不同重复地杂糅而改变。文化的差异能被白人固化的印第安人的传统解构。
厄德里克在她的很多作品中把印第安文化和白人文化放在同等位置,比如在她的小说《痕迹》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条河流的存在可能是很神秘的但是它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坐落在山上的天主教教堂也跟河流一样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在神话杂糅的大环境下,厄德里克致力于颠覆传统模式并通过强调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来建立印第安人的身份。
为了颠覆既定的传统模式,厄德里克在她的小说《痕迹》中揭露了骗子的重大意义和印第安神化中的特定人物,因为他们扮演的角色是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的谈判者。不仅如此,厄德里克杂糅了印第安人和白人的世界观去抵制白人文化的权威和坚持印第安文化。
三、杂糅空间-性别杂糅
从理论上来说,在后殖民的术语中,性别并不是一种自然属性,而是一个历史建构,其中身体的刺激和愉悦被主流权力结构和意识所操控。与第三空间相似,中性人组建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它处于白人文化的界定话语之外。印第安作家一直努力尝试将他们自身的文化和非印第安文化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在作品中对中性人的描述交融部落传统中古老的传统元素与非印第安的异质性元素。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描述了具有流动性性别身份的各种人物形象,在印第安文化的基础上使性别发挥了新的形象,通过对欧洲中心的歧视性性别观念的反抗带动了印第安文化的复兴。[2]
这种性别杂糅的历史建构也挑战了西方思维下的传统性别模式,它构建了一个多面的真理,在其中读者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去阐释,并构建他对特定事实的理解。这种动态的写作和解读模式给当代的文本创作以及印第安文化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并成为多元化美国文化中的一个鲜明、独特的元素。通过回归到中性人的本初形象,依托它构建自身的权力机制,同时挑战西方霸权性的性别观念,厄德里克的作品弥补了有关中性人历史的话语和知识缺失,并直白地展示了基督教教义对印第安性别观的压制和扭曲。在作品中,厄德里克尝试用两性的模糊化手法构建性别的第三空间。这个有效的文本策略使得她不仅展示了中性人的个体存在,也唤回了中性人印第安传统所暗指的被遗忘的印第安历史和缺失的社会地位。厄德里克对诸多女性人物形象的青睐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以父权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欧洲文化和相对父权文化特征较弱的印第安文化的差异。对于被殖民文化所边缘化的个体来说,在新的杂糅空间的创建过程中,可以体验到自由的感觉,它摆脱了殖民者的束缚、约定和定义。
四、杂糅空间-宗教杂糅
在殖民统治时期,印第安人被强迫接受白人的宗教,他们被分割成两个宗教信仰系统,一个是罗马天主教信仰,另外一个是印第安宗教信仰。厄德里克认为宗教的力量是强大的,宗教是一特定人群被吸引在一个信仰系统的核心周围,所以一个人要对两种宗教信仰同时保持忠诚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在厄德里克的小说《痕迹》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文本中人物角色的身份是由其他们的宗教选择所决定的。厄德里克建议印第安人不应该关注宗教精神的体现和不完全参与传统宗教或罗马天主教之间的差异,因为她认为印第安人幸存下来最成功的方式是转变价值观和旧的习俗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在印第安传统文化中做出取舍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带有宗教杂糅的印第安文化能够抵制西方的宗教并同西方宗教进行谈判,宗教杂糅有助于重构印第安人的身份即通过宗教杂糅寻根的同时也能引导文化融合。
五、结语
杂糅空间的寻根策略使厄德里克在她的作品中摆脱了白人对美国印第安人的定型,并且重构了美国印第安人的杂糅身份。拥有杂糅身份的美国印第安人能够克服文化冲突所导致的身份危机。同时指出厄德里克的写作既是对白人文化的模拟又是对白人文化的抵抗。本文认为,处在边缘化的民族在遭遇身份危机时,应当重视身份意识并以杂糅的方式去化解危机。通过杂糅技巧的应用,厄德里克拒绝接受西方的否定、压制美国印第安身份和文化的建构模式,因此,厄德里克对印第安和非印第安文化的交流历史的重新审视,以及她通过作品挑战权力,引导文化融合的努力都得到了族裔文学界的赞赏。
参考文献:
[1]西维,乔治E.《美国印第安人自述史试编》[M].徐炳勋等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2]陈靓.美国印第安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作品性别杂糅策略解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30
作者简介:鲁晓川,男,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