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管理的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优化研究

2014-09-15代同亮

价值工程 2014年25期
关键词:知识管理优化

代同亮

摘要: 科技创新平台对区域的科技创新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塑造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平台参与各方来自不同的利益集团,如何让不同的参与方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以及主动进行知识、资源共享成为一个难题,因此本文引进知识管理模式来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内部的良性共享,进而带来平台发展效率的提升,促进平台各方的发展。发现平台发展动态演化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模型,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为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 Innovation platfo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re competence modeling. As we studied, participants come from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so how to make different participants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work and share knowledge and resource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so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introduce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 to promo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thus promote the efficienc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from all sides. It fi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platform, then tries to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model and put forward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关键词: 科技创新平台;知识管理;优化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knowledge management;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5-0001-02

0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占有、产生、分配和使用的效果成为效益创造的关键。其中,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必须依托企业、政府、大学以及相应的科研机构,并且转化效率的高低依赖于知识管理的科学性。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知识、资源,来支撑相应的科研以及技术开发活动的机构。通过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吸引各方积极参与,迅速形成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组织,进而整合凝聚区域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发展的攻坚力量,解决不同参与方的技术研发等难题,形成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为科技创新平台参与各方带来更大的效益。政府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转变相应的服务职能,使得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更加符合当前科技以及产业发展的要求;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平台,共享科技创新资源,突破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形成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形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盈利能力;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的参与可以为其它参与方提供科研以及技术力量支持,并且通过科技创新平台来促进自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总之,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具有重要的发展战略意义。

近年来,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引起各方关注,众多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平台管理模式方面,吕新军(2012)将管理模式分为行政化管理模式、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及混合式管理模式,并结合案例分析平台模式选择的方式。在平台建设方面,李葳等(2012)提出了平台建设的基本发展阶段和相应的原则;江军民等(2011)分析了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基本框架并以湖北科技创新平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空间布局方面,孙庆(2012)提出了科技创新平台的三种空间布局模式(均衡布局、点极布局、点轴布局),并对空间布局选择提出相应的建议。在平台绩效评估方面,黄慧玲(2013)对科技创新平台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构建,为科技创新平台的评价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评判标准。

通过研究发现,当前科技创新平台的研究主要注重宏观框架构建以及发展路径演进方面,而忽略了平台建设完成之后的内部知识等交流和共享方面的研究,科技创新平台的参与方来自不同的方面,涉及到不同的利益集体,如何将平台各方进行协调并创造更大的效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将知识管理引入科技创新平台,以此来促进平台参与各方知识等信息共享,完善交流沟通渠道,从微观方面来保障科技创新平台的良性发展,以此来增强各方的科研创新能力,塑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平台各个参与方的跨越式发展,并促进整个区域的科技竞争实力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1 科技创新平台动态演化中存在的知识管理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由于科技创新平台各方来自不同的利益集团,平台参与各方虽然都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合作,但是毕竟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因此在合作动态演化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见图1)

1.1 科技创新平台成立初期资源知识共享、协助以及互信问题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一个政产学研集成创新资源,共同建设的组织或机构,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利益集团,政产学研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因此,在各方合作共建的初期难免会出现信任问题。例如,在科技创新平台成立初期,由于互相不信任,导致科研院所、大学不会将自身的先进技术以及创新经验等交给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产业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不会为企业或者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此来缩短产业化进程。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它们将有保留地进行资源交换,这样将严重影响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的效率,进而会影响到科技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不利于整体以及各方实力的快速提升。endprint

科技创新平台成立初期,并未建立平台的知识信息库,而且各方也只是进行试探性知识交流,保留自身大量的核心知识,这样让知识无法在平台之间以及各方之间形成良性创新循环,同时会导致显性知识无法存储和隐性知识的外显化过程受到影响。

1.2 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期的知识流失、知识健忘问题 科技创新平台就是汇集资源,进行科技研发,然后将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一种组织或机构。但是研发项目存在独特性,而且每个项目的研发都有一定的时间期限,很多时候由于时间限制,组织会忽略对知识的积累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学习,这样会严重影响到科技创新平台的知识化管理。其次,在很多情况下,平台各方的管理者认为项目的不可重复性,或某个研发项目对其没有借鉴意义,从而忽视了知识管理,因此,在下一次面临类似项目时会导致时间和资源的再次浪费,进而导致新的研究思路在时间以及价值上的延迟。

不论是人还是一个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知识健忘,科技创新平台也是有各个机构和个人组成,因此出现知识健忘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处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时期,不论是平台内部还是外部知识都会呈现暴涨趋势,大量信息会在创新平台内外部传递和分享,难以避免的是创新平台内部组织以及个人的知识健忘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地知识管理系统或机制,会导致大量的资源以及人员的浪费。

1.3 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成熟期知识创新以及发展思路问题 随着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以及创新平台内部知识的不断积累,基础知识的集成趋于饱和,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被应用到不同产品研发、制造以及推广的产业化当中,经验型知识得到多次重复使用,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在不断的知识循环使用的情况下,往往对科技创新平台内部知识管理的发展产生惯性影响,惯性发展成为惰性成为平台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在科技创新平台的成熟时期,也是其发展的瓶颈时期,进行相应的转型或知识创新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如何突破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瓶颈,让知识进行创新成为困扰科技创性平台发展的一大桎梏。若想驱动平台继续向前发展,必须要进行相应的知识创新。

2 科技创新平台动态演化阶段性建议

2.1 培养共享合作意识,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通过研究了解到,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初期会存在知识共享、协助以及互信问题。创新平台的成员来自官产学研不同方面,因此首先在意识层面就有很多差异,在合作上可能就存在不同的意见,要想进行顺利地合作必须先从不同成员的意识着手,让不同的成员意识集中到知识、资源共享,合力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做好各个方面的协同工作;其中,在开展合作之前,来自不同方面的成员领导必须要树立知识管理的合作意识,高层协商共同传达进行知识管理的决心;通过宣传会、理论学习内部讨论会等方式将知识管理的意识传播到官产学研各个成员以及各个层面,定期举行知识管理的类似活动,将知识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每一个成员的脑海里,充分营造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初步建立起进行知识、资源交流的平台和制度体系。

2.2 完善知识管理体系,促进资源充分流通共享 根据以往的研究,进行知识管理的企业大多都建立起本企业的知识库和知识地图,以便更加顺利地进行不同时期的知识提取和交流。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一个集官产学研为一体进行共建创新优势的长期性组织,因此,建立起平台的知识地图和知识库显得更加重要。通过构建知识库和知识地图来借鉴以往不同成员的研发经验和知识,将整个研发团队的内部知识进行共享;集合不同成员的专家,将专家的隐性知识在本平台上显性转化,通过不同成员的知识共享,从而为知识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协同知识创造,发展知识管理体系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知识获取与知识共享,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管理体系,在不断的长期发展中,知识管理体系逐渐趋于成熟,要想让知识管理体系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进行知识的创新,达到发展知识体系的成效。首先,初期的知识创新主要是让来自不同方向的成员进行冲突碰撞和沟通,使得问题的解决形成创新性知识。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使得来自官产学研不同方向的成员获得长足收益,但是仅仅局限于此总会产生知识管理发展的桎梏,因此,在此阶段有必要进行国内外知识管理经验学习,进行取长补短,通过不同平台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进而产生平台层面的知识创造,从而促进本平台知识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更高的价值,实现科技创新平台的跨越式发展。

3 展望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其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科技创新平台既然是集合各方创新资源的一个组织或机构,因此,建立起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体系,让知识等资源进行充分交流,进而真正实现组织内部绩效的提升。科技创新平台中的知识管理体系创新发展必然会提高到平台间层次,通过平台间的知识共享、转化、转移,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知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葳,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6):10-13.

[2]于会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研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报,2011(2):33-36.

[3]韩立民,周海霞.中国“蓝色硅谷”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及创新措施研究海洋经济[J].海洋经济,2012(2):42-47.

[4]许强,杨艳.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2):56-61.

[5]孙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空间布局模式及其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8).endprint

科技创新平台成立初期,并未建立平台的知识信息库,而且各方也只是进行试探性知识交流,保留自身大量的核心知识,这样让知识无法在平台之间以及各方之间形成良性创新循环,同时会导致显性知识无法存储和隐性知识的外显化过程受到影响。

1.2 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期的知识流失、知识健忘问题 科技创新平台就是汇集资源,进行科技研发,然后将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一种组织或机构。但是研发项目存在独特性,而且每个项目的研发都有一定的时间期限,很多时候由于时间限制,组织会忽略对知识的积累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学习,这样会严重影响到科技创新平台的知识化管理。其次,在很多情况下,平台各方的管理者认为项目的不可重复性,或某个研发项目对其没有借鉴意义,从而忽视了知识管理,因此,在下一次面临类似项目时会导致时间和资源的再次浪费,进而导致新的研究思路在时间以及价值上的延迟。

不论是人还是一个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知识健忘,科技创新平台也是有各个机构和个人组成,因此出现知识健忘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处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时期,不论是平台内部还是外部知识都会呈现暴涨趋势,大量信息会在创新平台内外部传递和分享,难以避免的是创新平台内部组织以及个人的知识健忘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地知识管理系统或机制,会导致大量的资源以及人员的浪费。

1.3 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成熟期知识创新以及发展思路问题 随着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以及创新平台内部知识的不断积累,基础知识的集成趋于饱和,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被应用到不同产品研发、制造以及推广的产业化当中,经验型知识得到多次重复使用,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在不断的知识循环使用的情况下,往往对科技创新平台内部知识管理的发展产生惯性影响,惯性发展成为惰性成为平台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在科技创新平台的成熟时期,也是其发展的瓶颈时期,进行相应的转型或知识创新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如何突破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瓶颈,让知识进行创新成为困扰科技创性平台发展的一大桎梏。若想驱动平台继续向前发展,必须要进行相应的知识创新。

2 科技创新平台动态演化阶段性建议

2.1 培养共享合作意识,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通过研究了解到,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初期会存在知识共享、协助以及互信问题。创新平台的成员来自官产学研不同方面,因此首先在意识层面就有很多差异,在合作上可能就存在不同的意见,要想进行顺利地合作必须先从不同成员的意识着手,让不同的成员意识集中到知识、资源共享,合力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做好各个方面的协同工作;其中,在开展合作之前,来自不同方面的成员领导必须要树立知识管理的合作意识,高层协商共同传达进行知识管理的决心;通过宣传会、理论学习内部讨论会等方式将知识管理的意识传播到官产学研各个成员以及各个层面,定期举行知识管理的类似活动,将知识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每一个成员的脑海里,充分营造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初步建立起进行知识、资源交流的平台和制度体系。

2.2 完善知识管理体系,促进资源充分流通共享 根据以往的研究,进行知识管理的企业大多都建立起本企业的知识库和知识地图,以便更加顺利地进行不同时期的知识提取和交流。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一个集官产学研为一体进行共建创新优势的长期性组织,因此,建立起平台的知识地图和知识库显得更加重要。通过构建知识库和知识地图来借鉴以往不同成员的研发经验和知识,将整个研发团队的内部知识进行共享;集合不同成员的专家,将专家的隐性知识在本平台上显性转化,通过不同成员的知识共享,从而为知识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协同知识创造,发展知识管理体系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知识获取与知识共享,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管理体系,在不断的长期发展中,知识管理体系逐渐趋于成熟,要想让知识管理体系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进行知识的创新,达到发展知识体系的成效。首先,初期的知识创新主要是让来自不同方向的成员进行冲突碰撞和沟通,使得问题的解决形成创新性知识。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使得来自官产学研不同方向的成员获得长足收益,但是仅仅局限于此总会产生知识管理发展的桎梏,因此,在此阶段有必要进行国内外知识管理经验学习,进行取长补短,通过不同平台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进而产生平台层面的知识创造,从而促进本平台知识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更高的价值,实现科技创新平台的跨越式发展。

3 展望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其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科技创新平台既然是集合各方创新资源的一个组织或机构,因此,建立起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体系,让知识等资源进行充分交流,进而真正实现组织内部绩效的提升。科技创新平台中的知识管理体系创新发展必然会提高到平台间层次,通过平台间的知识共享、转化、转移,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知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葳,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6):10-13.

[2]于会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研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报,2011(2):33-36.

[3]韩立民,周海霞.中国“蓝色硅谷”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及创新措施研究海洋经济[J].海洋经济,2012(2):42-47.

[4]许强,杨艳.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2):56-61.

[5]孙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空间布局模式及其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8).endprint

科技创新平台成立初期,并未建立平台的知识信息库,而且各方也只是进行试探性知识交流,保留自身大量的核心知识,这样让知识无法在平台之间以及各方之间形成良性创新循环,同时会导致显性知识无法存储和隐性知识的外显化过程受到影响。

1.2 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期的知识流失、知识健忘问题 科技创新平台就是汇集资源,进行科技研发,然后将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一种组织或机构。但是研发项目存在独特性,而且每个项目的研发都有一定的时间期限,很多时候由于时间限制,组织会忽略对知识的积累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学习,这样会严重影响到科技创新平台的知识化管理。其次,在很多情况下,平台各方的管理者认为项目的不可重复性,或某个研发项目对其没有借鉴意义,从而忽视了知识管理,因此,在下一次面临类似项目时会导致时间和资源的再次浪费,进而导致新的研究思路在时间以及价值上的延迟。

不论是人还是一个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知识健忘,科技创新平台也是有各个机构和个人组成,因此出现知识健忘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处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时期,不论是平台内部还是外部知识都会呈现暴涨趋势,大量信息会在创新平台内外部传递和分享,难以避免的是创新平台内部组织以及个人的知识健忘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地知识管理系统或机制,会导致大量的资源以及人员的浪费。

1.3 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成熟期知识创新以及发展思路问题 随着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以及创新平台内部知识的不断积累,基础知识的集成趋于饱和,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被应用到不同产品研发、制造以及推广的产业化当中,经验型知识得到多次重复使用,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在不断的知识循环使用的情况下,往往对科技创新平台内部知识管理的发展产生惯性影响,惯性发展成为惰性成为平台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在科技创新平台的成熟时期,也是其发展的瓶颈时期,进行相应的转型或知识创新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如何突破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瓶颈,让知识进行创新成为困扰科技创性平台发展的一大桎梏。若想驱动平台继续向前发展,必须要进行相应的知识创新。

2 科技创新平台动态演化阶段性建议

2.1 培养共享合作意识,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通过研究了解到,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初期会存在知识共享、协助以及互信问题。创新平台的成员来自官产学研不同方面,因此首先在意识层面就有很多差异,在合作上可能就存在不同的意见,要想进行顺利地合作必须先从不同成员的意识着手,让不同的成员意识集中到知识、资源共享,合力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做好各个方面的协同工作;其中,在开展合作之前,来自不同方面的成员领导必须要树立知识管理的合作意识,高层协商共同传达进行知识管理的决心;通过宣传会、理论学习内部讨论会等方式将知识管理的意识传播到官产学研各个成员以及各个层面,定期举行知识管理的类似活动,将知识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每一个成员的脑海里,充分营造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初步建立起进行知识、资源交流的平台和制度体系。

2.2 完善知识管理体系,促进资源充分流通共享 根据以往的研究,进行知识管理的企业大多都建立起本企业的知识库和知识地图,以便更加顺利地进行不同时期的知识提取和交流。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一个集官产学研为一体进行共建创新优势的长期性组织,因此,建立起平台的知识地图和知识库显得更加重要。通过构建知识库和知识地图来借鉴以往不同成员的研发经验和知识,将整个研发团队的内部知识进行共享;集合不同成员的专家,将专家的隐性知识在本平台上显性转化,通过不同成员的知识共享,从而为知识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协同知识创造,发展知识管理体系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知识获取与知识共享,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管理体系,在不断的长期发展中,知识管理体系逐渐趋于成熟,要想让知识管理体系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进行知识的创新,达到发展知识体系的成效。首先,初期的知识创新主要是让来自不同方向的成员进行冲突碰撞和沟通,使得问题的解决形成创新性知识。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使得来自官产学研不同方向的成员获得长足收益,但是仅仅局限于此总会产生知识管理发展的桎梏,因此,在此阶段有必要进行国内外知识管理经验学习,进行取长补短,通过不同平台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进而产生平台层面的知识创造,从而促进本平台知识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更高的价值,实现科技创新平台的跨越式发展。

3 展望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其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科技创新平台既然是集合各方创新资源的一个组织或机构,因此,建立起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体系,让知识等资源进行充分交流,进而真正实现组织内部绩效的提升。科技创新平台中的知识管理体系创新发展必然会提高到平台间层次,通过平台间的知识共享、转化、转移,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知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葳,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6):10-13.

[2]于会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研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报,2011(2):33-36.

[3]韩立民,周海霞.中国“蓝色硅谷”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及创新措施研究海洋经济[J].海洋经济,2012(2):42-47.

[4]许强,杨艳.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2):56-61.

[5]孙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空间布局模式及其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8).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管理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