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高中语文教学的行者

2014-09-16高娜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高娜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既要有发现的眼睛,更要有积累的经验。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做到重视基础知识,重在积累,重复巩固,贵在落实。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链接社会热点,让学生胸怀天下,为作文提升品位和内涵。以“高效”为标准,形成多种教学模式。教师只要敢于探索,寓教于乐、寓教育情,教学过程就如行云流水般和谐。

关键词:落实基础 提升品位 方法恰当 模式多样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面活动,也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在教学中无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个性的个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发现语言文字的精致之微;学会欣赏,发现身边学生的触及之美。看自己所教的学生,你会感叹他们是有智慧的行动者;观身处语文深处的教师,你会欣赏他们在敲着文字歌舞人生。观察教育之行,你会发现很多可学之处;作为语文的行者,你会越来越体悟到文字之美,言语之深;边行边悟,你会发现语文的博大精深。从教数年,面对语文,面对学生,面对和我一样的语文教师,我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所在。

一、基础知识,重在积累,重复巩固,贵在落实

我们高中语文备课组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高一、二年级课前五分钟,利用听写词语、板演名句、成语运用、病句修改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进行积累巩固。高三年级课前五分钟进行诗歌讲评背诵、优秀作文背诵、作文片段速练等形式,为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秣马厉兵。在重复中练,在反复中学的滚动式训练,每天增加一点积累,每天致力一个环节,每天打造一个片段,每天强化一种文体,巩固基础,主攻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明确误区所在,悟出答题技巧,从而使知识在各个环节得以落实到位。

例如,成语积累方面,成语的积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成语的理解和运用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即词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的适用对象、成语的语境等。因此,我们化繁为简,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写五个成语并作出解释,看看其他学生是不是会了,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乐于学习。学生积极性都很高,有学习好的学生还会变化形式。比如先写出成语,然后让会的学生补充答案。这样会的学生就会有成就感,而不会的学生自然会努力。

二、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量

在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延伸许多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及热点。例如:中国的第一夫人,如何看待高考语文分数的提高等。给学生一个论题,让学生自己形成一个论点,小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字,一篇议论文就这样在学生手中产生了。

阅读课,学生会按照学期阅读安排,到图书馆进行阅读、摘抄或写读后书评。阅读量、阅读面有了,学生的思想就会成熟丰富,加之教师点拨,作文内涵和品位自会上升。

三、运用恰当的方法,深入浅出

高中语文教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难于理解,我们应该分化知识点,把难点简化,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尝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高中语文文言部分,很多学生讨厌分析句式,难就难在初中没有学过句子成分,而有的教师上来就讲句式,其间的知识代沟是学生难于跨越的。我在处理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了一首《童年》,学生感同身受。接下来分析歌词“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这句话正常的语序应该怎么排,学生感觉很有趣、有意思,既在高兴之余记住句子成分,又明白了什么是倒装句式。既锤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非常有帮助,这要求教师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与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四、以“高效”为标准,形成多种教学模式

讲基础知识时,教师可采用灌输方式,学生只需动手落实;现代文的讲解,教师可采用分组互动讨论学习的模式。

例如,高一实验班李娜老师在讲《纪念刘和珍君》时,学生先自学提出疑问,然后小组讨论解疑完成课文学习。教师利用文章中的原词、原句重组,形成诗歌,配以激情饱满的诵读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听完后会感觉原来诗歌的写作并不难,何况一般的作文呢!

教师以诵读代讲,环环相扣,自然过渡到让学生脑口手结合环节,让学生迅速完成“悼刘君”的短文,并通过诵读展示给大家。这样既挖掘了学生的写作和诵读潜能,又顺利完成了学生思维上的衔接。

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想法,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激发思维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春风化雨。

总之,走进语文,对话文字,作为教育的行者,我们须放下羡慕,抛开失落,让我们用静心去做,用行动注解,学会改变,做教育的开拓者。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