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2014-09-16崔霞
崔霞
随着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和大众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普遍提高,中职毕业生凭借一些浅显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许多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业对口率低,竞争力不足,难以持续发展。中职学校应该清楚这些客观情况,明确学生的培养定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致使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就业率偏低。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一)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缺乏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少积极性及自信心,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分析成因主要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欠佳,且自控能力与努力程度低,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后,缺乏推动力,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视为休闲场所;家长强迫地就读职业学校,不是本人乐意而读;他们自己学习不佳,并不完全归因于自己主观不努力,也有归因于自己的学习能力低,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动机。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肩负着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可是,近些年来,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由于很多学生学习动机不明,因此,产生厌学情绪,产生自卑感,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实际动手能力不够
中等职业学校的宗旨是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我们所培养的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够,不是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应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实际技能的培养,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独立设计、独立完成制作和独立探索实际应用的能力,学过的内容很难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例如,对一台其他功能都正常,但不能上网的电脑,不能够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等等。
(三)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够高
通过调查从就业市场用人单位调查信息来看,用人单位最看中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创新能力,更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稳定。有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埋头苦学专业知识,整天沉迷于电脑所带来的快乐之中,忽视了接人待物的技巧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良好的团队精神在某些时候比专业知识可能更加重要。
(四)中职学校毕业生不符合社会需求
中职生就业竞争力低的根本原因是技术水平低。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只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这些基本的技能根本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要克服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所面临的困难,解决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所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症下药。
一、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学习目标,培养间接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对专业的热爱和浓厚兴趣是学好专业课的先决条件。因此,要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必须做到怎样去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我认为在教学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能够将声音、视觉融为一体,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有着其无法相比拟的效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某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教师要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职业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只要有着明确而坚定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才有辉煌的明天。
二、建立以职业实习实践为特色的模式
建立各类实习教育模式,是中职生进入生产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例如我校与三星工业园区的合作模式,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的大好机会。两年以来,三星电子工业园区一直坚持将学生“真正带入生产车间、真正了解一线生产、真正进行互动交流”的原则,每次生产实习环节均历时近3个月,坚持师生吃住在企业、实践在车间,由企业工程师以及一线工人师傅一对一、面对面开展工程生产指导。学生到企业实习将是经常性的教育内容,阶段性实习、顶岗实习,都是职业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握好在毕业前夕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最佳时机。是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不可缺少的阶段。
三、按照社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每年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涌向社会,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用人难,应用型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独挡一面的人才缺乏。企业的“热”需求与毕业生的“冷”遭遇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设置没有经过详细的规划,对培养的学生定位不清,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存在明显的偏差。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进行改革。温家宝在2009年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要注意的是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的设置,需要和社会需求相吻合,因为它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所以又应该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所以,在开设课程前,要先进行市场调查,调查就业单位的用人需要,关注人才市场发布的相关信息,总结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应该掌握哪些专业技能;怎样开设课程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等。
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了死记硬背、满堂灌的传统模式,改变了应试操作、验证性实验、单项训练的技能训练方式,加强了综合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的兴趣,并把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主动应用到实际中去,使课堂教学成为欢乐的认识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的知识领域,对比较枯燥的课本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被强迫学习改变为渴望学习。
四、加强校企合作意识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立校企双方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能够使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毕业后很快地融入到生产实际中去,例如,我校就与联想合办了“联想专班”,学生毕业后全部进入联想工作,而联想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都可以在学校的学习和企业的实习中完成人才的培养,而幼师专业也与幼儿园进行了合作。
另外,中职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比如像编程、数据库操作等对数学能力、逻辑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不适宜开设过多,可以相对多地进行网络组建、计算机维修、图片处理、办公软件等方面的教学。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备直接从业的专业技能及相关行业的职业素质,通过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程结构调整,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中职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变学生的学习、就业观念,使学生认识到职校生美好的就业前景及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就业自信心,应让学生明确自己是要做什么。向何方努力。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将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生活也好像失去了激情,得过且过。教育学生最美好的青春应该是到社会上拼搏一番,我相信只要我们铸造好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就一定能够打开中职生旺盛的求知之门,从而真正地实现自我、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急需专业技术人材。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