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建档案分类大纲的修订看城建档案资源的发展
2014-09-15常旭
常旭
城建档案分类大纲的修订工作,只是城建档案众多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但在这项工作中,除了要对档案分类、分类大纲的概念进行研究,还需深入馆藏,充分了解馆藏结构。目前,新一轮的分类大纲修订工作已进入尾声,本文希望能够将此项工作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由点及面,全面探究近年来城建档案资源的发展变化。
一、北京市城建档案馆现有馆藏概况
截止至“十二五”中期,我馆馆藏档案资源总量达64万余卷。其中工程竣工档案50万余卷,占馆藏的绝大部分;规划管理档案17.6万余卷,包括正式移交我馆的馆藏档案及我馆代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保管的档案;照片档案14万余张,录音、录像、影片档案1400余盘;此外还包括分类大纲十六个大类中的多项其他类型档案,如综合类、城市规划类、人防工程类等,在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透过属类变化看馆藏发展
2000年颁布实施的《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建档案分类大纲》共设置了十六个大类、九十四个属类,对于推动当时的城建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北京市城建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原“分类大纲”已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新一轮的分类大纲针对这些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分类大纲,保留原十六个大类,分类层次采用两级类目,取消原检索类目,变动最大的为对部分属类进行的调整,共新增十三项、撤销两项、变更一项,现共一百零五项。下面通过属类的变化情况详细介绍馆藏的发展。
(一) A综合类
该大类增加了AY1(北京市规划委移交的奥运工程档案)、AY2(北京奥组委移交的奥运工程档案)两项属类。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中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成功,成为全中国人民的一大喜事。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其对北京的考察报告中认为,“北京举办奥运会将为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对于我们城建档案人来说,北京申奥的成功将为我们留下独一无二的城建档案宝藏。如何做好这批珍贵宝藏的管理工作是我们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北京城建档案馆与北京奥组委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奥组委委托城建档案馆全程指导奥运工程的档案建设工作。在奥运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馆严格管理,强化职责,形成了依法管理、各方配合、提前介入、全程监督、加强指导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奥运档案完整、准确接收进馆。由于奥运档案的特殊性及重要性,经多次业务会议研究,最终在分类大纲A综合类中增加AY1(北京市规划委移交的奥运工程档案)、AY2(北京奥组委移交的奥运工程档案)两项属类专门安置奥运档案。这些珍贵的奥运档案包括北京射击馆、老山自行车馆、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龙形水系工程等多项奥运场馆及配套项目,是奥林匹克体育运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北京市乃至党和国家档案资源中的瑰宝。
(二)D城市建设管理类
该大类增加了D0(土地储备前期整理规划管理)、D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管理)、D5(建设工程规划验收)、D8(市政公用设施规划验收)、D9(资质审批管理)、D10(招投标备案)、D11(施工图审查备案)、D12(乡村建设规划管理)、D13(临时乡村建设规划管理)九项属类。
2000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所属行政执法机构——北京市规划监察执法大队成立,这标志着我市依法治市和规划监察工作又走上了一个新台阶,表明了市政府加强查处违法建设力度和实施规划批后监督管理的决心。除了负责对市规划委审批的建设项目进行规划监督,按管理权限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以及指导区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检查工作,其主要职责还包括负责对已申报竣工的建设项目进行规划验收。由此产生了D5(建设工程规划验收)、D8(市政公用设施规划验收)两项新的城市建设管理类内容。
2009年5月22日,《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第三章、第二十三条规定:“本市依法实行规划许可制度,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城乡规划,依法取得规划许可。规划许可证件包括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相应的临时规划许可证。城镇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许可内容进行建设;农村建设项目应当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许可内容进行建设。”根据该《条例》内容,D12(乡村建设规划管理)、D13(临时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应运而生。
2001年4月28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正式成立。此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城乡规划的要求,市规划委核发办理案件中增设了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土地储备前期整理)一项内容,对于此项产生的档案,我馆特设D0(土地储备前期整理规划管理)属类进行管理。
作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我馆一方面不断加强为市规划委中心工作服务,创新档案接收形式,将设计档案接收工作控制在前端,提前介入文件材料形成、收集、整理等工作;另一方面增加了对市规委委属单位的档案服务工作,开展了对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北京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等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D9(资质审批管理)、D10(招投标备案)、D11(施工图审查备案)属类在这一时期相继生成。
此外,2014年3月,为了加强规划管理档案的安全保管和规范档案的利用,发挥档案在服务规划和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印发了《规划管理档案移交及接收工作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办法》规定,市规划委机关及城六区规划分局形成的规划管理档案,需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该《办法》的实施,虽未对D大类城市建设管理大类中的属类增减造成影响,但却大大丰富了原D类档案的内容,在档号格式及表示方法上也形成了新的特殊档号以便于市、区两级规划管理档案的区分及保管、利用。endprint
(三) P声像类
该大类增加P8(磁带)、P9(声像光盘)两项属类。
不同于其他大类,P大类中属类的划分标准不是按内容而是按载体形式。在这里,“声像类”为广义概念,包括缩微品、传统载体档案经数字化过程所产生的光盘、磁带等。此类连同Q实物类的发展,充分展现了我馆档案资源丰富的载体形式。
三、修订分类大纲过程中对城建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
目前,我馆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档案资源。但在修订分类大纲的过程中,也不难发现还有诸多方面需进一步改进。
(一) 从公众需求角度出发,扩展来源
21世纪我国进入了社会快速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深入档案服务领域,档案不仅要为行政机关服务,更是要为广泛的社会公众服务。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推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加“平民意识”,档案的服务对象也应适当地向“社会公众”倾斜。而从公众自身而言,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法规观念的增强以及获得信息渠道的增多,都使得人们的自主选择性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
档案馆作为向社会提供档案利用的服务核心,其馆藏资源的建设直接影响到档案价值的发挥。目前我馆除了按照《北京市城建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接收建设单位移交的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其余接收、征集对象多为相关机构,从公众需求出发的征集工作还有待发展。从馆藏角度来看,“官方来源”多、“非官方来源”领域涉及较少。在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档案服务大背景下,我们的档案资源不仅要“量足”,而且要“质优”;不仅要重视档案内容的充实性,还要强调其涉及社会领域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二)藏用并重,充分发挥档案价值
拥有了丰富的档案资源,其意义不仅要重“藏”更要重“用”。一个仅仅有“藏”无“用”的档案馆是与档案事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也是违背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近年来连续举办的“档案馆日”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发挥档案价值的实例,活动拉近了档案馆与社会公众的距离,普及了档案知识,增强了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今后我们可以借鉴此项经验继续开展更多互动活动,使档案不仅能够“收进来”更能够“走出去”。此外,要进一步做好资源整合,一方面加强与图书馆、博物馆等类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合作;另一方面,顺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大趋势,不断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
(三)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和相对匮乏的档案管理人力资源之间的矛盾,导致其开发力度不够。当前,档案工作者已不仅仅是文化资源的保管者、档案实体的提供者,更应该与社会公众开展积极主动的互动交流,成为用户的教师和指导者。作为国家专门档案馆,我馆的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城建档案内容相关的基本知识。对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建筑图纸、规划审批流程等方面都要有基本的了解,对《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等标准要熟悉。此外,还应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形成对信息的敏感性,如此才能更好地承担起专业职责,帮助用户准确定位并分析其所需档案信息,进而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社会价值,将档案资源从休眠期甚至死亡期中解救出来。
(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参考文献:
1. 孙洁 《后保管时代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探究》 《档案学通讯》2014年第2期
2. 孙洁 《当前我国档案馆馆藏建设的挑战及策略分析》 《档案学通讯》 2014年第2期
3. 檀竹茂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协同合作》 《档案学通讯》 2014年第2期
4. 侯丽萍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创新》 《城建档案》 2014年第4期
5. 《北京城乡规划条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