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

2014-09-16马文军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创造性学会历史

马文军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学观的影响,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围绕着高考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学生取得高分为目标,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认真听与背,便可以取得高分。教学完全凭教师的主观臆断,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只是将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学就是严格地照本宣科,不越雷池半步,只重教师的讲解,只是将现成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历史知识的简单记忆者,而根本谈不上思维与运用。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我们的教学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重新定位,明确提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的教要让步于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由重教转为重学,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第斯多惠提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就必须要激起学生对历史学科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内心求知与探究的欲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一改往日枯燥无味的教学,要为学生营造愉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内心求知的渴望,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氛围的营造。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对立紧张状态,那么在教学中也会充斥着消极的因素,这样的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对立紧张。相反如果师生关系融洽,自然都会以积极的情感来进行教学,相互传递,这样的教学氛围自然轻松活跃、和谐融洽。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习需求,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关心、信任、理解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近,从而使教师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赢得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喜爱与尊重,在师生之间进行积极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这样自然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热情与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愉悦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二)展现历史教学魅力

1.音乐渲染。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可以让枯燥的文字拥有生命与活力,教师可以不同的节奏、旋律来传达特定的情感,这样更具强大的感染力量,激起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学习历史,这样不仅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情怀,为枯燥的教学谱上乐曲。这样的教学更具愉悦性,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放松,愉悦而轻松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画面烘托。历史本身就是一幅幅画卷,文字与画面都是传承历史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图片、画面比起文字来更加富有吸引力与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枯燥地让学生进行文字的阅读,还要积极地运用教材上的插图,并收集更多的图片、影视剧片段等来传递历史信息,增强教学的画面效果,使得原本枯燥的以教师语言讲解与阅读文字教材为主的教学更加富有形象性、趣味性,达到活跃教学氛围的目的,激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二、创设有效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让学生积极思维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生活经验与思维认知能力。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就是要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出发点,依托现有教材,突破思维定式与心理定势的限制,突破传统教材与教参的束缚,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现行教材与新课程改革同步,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引入了一些存在争议、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此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与思维,结合所学来谈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如辛亥革命,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与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这样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

(二)巧妙运用提问艺术

高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一个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进而使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对枯燥抽象的历史知识的真正掌握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巧妙地设计各种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自主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思维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现代教学所追求的学习目标并不只是简单地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就历史学科教学而言,不能只是让学生识记这些历史,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生存,能够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多元智能型人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构建,变学会为会学。教师首先需要树立学生本位思想。要明确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树立能力本位思想。要坚信学生拥有巨大的学习潜能,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功。要充分放手,少一些包办代替,多一些启发与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下,基于自身基础展开充分的探究活动,由简单的释疑转为主动质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开拓者。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由重教转为重学,要为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

(责编 金 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学会历史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新历史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