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诗为文、以情动人

2014-09-16于小飞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个性李白散文

于小飞

摘 要:本文旨在对李白的散文特点进行分析,还原李白散文感情充沛、以诗为文的非凡个性,廓清李白散文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以证文名。

关键词:李白;散文;诗歌;个性

作为文学史上的大家,李白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几乎无人可与之匹敌,并因其诗风瑰丽奇突而享有“诗仙”美誉。但正因为此,其“文名”才被“诗名”所盖,人们只知“诗仙”李白,却不知“诗仙”同时也是“文豪”。

李白的散文作品至今共有71篇,这个数字几乎涵盖了李白除诗词以外的所有作品,其中包括题跋1篇,古赋8篇,书表9篇,铭碑及祭文10篇,记、颂、赞20篇,序23篇。因此,文中所谈到的“散文”是指广义上的散文。李白的散文与诗歌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其中,李白的书、序类则是其散文中最具特色的文字。其为书、表,激昂清越、意气如虹;其为记序,清新旷达、意气磊落。另外,《苕溪渔隐丛话》一书曰“李太白佛寺碑赞,宏拔清丽,乃其歌诗也。”,而明朝陆时雍也曾在其所著的《诗境总论》里提到“青莲居士,文中有诗意”,这也说明诗、文贯通、以诗言文是李白散文的最大特点。

到了后世,李白文名虽为诗名所掩,但其散文在当时却是备受推崇的。李白的前辈安州郡督马公就曾这样称赞李白的文章“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这句话正好讲出了李白行文的另一个特点,即“动人”。这是因为李白在行文时往往都是有感而发,自己爱之则欲人爱、自己感之则欲人亦感。所以李白的文章往往感情充沛、爱憎分明。又因为李白在写法方面借鉴了创作诗歌的手法,所以其散文才具有以情动人的能量,也因此可以“句句动人”。总的来说,李白的散文在写作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笔笔含情、以情动人

李白的散文和他的诗一样,具有独特的审美性,行文风格恢宏壮阔、真率爽朗、神韵皆存、自然灵动,有些赠别或游宴序文在感情的宣泄方面甚至更胜诗文一筹。比如《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中描写赵四遭遇不公以及与父母辞别的句子:

亦鸡栖鹤笼,不足以窘束鸾凤耳。以疾恶抵法,迁于炎方。辞高堂而坠心,指绝国以摇恨。天与水远,云连山长。借光景于顷刻,开壶觞于洲渚。黄鹤晓别,愁闻命子之声;青枫暝色,尽是伤心之树。

仅用“疾恶抵法,迁于炎方”两句就把赵四的冤情表述清楚,字里行间充满对赵四的兄弟之情。描写赵四和父母辞别时的惨痛情景时更是用禽鸟眷恋幼禽的鸣声对比父母眷恋子女的悲伤,使人惨不忍闻,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被迫害者的同情,对压迫者的控诉。此篇行文基调凄凉、惨痛,意在言外,但作者写来却真实自然,皆因为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感情浓烈、爱憎分明、主观色彩浓厚是李白散文的一大特点,从而就特别容易打动读者,使读者感同身受。再如《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描写葬友人吴指南的一段精彩文字:

“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间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貸营葬于鄂城之东。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明情。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

短短一段文字,无微不至地刻画了其与友人的真挚情感以及自己的义气。通过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手法的使用,十分真切地表现了作者痛失友人的悲痛。再加上以四句为主、参差不齐的句式,使得文章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响效果,沉着却不觉得凝滞,人们的心弦在强烈感情的冲击下甚至连“猛虎前临”的夸张情形都信其有了。

由此可见,李白的散文就是其个人真性情的流露,似乎只要笔落纸上,情感就不为自己所控,或怨恨憎恶、或兴高采烈全都倾泻而出。他是真格地在那里叙温馨、发牢骚、痛惜光阴、享受与朋友的相聚或感谢主人款待,这一切都是有感而发、是从肺腑中倾吐出来的真挚情感,加上李白霜林玉树般的境界以及清新流畅的语言,使其文章更加清新可爱、瑰丽动人。

二、不落凡尘、以诗为文

李白所处的盛唐时代及其良好的家境形成了他飘逸不羁、豪放爽朗的个性,这一点是其诗歌具有浪漫飘逸、清雄奔放特点的内在原因。闻一多曾经说过:“杜甫一生的思想是存在于儒家所提出的社会的义务的关系之中,这关系是安定社会的基本因素。李白却不承认这种义务关系,只注重自我权利之享受,尽量发展个性,象不受管束的野孩子一样”。正因为李白这种“像野孩子一样”不受社会拘束的性格,才造就了其豪放飘逸、清新瑰丽的诗风。对诗歌创作技巧的熟谙使得李白在进行散文创作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运用到这些技巧,这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正所谓“诗、文相通”,也因此形成他“以诗为文”的个性化特点。他的诗歌艺术所有的以气运词、清雄奔放等特色在他的散文中也一样存在着。因此李白的所有散文,每一篇都充盈着盎然诗意,犹如散文诗般优美。如李白所作的《惜馀春赋》:

春每归兮花开,花已阑兮春改。叹长河之流春,送驰波于东海。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逾疾。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若有人兮情相亲,去南国兮往西秦。见游丝之横路,网春辉以留人。沉吟兮哀歌,踯躅兮伤别。送行子之将远,看征鸿之稍灭。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

整篇文章情感飘逸豪迈、构思奇巧、不落俗套,对怀乡诗意、伤别念远之情表达十分贴切,感慨深沉,意境优美,几乎可与《春江花月夜》媲美。

再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似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叙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申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都数。

短短百余字,把对大自然之美以及天伦之乐的赞赏与热爱情感刻画的淋漓尽致,写景摹情、如诗如画。虽难免让人生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慨,但却风神恣肆、意态豪迈、十分契合盛唐景象。

此外,李白的散文还和诗歌一样讲求声律、骈散并行,音节铿锵错落、语句工整精练。如前文所引《上安州裴长史书》、《惜馀春赋》等,都是声情并茂、骈散交错佳作。

综上所述,以诗为文、以情动人是李白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这和他注重表现自我、注重主观抒情的诗歌创作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 刘汾. 论李白散文的诗性特质[J]. 沧桑,2010.06

[2] 陆明丽. 左转与唐代散文[J]. 中央民族大学,2012.05

[3] 吴丹阳. 李白散文艺术成因探讨[J]. 青年文学家,2009.05

猜你喜欢

个性李白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一)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