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留守儿童厌学的成因以及解决的对策
2014-09-16金爱花
金爱花
近年来,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受到各界爱心人士的重视。“留守儿童”就是因为农村的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劳动力子女被迫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留在原籍地学习和生活的学生群体,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越来越凸显,甚至愈演愈烈,这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造成“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隔代抚养所造成的弊端、监护人对其监督职责的缺乏、农村教育的流失和社会现状所带来的影响是重要原因,现在急切需要的就是针对“留守儿童”厌学的形成原因,积极寻找出相应的、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全面分析“留守儿童”厌学状态的形成原因
(一)监护人对其监护职责的缺失
由于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微乎其微,“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与照顾,遇到困难与挫折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撑,遇到问题与困惑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答案,这样“留守儿童”就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和性格缺陷,甚至会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阴影,表现出内心封闭、自卑懦弱、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交流和爱心。
(二)隔代抚养造成的影响
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当中,大多数都是由孩子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来抚养,当然也不排除极少数由其他亲属抚养。这是造成留守儿童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老人已经没有了日常教育孩子的精力,六七十岁的老人,一边要忙于家务,一边要耕种农田,还能有多大的精力去照顾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呢?大部分老人的心态就是:只要孩子能够吃饱,能够穿暖就行了,其他根本就没有精力去管。虽然孩子的父母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的比较多,能够深刻地认识、领悟到教育和知识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是他们都远离家乡,外出打工,与孩子相处的有限时间内,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耳中也只能说是枯燥,不起作用的说教而已。在各种传统因素的影响下,老人对孩子的学习确实也不够重视,老人们本身接受教育的程度就不高,而且又一直生活在农村,观念比较落后,受到传统认知的制约,老人们认识不到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老人对孩子的学习从思想认识上就不够重视,因此,在生活中并不会特意地不管教孩子,引导孩子在家里开展有效的、规范化的学习活动,相反他们会十分“心疼”自己的孙女或是孙子,认为他们在学校里已经学习了一天,脑子肯定特别累,就会劝导孩子好好休息休息,回到家里之后就不要再努力学习了。学生在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就会认为在家里不学习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时间一长学生便会越来越懒惰。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刻不学习就相当于是在退步,当学生不能够及时的温习和思考教师传授的知识之后,他们在课堂中就会感觉到吃力,为此,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态度。
我们总说年龄差距会出现相应的“代沟”。老人和孩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年龄差异,他们成长的时代有着翻天覆地的不同,很多时候爷爷奶奶的劝导和话语是出于一片好心,但是孩子却会十分不理解。而孩子是思想超前的群体,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所学的内容产生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当他们想要把自己的发现和观念表达出来的时候,爷爷奶奶听了之后却不理解,这样就会严重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和爷爷奶奶总是无法顺利的沟通,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去探讨的话,他们的性格就会越来越孤僻,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导致那些原本十分喜爱学习和探索的学生产生厌烦学习的心理。
(三)学校教育方面带来的影响
“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而农村生活的特点比较分散,在以前孩子多的时候,学校也比较多地分布在各个乡镇,但是随着之前计划生育的要求,学生的生源也越来越少。这样就导致很多学校没有了充足的生源,于是这些学校都并在了一起,这样很多学生要上学的话就需要走很长时间的路,再加上农村交通并不是十分的发达,并没有公交车,这样孩子就需要家里的老人来接送,对于爷爷奶奶年龄很高的便成为了一个十分头痛的问题。学生也会觉得是自己拖累了自己的爷爷奶奶,每天让他们那些辛苦,于是便会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而且农村学校中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教师的思想也比较落后,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构不能够及时地达到教育要求,老式的教育思想仍然在延续,为此很多学生也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有效解决策略
想要彻底地解决“留守儿童”厌学的态度,调动“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社会各界都应该付出一些行动,努力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和帮助这些孩子走出自己错误的思想观念,像那些正常孩子一样能够快乐、幸福地享受自己的学习生活。我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要和留守儿童的家长勤沟通,指导家长管理和教育孩子
孩子的父母之所以把孩子留在家里出去打工,其实从家长的角度来思考的话,是由于他们没能够接受好的教育,想要多赚一些钱来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来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自己现在离开会对幼小的或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带来学习和心理上的很多问题。为此,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之外,还要学会和这些孩子的家长亲自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真实现状,提醒父母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真正懂得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孩子理解虽然父母不在身边,却十分得爱护和关心他们。
(二)教师要经常开设让老人参与的教育活动,缩小老人与孩子的“代沟”
作为和孩子接触和生活实践最多的爷爷奶奶们,无非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思想观念以及生活习惯都会影响着这些“留守儿童”,为了能够确保老人对孩子的影响能够使健康向上,教师要多设置一些具有教育的意义的,老人又十分喜爱的教育活动,让老人的思想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跟上时代的发展。
(三)教师对待留守儿童要充满爱心
学校生活中,教师就像学生的父母,除了要为学生设置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为他们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之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和学生能够成为朋友,用自己高尚的师生爱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遗憾。
总之,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应该得到我们高度的关注和关爱,社会各界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这些孩子,确保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