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误区与防范

2014-09-16乔鹏程高璇

中州学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防范误区

乔鹏程 高璇

摘要: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后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城市转型发展的转换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的着力点、人们生活方式变革的突破口。随着我国对智慧城市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不断显现,智慧城市评价体系逐渐完善。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认识、体制、技术等因素影响,造成了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扭曲,存在智慧城市建设一哄而上、城市面貌千城一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市场导向不足、资源整合难度大等问题。要实现我国智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应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推动智慧城市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和智慧产业发展,形成市场需求调节和政府引导共同作用机制,实现智慧城市资源有效整合。

关键词:智慧城市;误区;防范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8-0046-05

自IBM提出“智慧城市”以来,“智慧城市”建设引起了世界各国城市的关注,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倍到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城市演进轨迹来看,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从城市发展内涵来看,智慧城市是城市转型升级的转换器,是城市发展模式创新的突破口。从城市发展理念来看,智慧城市是城市治理模式创新的着力点,是人们生活方式变革的切入点。本文在对我国智慧城市推进情况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误区及症结,并提出防范对策。

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情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现信息化融合发展,推进各领域、全方位的信息化,这就迫切要求我国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发展。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纷纷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国内已有超过300个城市相继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势头。

1.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竞赛全面展开

自2012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智慧城市不断发展,2013年又增加了10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截至目前,我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智慧城市建设总数达到392个,其中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是智慧城市开展较为积极的区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沈阳、无锡等智慧城市发展较快,已成为该领域的先行示范城市,在我国,智慧城市不仅已进入规划和建设推动阶段,而且智慧城市建设竞赛全面展开。其具体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

2.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初显

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已初步显现。第一,智慧产业的研发水平与世界同步。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我国智慧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在传感器、RFID、网络通信、智能计算、信息处理等智慧产业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据国家专利局统计资料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物联网专利申请量迅猛增长,其数量已远超过美国,成为专利年申请量最大的国家。在智慧产业技术标准制定上,我国某些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我国在传感网标准化进程制定上,与美、英、德等国共同形成了国际标准主导国,在国际舞台上具有话语权。第二,数字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数字经济行业是智慧城市建设最直接受益者。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以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巨大投入已推动我国宽带速度快速发展,特别是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宽带速度较2012年第四季度相比增幅达33.2%,实现了大幅飞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数字行业的发展。第三,智慧生活有了提升。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也推动了数字消费的增长,2013年我国全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25%。

3.我国智慧城市评价体系逐渐完善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晴雨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督查考核,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成效。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相关的研究和评价体系也在逐渐完善之中。一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关注指标体系建设。自智慧城市提出以来,各省市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如上海构建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等,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有的放矢。为加快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我国也即将发布第一个指导与评价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即《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为各地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和效益评估提供统一依据。二是研究机构积极推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善。2013年,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国脉互联网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结果”,在参与评估的60个城市样本中,无锡、浦东、宁波、上海、杭州、北京、深圳、广州、佛山、厦门位列前十名,均为东部沿海地区城市,这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巨大的领先性,这些地区的实践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误区及症结

智慧城市建设的本意在于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等,形成经济社会发展高效、生态文明、服务民生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然而,在现实建设过程中,由于认识、体制、技术等先天不足因素的影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着一些扭曲,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重项目,轻规划”:智慧城市建设一哄而上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一哄而上已是不争的事实。自我国2012年首次提出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我国三大运营商已经与300多个城市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接近400个城市提出或建设智慧城市,总投资额接近5000亿元,如此高速的增长速度,必然带来智慧城市“一哄而起”的过热现象。一是缺乏国家纲领性规划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尚未出台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现有规划主要是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发展做了纲领性指导,缺乏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宏观指导。二是地方政府缺乏统筹规划。由于地方政府更看重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重大项目,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期效应,因此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很少借鉴国外智慧城市建设中规划先行的指导思想,在建设中决策随意,缺乏顶层设计和制度支撑。三是政府政绩观的路径依赖。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形成了以重要项目为主要考核的思维惯性,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偏重于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政绩,造成各级政府一哄而上,不顾客观条件是否成熟,都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而忽略了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基础条件。

2.“重概念,轻个性”:智慧城市建设千城一面

200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距今不到6年的时间。可以说,智慧城市还是一新兴事物,在建设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全球还缺乏可供参考的成熟模式。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者政府容易沿袭传统城市建设思路,缺乏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终形成内容上大同小异、功能上重复的智慧城市,城市同质化、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造成智慧城市“千城一面”的格局。一是智慧城市建设路径依赖较为突出。受传统城市建设路径依赖的影响,政府主导者往往只重视智慧城市的概念,没有仔细考究其内涵,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传统城市建设的智慧化,其建设主要围绕传统城市发展方向进行,即对旧城的改造和对新城建设上来,将传统城市的智慧化作为改造城市基础建设的主要任务,从而忽略了城市智慧管理、智慧民生等方面的内容,与传统城市建设区别不大,城市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二是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趋同现象严重。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大都涉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联网试点、云计算中心、信息产业、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政务等问题,规划内容大同小异,而忽略了对城市基础、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的考虑,城市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互补关系,从而出现智慧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

3.“重模仿,轻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强力支撑。然而,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仍没有突破,被国外公司或研究机构所控制,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依然很高,据不完全统计,信息领域我国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因此,我国智慧建设仍处在模仿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突出。一是企业逐利天性的影响。由于智慧技术研发存在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等特点,而技术模仿具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风险低等优势,因此,作为理性“经济人”主体的企业会选择模仿抄袭和“拿来主义”作为企业技术发展路线,从而缺乏智慧城市建设自主创新的动力,最终出现“重模仿、轻创新”的误区。二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国进入信息技术的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实力和规模相对较小,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也非常有限,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动力。而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有大型企业进入该领域的步伐依然较慢,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依然不大,最终导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事实。

4.“重政府,轻市场”: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导向不足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成为点缀城市发展的花瓶,在没有充分发动企业和社会投资参与的情况下,政府往往注重重大项目建设等容易提高政绩或形象的项目,从而挤占了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忽略了市场对智慧城市的需求,导致智慧城市建设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的事实。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导向严重不足。一是政府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往往既充当规则制定者又充当智慧城市建设执行者,政府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独角”,忽略了市场对智慧城市的导向作用。在智慧城市投资和建设方面,由政府拨款投资,导致重复建设多、业务建设水平低、高效处理能力弱等问题;在运维方面,技术类、事务类业务没有剥离,全由政府部门负责,导致运维效果差、效率低。二是受传统干部考核标准的影响。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形成的唯GDP增长为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考核的标准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当看到政府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政绩时,政府领导者就会忽视市场的作用,智慧城市建设就会出现政府主导的误区,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5.“重形式,轻实质”:智慧城市建设资源整合难度大

资源整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所在。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者IBM公司认为“智慧城市是有意识地、主动地驾驭城市化这一趋势,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从而使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之系统”①。然而,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的形式,没有突破“信息孤岛”和体制障碍,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仍没有引起重视。一是由于我国体制障碍使资源整合难度大。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信息数据部门分块严重,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资源整合难度大。二是我国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由于我国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数据统计平台,各级政府、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按不同标准对同一问题建立不同的数据网,基础数据整合难度加大。

三、智慧城市建设误区防范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误区和不良偏向,我国应着力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推动智慧城市差异化发展,突出城市发展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基础设施先行,以技术创新为依托,推进智慧产业建设,以体制创新为保障,努力实现我国智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1.重视顶层设计,切实做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与总体部署

做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总体部署是推动智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一是要健全管理体系。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缺乏统一、一致的建设主管部门进行统筹和顶层设计,因此,必须设立或组建统一的智慧城市主管部门,形成统筹智慧城市人、才、物、事的管理体制。二是加快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为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要以全面推动城市发展、服务民生为目标,从国家层面进行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布局,梳理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安排,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三是要完善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地方政府应结合自身城市发展的比较优势,提出适应本地城市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避免智慧城市同质化。四是加快构建智慧城市绩效评估体系。围绕以服务民生、城市发展为中心,关注基础设施、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服务等内容,构建国家标准的智慧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进行准确评价,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防范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